美文网首页《人生感悟ABC》人物简叔和他的朋友们
异彩纷呈:浪漫思想家胡适、生活达人林语堂、寂寞文人梁实秋(上)

异彩纷呈:浪漫思想家胡适、生活达人林语堂、寂寞文人梁实秋(上)

作者: 乐德乐 | 来源:发表于2020-06-02 06:30 被阅读0次

    文/乐德小老儿

    不怕大家笑话,我经常把胡适、林语堂和梁实秋搞混,既然发现了问题,我们就解决它。

    其实,他们三个人区别还是蛮大的。如果勉强要给他们贴一个标签的话,我想是不是可以这样说,思想家胡适之坚守浪漫,一生痛苦;创作家林语堂率性超脱,一生快乐;学者梁实秋严谨刻板,一生寂寞。

    胡等三人都是江南人士。胡适之是安徽人,生于上海浦东川沙;林语堂是福建人,生于北京;梁实秋是浙江人,也生于北京。胡适之年龄最长,梁实秋最小,胡、林出生于19世纪末,梁出生于20世纪初。他们先后在20世纪60、70和80年代去世,享年71岁,80岁和84岁。

    胡适之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哲学博士,林语堂是德国莱比锡大学语言学博士,梁实秋是美国哈佛大学文学硕士。胡适之1946~1948年任北京大学校长。林语堂先后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厦门大学任教,1945年筹建新加坡南洋大学,任校长。梁实秋先后任教于国立东南大学、国立青岛大学和台湾师范学院。


                01 思想和主张

    胡适之:追求普世价值,主张改良


    胡适之在开创我国新文化运动和中国哲学现代化进程两个方面,都是启蒙式的人物。

    他首倡白话文,与陈独秀同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但他比较极端,致力于推翻二千多年的文言文,曾提议废除汉字,实现中文拉丁化。

    胡适之师从著名哲学家、实验主义大师约翰·杜威,他的思想对梁启超、顾颉刚、郭沫若等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熊十力、梁漱溟、冯友兰、金岳霖和冯契则是他的继承者。1917年学成回国,他发誓“20年不谈政治,20年不干政治”。两年后他提出“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倡导改良,挑起问题与主义论战,同陈独秀等分道扬镳。

    胡适一生在政治上追求民主、自由、人[]权等普[]世价值,反对暴[]力革命。五四时期提倡民主,晚年反对国[]民[]党的高[]压统治,反对蒋[]中正三连任总统,对后来台[]湾的党外运动与民[]进[]党的成立起到了推动作用。

    胡适认为中国决不具备对日作战的能力,倘与日冲突无异于以卵击石。为了避免国家灭亡,我们应努力致力于国家的文化学术事业。

    胡适一生都在忙,家事忙,情事忙,国事忙,但所有的忙几乎都是身不由己。尽管他提出多研究些问题,但缺乏对中国实际问题的研究,恰恰是他致命的弱点。他的主张常常脱离中国实际,具有浓厚的理性主义色彩,因此一生实际上是不得志的。

    所以季羡林说:“胡适是一个书生,说不好听一点,就是一个书呆子。”这是从政治上说的。1962年3月1日胡适去世,蒋亲书挽联:“新文化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新思想的师表。”褒贬都在其中,应该是中肯的。

    但胡适之无疑是中国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他没有实权,但有号召力,中外政[]府都很重视他,因此他表面还是很风光的。

    首先、胡适之深得蒋的信任和倚重。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蒋即要求胡适前往美[]国争取对中国的支持,次年被任命为驻[]美大使。1949年国共谈判期间,蒋又派胡适赴美寻求美[]国政[]府的介入。

    1948年蒋策划让胡适竞选总统,当选后再任命自己为行政院长掌握实权,这就和现在普金和梅德韦杰夫之间的关系差不多。蒋还先后邀请胡适出任考试院长和国府委员、外交部长等职,但胡适拒绝了。他出任了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和台[]湾长期科学发展委员会主席。

    其次、1950年6月美[]国国务院试图说服胡适出任反共亲美的流亡人士的领袖,伺机取代蒋介石的政权。

    再次、胡适在敌国日本名声也很大。1938年得知胡适出任驻美[]大使,日本社会舆论竟要求政府同时派三个人出任日本驻美[]大使,分别是文学家、经济学家和雄辩家,以抗衡胡适。

    1955年,大陆掀起批判胡适运动。主席意味深长的说:“批判嘛,总没有什么好话。说实话,新文化运动他是有功劳的,不能一笔抹杀,应当实事求是。到了21世纪,那时候替他恢复名誉吧。”


    林语堂:追求个性解放,奉行中庸之道


    如果说,胡适之是非常西化的民国思想家,那么林语堂则是中西文化融合的典范,是三个人中生活气息最浓,最具烟火气的文人。我用一句话概括他的人生观:努力工作,融入世俗,放飞性情,享受生活。他一生践行的是如何做一个有趣味的人,而不追求伟大的功业,是一种非常自我的人生。

    思想上他认同孔子入世哲学,热爱生活,善待人生,同时他又吸收庄子逍遥出世的作风,以旁观者的姿态俯视大千世界。他不走极端,奉行中庸路线。孟子是他心目中的大丈夫,自信、雄辩、弘毅。他把孟子的“仁、智、勇”改为“情、智、勇”作为大丈夫的美德。

    人格上他特别推崇陶渊明和苏东坡。林语堂最赞赏陶渊明冲淡和谐的境界,推崇苏东坡,乃是敬佩他的天才,欣赏他的性情,林语堂说苏东坡兼有蟒蛇的智慧和鸽子的温柔敦厚。

    胡适鼓吹文学的政治功能,而林语堂强调文学的消遣作用。但他与胡适的友谊持续时间最长,感情稳定,不因意见不同而消失。林语堂说:“胡适的确是个了不起的人。”“他启迪了当代人士的思想,也为他们的子孙树立楷模。”

    但林语堂却不是世故的人,他不喜奉承,做人有点小脾气。他说:“我憎恶强力,从不骑墙,也不翻斤斗,无论身体的、精神的或政治的皆然。”所以他赞赏怪人辜鸿铭辜鸿铭,说辜鸿铭是一块“硬肉”,我林语堂的胃足以消化。

    生活上林语堂非常率性,他喜欢引用张岱的一句话为自己辩护:“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林语堂一生中兴趣广泛,获得了不少小小的发明专利,发明明快打印机几乎倾尽他的家财。他癖爱喝茶、洗脚,尤其抽烟成癖。他认为抽烟是“人类生活的四大发明之一。”

    林语堂在美国生活了30多年,遍步世界各地,最后还是叶落归根。他认为,中国文化虽有不足,但企图用西方文化对其进行换血是不可取的,甚至是根本错误的。因此他喜欢北京,而觉得上海很可怕。因为北京是“田园式都市”的代表,它凝结着现代都市和传统乡村的精华,是人类多元文化文化的巧妙调和。而上海更多地将中国的污水与西方的臭水混为一团,从而形成没有个性、没有生气、没有趣味、没有境界、没有理想的文化形态。

    他的理想生活是“住在英国的乡下,安装有美国的水电煤气管子,有个中国厨子,有个日本太太,再有个法国的情妇。”

    林语堂被称为幽默大师,是他把英文的Humour音译为“幽默”,从而使幽默一词在中国迅速流行开来。林语堂喜欢孔子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的幽默和近情。他说“孔子一多情人也。有笑,有怒,有喜,有憎,好乐,好歌,甚至好哭,皆是一位活灵活现之人的表记。”有一次会议,前面的嘉宾讲话非常拖沓,轮到他上台的时候,他一开口就说:“绅士的讲演,应当像女人的裙子,越短越好。”

    他从与萧伯纳的交谈中领悟到“最老实的真话是最幽默的”。钱钟书说“有些所谓的研讨会其实就是请一些不三不四的人,吃一些不干不净的饭,花一些不明不白的钱,说一些不伦不类的话,开一个不伦不类的会。”句句都是老实话!这句话我是在林语堂的文章里看到的。

    以我个人的看法,林语堂生活哲学的形成,与他经济条件的改善关系很大。他出生于福建的乡下,家境比较贫寒。青年时期他也是一个比较激进的左派知识分子。但他这一生财运亨通,首先取了鼓浪屿首富千金,而后他在国内外都成为了一个畅销书作家,而且长盛不衰。

    20年代末,林语堂编辑出版《开明英文读本》和《开明英文读法》,上市即大卖,一下子成为作家中的“暴发户”,大有“春风得意马蹄疾”的气象。30年代初林语堂等人创办《论语》杂志,是当时发行量最大的刊物之一。1935年,林语堂英文随笔《吾国与吾民》在美国出版,仅仅4个月就再版了7次之多,并荣登美国畅销书榜。随后的《生活的艺术》、《京华烟云》都上了美国畅销书排行榜。

    1936年初林语堂全家便移居美国,也就是从那时起,他脱离左派阵营,成为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崇尚闲适散淡的生活。


    梁实秋:主张纯粹的文学,专注文字工作


    目前能看到的有关梁实秋的资料很少,应该说如果林语堂是中间派,那么梁实秋就是右派,他一生坚守儒家伦理。季羡林说胡适是书呆子,其实我觉得说梁实秋是书呆子似乎更合适。为了写这篇文字我特意翻了翻《人生不过如此》一书,里面都是梁实秋的回忆文字,应该是晚年写的,比较琐碎。根据他自己的介绍,除了喜欢文学,他在理科、艺术、运动等方面可以说都是一无是处。因此可以说他一生都扎在文字堆里,视野不是很开阔。

    梁实秋否认文学有阶[]级性,他最基本的观点就是文学要表现普遍的、永恒的人性。他在学问方面有些自负,看不起一些左派文人,曾经指名道姓批评沈雁冰、郑振铎和冰心等人。他和徐志摩等人在上海创办过《新月》杂志,用他自己的话说,内容都是文艺的。所以名之为“新月”者,大概是那时候来华访问的印度诗人泰戈尔有一诗集名为《新月》。

    1938年抗战开始,梁实秋在重庆主持《中央日报·平明副刊》,先后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国[]民政[]府教育部小学教科书组主任,国立编译馆翻译委员会主任委员,从事的都是文字有关的工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异彩纷呈:浪漫思想家胡适、生活达人林语堂、寂寞文人梁实秋(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pusz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