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而第一(3)

作者: 点墨孤鸿 | 来源:发表于2023-08-31 23:29 被阅读0次

    一天三则有些少,今后增多。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译文:子夏说:“一个人能敬贤德,轻视美色,你侍奉父母能尽心尽力,服侍君主时能不遗余力,和思友交往绝做到诚信不欺,这样的人,纵使他谦虚地说自己没有学识,我次必定认为他懂得真正的学问。”

    两个“贤”字对应不同含义,前者有贵重的意思,后者有贤德的含义。重视贤德,远离轻视美色。这一则中涉及到夫妻,父母,君臣(当然现在的打工人也是另类的君臣关系,但没有那种绝对的强制,从生到死,属于君主),修身养性的君子之道,礼仪的规范性再一次强调出来。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译文:孔子说:“一个君子,如果不庄重就没有威仪,虽有所学,也必定不达于礼。应当亲近忠信之人,以之为师,不要和道德修养与我不同的人为友。如发现自己有了过失,不要害怕去改。”

    君子的行为规范的准则在这里展开叙述,焦询在《论语补疏》中引用《曲礼》郑康成的注释:“固,谓不达于礼也。”焦氏也认为不达于礼,是为蔽塞不通。作风不严,虽然学但于礼制不符。亲近忠信等修养道德好的人,长期的学习以及影响下,也会慢慢向他们靠齐,历史上著名的孟母三迁也有这样的道理。人有过失不自知的时候,师友可以告知,不敢害怕改正。“惮,难也”,有过失,不要因为它很难就不去改正,都是很好的教育指导,做人之道。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译文:曾子说:“对于亲人过世时的丧葬事宜守礼尽哀,对于亡故很久的祖先仍然不断地祭祀怀念,则民风必然趋向淳厚善良!”

    这个还是要结合前文提到的孝道,孝顺父母要内外兼修,孝养父母要父母身心俱安,不能表里不一,这是父母在时。亲人过世遵从礼仪穿戴,对其哀悼追思,谨慎治办,哀悼为重,对祖辈先人祭祀时要诚,要敬。《孝经》中提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厚德由孝而来。当然了,当今社会的丧葬礼仪会收到相应方针条令的影响,礼仪穿戴注意,符合规定的多重因素下,还是以哀悼为主。祭祀祖先也是不忘历史,敬重前人,也是家族的凝聚力的一种表现。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译文:子禽问子贡说:“夫子每到一个国家,必定得悉这个国家的政事。这是他自己探求所得,还是靠别人告诉他的呢?”子贡说:“夫子靠温和、良善、庄敬、节制、谦逊的美德而得悉,他的探求抑或异于别人吧!”

    在这里提出五种德行:温、良、恭、俭、让。温者貌合,良者心善,恭者内肃,俭乃节约,让即谦逊。前文说到的治国五点:敬事、诚信、节用、爱人、使民以时。达到五种德行者君王信而敬,不猜忌外人,而治国五点君王做到也不愁天下不安定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学而第一(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qazm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