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蟆先生在朋友的印象中是一个开朗乐观的人。某一天,他变得郁郁寡欢,朋友们决定带他去看心理医生。
在苍鹭先生的引导下,蛤蟆先生开始学着直面自己的情绪,通过探索童年发现自己内心潜藏的愤怒。蛤蟆的童年很孤独,没有多少爱和快乐的回忆。父亲非常强势,而他的母亲又懦弱地顺从丈夫,蛤蟆没有得到过关注和认同,只能顺从父母的意愿,并取悦父母,在这个过程中,他将真实的自我隐藏了起来。成年后,蛤蟆习惯性忽略自我,一旦与他人意见不和,首先自我批评,甚至自我惩罚。
苍鹭先生根据蛤蟆的情况提出三个状态概念:儿童自我状态、父母自我状态、成年自我状态。处于儿童自我状态的蛤蟆没有觉醒任何情绪感知,依靠本能进行发泄;处于父母自我状态的蛤蟆则是将与父母相处的模式复制到了社会关系中;只有处于成年自我状态中,才算是真正的长大。
通过多次面谈,蛤蟆先生学会了头脑去思考,用情感去体验,和自己的情绪做联结。他认识到了问题所在,并逐渐成长,打破了童年经历对自己的影响,让真实的自我摆脱过去经历的束缚,在自由中成为真正的自己。
蛤蟆的遭遇让我心惊。第一次为人父母,我毫无经验,草草买了几本育儿书籍,多是教授如何在生理上关注孩子的,心理上的问题就被忽略了。而人之所以为人,性格决定很多事情。我大部分时候对自己的认识不足,更何况关注孩子。但童年的经历真的很重要,甚至影响孩子的一生。
最近看了许多心理学相关的书籍,都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包括被讨厌的勇气,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直面自己焦虑,认知觉醒等等。这些书籍提醒我不断的探索自己认识自己,达到觉醒的目的。人们说,我们读的书越多,就越觉得自己很渺小。我也一样,越是阅读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就越觉得自己需要学习心理学知识。
心理学知识或者是说心理咨询、心理医生这些词,往往在人们的潜意识当中与精神病相关。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慢慢认识到直面自己的情绪的重要性。
当我对自己的言行有更清晰的感知时,我是开心的,这何尝不是一种成长进步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