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事谦求学记#1

作者: ZongjianHe | 来源:发表于2017-12-31 20:01 被阅读0次

来新西兰三个月后第一次家长会,我跟妻正襟危坐在Three Kings School的教室里认真的听老师讲学校的各项事宜,与此同时,几个小朋友在教室外面一边奔跑一边大笑,直到后来老师不得不出去维持秩序,让他们保持安静。老师回到教室后,看着我跟妻,无奈的笑着摇摇头。我还纳闷,为什么看我?难道,难道在外面跑闹的是谦不成?得到老师的确认后,我不但没有觉得丢脸,反而觉得十分欣慰,仿佛心里的一块石头也落地了。

说实话,来新西兰之前,我最担心的是谦能不能适应,因为在国内的时候他就是个挺内向的孩子,不太喜欢跟别的同学交流,喜欢宅在家里。到了这里语言又不通,怕他会变得更内向。当知道他可以跟同学们跑闹打成一团,虽然不合时宜,但却彻底让我的担心烟消云散了。

不知不觉,谦在新西兰一年的求学生活结束了,开始了长达一个多月的悠长假期。这篇文章就总结一下他的求学经历吧。

新西兰的基础教育跟国内的教育差别非常大。客观而言,却很难评判哪个好哪个坏,因为评判好坏要首先定义什么是“好”,什么是“坏”。而对于好坏的定义,每个人,每群人,每代人可能都是不同的。还有就是大环境适合不适合自己的具体情况,这个更是因人而异。所以这篇文章可能会有一些我自己的看法,但不会尝试去给两种教育制度的好坏下结论。

入学

新西兰的小学是5岁入学,一共6年。叫year 1到year 6。谦在国内的时候是2年级上了一半,到这里来直接上4年级了。跳了2级,一级是因为新西兰入学比中国早一年,还有一级是因为新西兰的新学年是2月份开始。

学校有公立跟私立学校之分,据说私立学校也挺鸡血,看得很紧,但是因为我们上的是公立学校,对私立学校不了解,就不多讲了。

公立学校入学跟国内一样,是按照学区分的。而且是典型的租售同权,不管是租房还是买房,只要你住在片区里,都可以入学,只需要提交住在这里的证明,通常一封有名字跟地址的信即可,也没人查,全靠自觉。其实还是挺好弄的。那按照国内的思维,难道新西兰的世外、上实、打一岂不是人人都随便上?

之所以没出现挤破头抢学校的局面,我觉得可能有这几个原因。在新西兰90%以上的地区,都是地广人稀,像中国的县城,基本一个城镇只有一个小学,爱上上不上滚,没得选。在奥克兰等大城市里,或许可以选一下,但官方和民间都没有什么比较权威的学校排名,华人比较迷信政府发布的decile分数,但是我们新移民培训的时候就说了,政府也多次强调了,decile不是学校评分,而是附近居民的社会经济指标评分,比较客观的应该去看学校的 Education Review Office的报告。这报告虽然详尽客观,但是也不会给学校排名,还是decile的打分直接,从1到10,符合国内流行的简单粗暴量化审美观。

这decile说白了是学区居民的收入指数,10表示是土豪区,1表示是贫困区。并不代表学校的教学或师资或设施水平。其实之前我们说过,新西兰贫富差距很小,decile10跟1并不代表10倍的贫富差距。此外,刻意去择校的人基本都来自重视教育的地区,洋人似乎很随遇而安,刻意去择校反而容易撞衫撞出悲剧。譬如奥克兰北岸某华人扎堆的地方,房价已经被华人炒到很吓人了,那学校的decile自然就被划成了9分土豪区了。然后,今年小学入学华人小朋友比例已经超过了60%,下了课都讲中文,秒变国内小学,校长表示震惊,这事还上了报纸。但是仔细读一下这学校2016年底的ERO报告,却发现有若干限期整改项目,看来迷信decile的还真不少。

新西兰还有一个奇葩的地方,是允许外国学生从小学起开始留学。国家可以给小学生发留学签证父母发陪读签证。而这小学留学不需要任何的托福雅思GRE等考试成绩,唯一的要求就是钱。谦的学校就有三个国外留学生。当然,留学的费用不菲,适合土豪。

费用

跟中国一样,义务教育是免费的,但免费不等于完全不用花钱。这一年下来,支出主要来自如下几个。

最大的支出是校服,因为学校规定上学就必须穿,而校服只有学校附近的一家指定超市可以买到。而且价格不菲,全套买下来大概人民币要2-3千快。按我们的套路,自然而然想到,会不会有人从中捞回扣啊。我去他们官网看了一下,发现果然给学校有回扣,而且是明确告诉你10%回扣给学校,不知道是不是只要暗箱操作公开化,就算合法了。想想国内如果也这样来,似乎挺有意思。

校服有10%的回扣

因为校服很贵,小朋友长得又快,如果一年换一套,对不少家庭而言也是不可忽略的支出。所以家长也是想方设法。譬如经常可以看到兄弟两人在一个学校,其实只有一套校服,姐姐穿长袖,弟弟穿短袖;姐姐穿长裤,弟弟穿短裤。国内的校服普遍要大3号,但是新西兰经常可以看到小朋友穿着大5号的校服。1年级就瞄准6年级的身材买,穿太久都洗掉色了。还有就是穿山寨款。上衣因为有logo山寨不了,但是裤子没logo,所以坊间就有很多流传的山寨款校裤。价格只要原版的1/3,譬如图中这小弟弟,就典型的新西兰学生,大5号的校服,山寨款的校裤。

大5号的校服

第二支出就是捐赠。学校会请求家长给学校捐款,一年在几千块人民币。但据说这个是可选的,赖着不交就不交也没关系。但是按照我们的思路,之前看过一篇文章说老师有一百种方法让学生前途尽毁,谁敢不捐啊。好处是这个捐赠是可以抵税的,新西兰税又高,基本上可以跟税务局要回来1/3。

三无学校

新西兰每年4个学期,每两个学期之间放假半个月,一年结束之后圣诞节新年放假6周。算起来上学的日子跟国内差不多。日常作息是9点上学3点放学,跟国内比要一天少2个小时。而3点放学后,法律不允许学生自己呆在家里,又没有长辈照顾,所以经常看到一群小朋友跑到附近的图书馆里去用公共电脑打游戏等家长下班。虽然9点上学,但谦每天都自觉要8点10分左右就到校,就是为了上课之前先跟同学玩一场,一般是踢球。

跟中国的规范相比,新西兰的小学教育基本上是三无,可能不是三无,是各种无:没有专科老师,没有课程表,没有午饭,没有座位,没有课本,没有考试,也基本没有作业。具体而言:

没有专科老师: 不像国内有语文老师,数学老师等。新西兰可能是因为人少,一个班就一个老师,这个老师什么都教,从上学到放学全程跟同学们在一起,所以其实挺累的。

没有课程表:听谦说,基本上是上午是听说读写,中间有个morning tea,之后学数学,之后是午饭,午饭之后自由活动,下午基本上就是唱歌跳舞古诗游戏,就不怎么学习了。

没有座位:他们平常在教室里连课桌都不太用,基本上是坐在地上听老师讲课,要写写画画经常是趴在地上。所以也没什么课堂纪律可言了。当然也没什么同桌的你了,其实不但同桌没有,同学都不固定。每学年结束后,他们的班级就解散了,明年重组,老师同学都换新的。所以用不了几年,同龄人就都认识了。

没有午饭:因为这是个移民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风俗都不一样,众口难调,很难像国内食堂一样,给你来盘土豆炖牛肉或红烧大排,全班同学还都吃得很香。午饭都要自己带。我们给他带的东西还是比较健康的,但后来我发现他们小朋友之间其实有一套物物交换的价值体系。小朋友吃够了父母做的饭,就会跟别人去换。譬如两个寿司等于一包薯片;一块红烧肉等于两片芝士面包,半罐可乐等于一个苹果等等。所以我们做的饭早就不知道进了谁的肚子了。谦有一段时间一直让我们给他带寿司,其实他根本不喜欢吃寿司,而仅仅是因为寿司可以换到更多其它我们禁止他吃的东西,譬如薯片。

没有课本:这个是我最担心的,因为怕他跟不上,想如果有课本,还可以在家里给他补补课,但的确没课本。谦经常每天背着书包上学放学,书包里面很空,装的是午饭、足球和几支笔。

没有考试和作业:作业其实还是有一点的,A4纸一张,每周10个单词,每天读一本书,到一个网站上做数学题。周一布置,周五检查。一周的作业基本跟国内一天差不多吧。

说到这数学网站,还有一段故事。当学校刚发账号密码的时候,我登上去看了一下,发现很多题目还挺有难度,完全不是之前想象的那样,说来了国外数学可以秒天秒地秒杀洋人小朋友。结果就一通给谦猛补。后来补得差不多了,那网站上的题都会做了,却发现原来那些题是整个小学6年的,谦已经提前3年把新西兰小学数学学完了……

三无学校的逆袭

既然什么都没有,他们到底怎么上课呢?我一开始很纳闷,以为老师是自由发挥,意识流,想到哪里教到哪里。但后来我才发现,没有课本恰恰更有利于因材施教。因为每个同学的情况不一样,老师会把班上的同学分成几个小组,根据小组的情况教学。譬如谦号称自己的数学在全班最牛组,叫fantastic foxes,老师早就开始教分数跟代数了。但写作一直在最差组,阅读在中差组,跟几个虽然英语是母语,说的倍溜但是不识几个字的同学在一起了。

图书馆在他们的学习中起的作用相当大。以阅读为例,虽然没有课本,但老师会帮他们从图书馆借书来读,每人都有一个小箱子,放着他们要读的书,而这些书,都是老师根据学生现在的水平挑选的。首先,每本书后面会有阅读等级,平均而言,像谦那么大孩子应该在22级左右,谦从刚来的时候读1级,基本上就是this is an apple, that is a pen的水平,一年之后已经到了16级,算是进步很快了。所以每个人的阅读等级不一样。其次,老师还会有针对性的训练,譬如谦现在说英语还是汉语思维,虽然说的挺流畅,但基本是没有过去时、将来时等时态概念。老师会给他借一些强化时态的书让他读。还有Chinglish的典型特点张不开嘴,cow读成call, flower读成floor,老师也会找一些强化这个发音的词让他读。这种专项训练,恐怕如果有统一课本,就不好办了。

图书馆的书都有阅读等级

研究型学习也是在国内不太常见的。他们每个学期要做3次演讲。老师会给一些建议题目,剩下的就要自己查资料,调研组织。谦的几次演讲也能看出来进步,第一次演讲的时候基本上是父母给准备的稿子,让他去念,讲完了同学们问问题的时候他还听不懂,要让别人翻译,他中文回答别人再翻译回去。到最后一次,他讲的题目是为什么能看到月亮,基本上是他自己网上找资料,自己拿着手电筒设计小实验,演讲的时候自己找同学给他当帮手,问问题也不需要翻译了。我觉得这对培养他独立思考可能也挺有帮助。

可能因为老师就一个,学生二十几,老师的确忙不过来,所以很提倡同学们之间相互学习。譬如谦告诉我他的阅读经常是其他小朋友教他读的(怪不得学了一口kiwi口音),周五听写也是大家互相听写互相检查。谦也会去教其它小朋友做数学,或者是帮其他刚来的小朋友当翻译。

体育在学校的教育中也被看得很重。这学校最初给我的印象就是天天踢足球。谦早到校踢球,中午吃饭的时候踢球,有时候放了学还要踢两脚。不但踢,还踢的很投入。来这之前我还说他身上一点伤疤都没有,不像男孩子。结果来了没两个月就膝盖挂彩三次。我一开始有些心疼,他说他们班还有踢球踢到胳膊上吊绷带的呢。他们每天户外活动的时间非常多。再加上新西兰太阳厉害,白人晒不黑,黑人不怕晒黑,黄种人小朋友普遍比国内小朋友黑很多。

学校每周五下午要游泳,谦之前是挺怕水的,在国内淋浴的时候都不敢洗头,洗头只敢用湿毛巾擦,我威逼利诱了很多次都没治好,洗头都不敢,更别提去游泳池了。但在这边玩水玩了一年,有一天回来跟我说他学会自由泳了。我一开始还不信,领他去泳池,发现他游得很像样了,已经开始给我当老师了。

下集预告

  • 江湖流传把小朋友放在英语环境里,一两年马上就会变native speaker,甚至不爱讲中文了,是不是这样呢?
  • 国内的家长会基本是把家长当学生一样讲话,新西兰的家长会是怎么开的呢?
  • 国内蓬勃发展的各种补习班,奥数班,在新西兰存在么?
  • 没有考试,从来不知道啥是试卷,那他们到底怎么给考核学生呢?
  • 不同种族,不同国籍,不同背景的一群人在一起上小学,还有啥奇闻逸事呢?

且听下回分解。

相关文章

  • 何事谦求学记#1

    序 来新西兰三个月后第一次家长会,我跟妻正襟危坐在Three Kings School的教室里认真的听老师讲学校的...

  • 何事谦求学记#2

    序 2015年9月,上海,谦的小学生涯开始约一个月后的某天上课前,某小学的传达室。 “你是家长,要对孩子的学习负起...

  • 小张求学记(1)

    小张求学,就从离开村子去镇上高小上六年级开始说起吧! 掐指一算,一晃居然二十多年啦!犹记得那时要...

  • 1月清单汇总

    0102吉田医生哈佛求学记02 0103吉田医生哈佛求学记03 0108吉田医生哈佛求学记04 0110吉田医生哈...

  • 谦宝贝的求学之旅

    爸爸决定带谦宝贝到他上班的地方读书,这个决定,让我犹豫了很久才同意下来。即使太多的不舍,都抵不过老公理智的坚持,内...

  • 求学记

    在兵团团场长大的第三代,应该都对棉田劳动印象深刻。半年劳动半年学习的生活是现在城市里孩子们所不能想象的。日复一日年...

  • 求学记

    我最大的梦想是正经地读书,虽然我不是太正经的人。40好几的人了,突然要学国画,还被“尼山书院”的院长钦点为班长,中...

  • 求学记

    读书到底好不好?我一直对这个问题有所纠结困惑。 小时候爷爷对我讲: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我也搞不懂为什么就读书高,...

  • 求学记

    车流穿梭,寒风刺骨 闹中取静,心无旁骛 与路灯为伴 以车斗为桌 唯求学之坚韧为之动容 全身投入不觉旁人行踪。 不觉...

  • 求学记

    01 八月十六,月圆之夜,一片坟场当中,传来一阵极为压抑的抽泣声。 许是压抑得太苦了,那抽泣声突然转为放声大哭,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何事谦求学记#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qdog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