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极端退缩
1、婴儿遭受极度刺激或痛苦时,只需要进入睡眠便可解脱。因此,退缩至另一种意识状态是可观察的、人类最基本的自我保护措施。
2、婴儿本性喜欢采用退缩来处理应激;越是敏感的婴儿越容易产生退缩行为。
分裂型人格正是长期依赖退缩性防御而产生的恶果。
3、退缩的明显弊端在于,它阻止个体去积极寻求解决人际问题的方法。
退缩的主要优势在于,能使个体在较少扭曲现实的情况下逃避心理压力。
二、否认
1、婴儿攒齐用于处理不愉快体验的另一种方式,是拒绝承认负性体验的存在。
2、否认防御机智的典型病例便是躁狂现象。该睡的时候不睡,感觉自己无所不能;过了一阵子,该醒不醒,又超级嗜睡。
3、否认,也源于抵制焦虑和痛苦。
三、全能控制
1、在新生儿的眼中,自己与世界融为一体。
2、相信自己能够影响周围环境、具有自主能力,是个体自尊的关键。
长大成人的前提是意识到人的局限性,颠覆婴儿期的体验。
3、成人心中多少会保留一丝婴儿期的全能感,以换发我们的胜任感和效能感。
四、极端理想化和贬低
1、婴儿早期对自我的全能幻想会逐渐被养育者是全知全能的信念所替代。
帮助我们抵挡这些难以忍受的恐惧有效方法之一,便是当时即相信那些无比仁慈且能力超群的权威正在掌控全局。
2、对于父母而言,被年幼的孩子视作无所不能是一把双刃剑。
3、每个人都有理想化倾向。
4、对全能养育者的渴望自然体现在人们的宗教信仰中。
个体越是缺乏独立,依赖感越强,便越容易诱发理想化。
5、具备理想化特征者也具有自恋型人格特征
6、理想化防御不可避免的导致原始性贬低的结果。
7、改变原始性理想化防御,是所有长程精神分析的共同目标。
五、投射、内摄和投射性认同
1、投射:我们会把自己体会到的,误以为别人也能体会到。
投射性认同:我们把自己体会到的,误以为别人也能体会到;当别人也以为体会到时,就是投射性认同。
例如:来访者觉得咨询师水平不行,来访者把自己体会到的,误以为咨询师也能体会到,所以开始攻击咨询师,这叫投射;如果咨询师也以为自己水平不行,开始辩论,这就叫投射性认同;如果咨询师有觉察,理解为这是来访者的投射,而是对投射进行讨论,这就属于投射性不认同。
投射性认同,需要两个人来完成。
内摄:是把外部信息归为内部心理的过程,把外在的信息内摄到心里面。比如他觉得自己和咨询师一样厉害。
投射:向外的过程,心里面有东西有体验才能投射。
内部匮乏,才会内摄。
2、直觉——非语言同步性跳跃、与他人心灵相通的高峰体验,都包含在将自我投射至他人的过程,这种投射也会引起双方强烈的情绪反应。
3、投射的负面效应是导致可怕的误解和人际冲突。
4、偏执是一种投射,而多疑不是投射,是以现实、费投射体验为基础。
六、自我的分裂
1、自我的分裂是形成于前语言时期的重要的人际过程,此时婴儿经历着与养育者之间“好”与“坏”的互动关系,但尚不能理解养育者同时具备好与坏的特征。
个体在发展出客体同一性之前,很难容忍客体的矛盾性。因为矛盾性意味着对同一客体的互相对立的感受。
2、成人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陷入困惑或受到威胁时,也会不自觉地求助于分裂方式来理解自己地的复杂体验。
3、分类防御机制能暂时减轻焦虑和维持自尊。分裂往往以扭曲事实来掩盖真相。
4、在临床上,当来访者表现出绝对的态度,且认为其对立面根本不存在时,我们称之为分裂状态。
七、躯体化
1、躯体化是情绪转变为躯体形式的过程。
2、幼年时我们遇到外界刺激会引起自然的躯体反应,这种自然反应多半仍会保留在我们的体内。
个体的成熟,即体现在个体能使用语言描述体验,而逐步取代躯体自然反应。
3、述情障碍,缺乏用文字表达情感的能力。
4、个体在遭遇生命中难以承受的刺激时,免疫系统将随之分崩离析。
个体若习惯性选择用躯体反应来应对压力,或可诊断为躯体化人格。
5、精神分析需要来访者具有表达感受的基础。
八、付诸行动
1、付诸行动是幼儿无须接住语言便能表达内心想法的另一种方式。
(1)、最初用“付诸行动”来描述来访者在治疗室以外的行为。
(2)、之后,这一术语被广泛用于描述潜意识驱使下控制焦虑的行为,这些焦虑往往由内心的冲动、欲望、恐惧及创伤性回忆所激发。
(3)、后来用行动化来表明个体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情感,通过不自觉地行为来演示的过程。
(4)、强调人际关系的治疗师认为,由于咨访双方会在潜意识层面互相影响,而治疗师主要承担这种互动转化为语言和回应,因此治疗双方存在大量的行动化过程。
(5)、如果把个体付诸行动看做是一种防御,个体将令人烦恼的情境用行动表达出来,变被动为主动。
2、通过内心的渴望和恐惧付诸行动,来抵制自己潜意识中向亲近者攻击的冲动。
3、“付诸行动”或“行动化”可见于任何反映来访者移情态度的行为。
4、付诸行动本质上不是消极或防御性的。
5、付诸行动可见于各种不同的临床表现。
九、性欲化
1、性欲化可认为是付诸行动的亚型。但性欲化并不伴有付诸行动。
2、弗洛伊德将攻击本能和性本能并列为重要的基本驱力。
性欲望和性幻想很多时候其实是一种防御方式:用于控制焦虑、维持自尊、补偿羞愧或回避死亡恐惧。
3、人们可能会经由潜意识,将恐惧、痛苦或其他难以接受的感受随时转换为性兴奋,我们将这一过程称为性欲化。
性冲动是感受自身存在的可靠依据。
4、性欲化常作为应对方式来调节生活的烦恼。
5、相对弱势的群体出于敏感,容易将自己的嫉妒、敌意和担心遭受不公的恐惧,表达为带有性的色彩。
6、所有的防御机制本质上都很难直观地评定孰优孰劣。
十、极端解离
1、极端解离在所有类型的人格中普遍存在,但多数的完全解离状态本质上属于精神病。
2、解离是人们绵遂创伤的“正常反应”。
3、关注解离状态下个体大脑细胞的变化。
4、解离的优势十分明显:隔绝痛苦、恐惧、憎恶、和死亡威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