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
1.完成每日一学。
2.阅读吴军的《见识》,并且输出一篇读书笔记。
3.把拖了很久的整理印象笔记完成了,建立自己的素材库。
4.拆解标题和文章。
5.输出文章5篇。
反思:
1.本周不紧急但重要的事情(每天分享一个故事)完成率是0。因为不紧急,一直拖着的结果就是没有完成。这个从侧面反映出我对事情的优先级排序,以及完成情况并没有很好的掌握。
每天事情从紧急和重要两个维度划分,可以分为四大块。重要紧急、重要不紧急、紧急不重要、不重要不紧急。那我做事的顺序应该是重要紧急、紧急不重要(看有没有更好的实现方式,比如买别人时间去完成)、重要不紧急,最后才是不重要不紧急。
而每天事清应该包含前三项,最后一项有时间就去做,没时间就算了。
另一方面,拖着的这件事对我是有一定完成难度的。碰到这类事,我可以从四方面入手。范围?程度?进度?成本?范围缩小——一篇文章。程度缩小——1分钟。进度拉长——从每天变为每两天。成本缩小——从公号文章里查找。
那最后把计划限定为,分享一篇公号的读后感。
2.娱乐时间超出原定时间。
以前定每周娱乐时间太宽泛,应该定为每天多少时间。这样每天都有个大概标准。一旦超过就会亮起心里的红灯,提醒自己哎啊,可以换种状态了。
也可以设置一个奖励机制。当自己达标后可以有个小奖励。
3.看了很多关于成长型的文章,但出于知道又不知道的状态。正如老子在道德经里所说:中士闻道,若存若亡。就是认知水平中等的人,对事情的理解,好像知道好像又不知道。归根结底我对知识没有系统化的结构。
用最新在每日一学中学到的方法,定一个目标,建立知识体系框架,再碎片化输入,系统化输出的方式,形成自己的知识框架。
4.收集活动素材3篇,文案素材4篇。
反思:每天看到的素材有很多。有些素材看过留下一个点就够用了,而有些素材值得反复品味。一是缺少阅读的量,二是缺少阅读后的反思。
下周计划:
1.阅读书籍《见识》,并输出读书笔记。
2.建立讲故事的知识框架。
3.完成每日一学的任务。
4.时间记录、记成功日记、每日复盘。
6.每天输出800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