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静好,只待共同奔赴

作者: 鬼马妞妈 | 来源:发表于2022-07-22 19:16 被阅读0次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美国著名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提出的“海因里希”法则:一次大的事故并不是偶然发生的,而是经过29起轻伤故障,出现过300次的“差点出事”的隐患后才发生的,也被大家称作是“1:29:300法则”。这项法则是海因里希通过分析工伤事故的发生概率,来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而制定,虽然和我今天的主题并没有直接关系,但是在我看来,这项法则的背后也在向我们透露着某种“真相”。

    阅读《张爱玲传》的时候,作者笔下的文字不仅仅是表达她心中的张爱玲,也像在表达作者自己。能从文字中读到自己的人便是和作者,还有作者笔下的人物有着某种情感上的共鸣,来自经历,感受使然。

    因经历的深刻,才会更快的看透经历背后的“真相”。一件荒诞无稽事情的发生,一项匪夷所思事物的形成,一个不同寻常人的行为背后,大多数,都会藏着一段刻骨铭心的故事,或是一场日久年深的内心独白。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张爱玲“傲然于世的海上花,才华横溢,惊艳文坛”,却被杨绛评价成为“长得难看,还奇装异服,是我们高看了她”,说到底,也是从别人嘴里得来的主观上的评价。未曾经历过别人的人生,哪有感同身受一说,那评价自然无需认真对待吧。

    女人之间互相嫉妒,互相鄙视,互相为难彼此,才是骨子里透出的真正悲哀,相比婚后没了自我,心甘情愿为自己头上扣上道德伟大的帽子而言,我们更应该把时间用在加深对自己思考的层面上。

    张爱玲在《自己的文章》中说过,她向来不喜欢斩钉截铁的人物,只因她生于一个复杂的大家庭,从小亲眼所见,亲身经历人性的不确定性,按照她的话讲:“人性没有纯良,也没有纯恶”,那就让它随着自己手边的故事,风云变幻着不同的模样。即便看透人间冷暖,也会从苍凉中生出一丝悲怜,那是内心渴望被疼惜的表现,也是人性深处最为脆弱无助的模样。

    黄素琼和张茂渊这两位亲人,对张爱玲的成长有着扎根于心的影响。她们都属于不祈求用悲情获取别人的同情,不习惯在困难面前抱怨和诉苦的类型。遇事向来淡然,旁人视她们寡情,哪知她们的热情只留给自己心底最深处。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张爱玲从小缺少安全感,归属感,认同感和存在感,就算她后来享受到了世人瞩目的荣耀,也是昙花一现于眼前。十几岁的张爱玲参加上海《西风》杂志社的征文比赛,凭借自身的努力获得的荣誉和奖金,期待被出版成书籍,等待同伴们的侧目,需要被认可,渴望被肯定,这一系列的举动无不反映着她从小到大的境遇——在否定中长大,一直等待着能够证明自己的机会,就像她的文字:“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我不禁震撼,早年的张爱玲透过犀利的文笔把自己展现得透彻,对人性的认识从自己的经历中挖掘,无不让人为之动容。

    只可惜,这样一朵不迎合,不媚俗,不攀附,不将就的“海上花”,终究栽倒在“缺爱”的婚姻里。她一直缺爱,因为没有谁给过她足够的爱,以至于她想要爱自己,都找不到适合自己的路径。她一边害怕亲近,又渴望得到爱情,她说自己是被时代推着走的,来得快的,让人晕眩的名利和晕眩的爱情,把她杀个措手不及。

    张爱玲和胡兰成的婚姻就算落到苍凉的结局,也是命中注定的。唯有经历这一场,才能使其明白爱的真正含义;唯有经历这一场,才能懂得真爱是没有目的性,即使她遇见的是一场让她千疮百孔的爱,最后,也会因为拥有慈悲之心,而选择心甘情愿离他而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岁月静好,只待共同奔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rbmi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