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走在回家的路上,听着永澄老师在手机的一端领读着《跃迁》这本书,最近这本书在我的朋友圈很火,也是我这半年以来看得最过瘾的一本书了。当收到书的时候,我用了三个早晚的时间把整本书看完了,而且还在书中记录了大量的思考笔记。
之所以参加领读,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目的是看看,一样是阅读,我和永澄这个大牛的差距有多大。结果越听,越发地怀疑自己根本不会阅读。
一、你知道书中的最核心吗?你是否愿意与之死磕到底呢?
永澄在领读的时候,并没有一上来就开始领读第一章,而是直接跳到第四章,讲的是如何用系统思维解决复杂系统的问题。因为这是一本书的核心关键,如果把这部分理解透彻,其他部分就可以更好地理解了。
这种方式可以用“必要难度”来阐述。在开始的时候从高价值区,略有难度的地方入手,开始难一点,但会让后面走得更顺,而且有时还能起到提纲契领的效果。就如同时间管理中有个理论是“吃掉那只青蛙”中提到的,在开始一天的工作之前,先让自己去做那些最重要,最有难度的事情,这会让你的一天充满效能。
2/8法则在我们生活很常见,一本书也是如此。很难遇到整本书都是精华,即便有也很难做到整本书对你来说都是精华,总会有更有价值的,我们可以把自己的经历平均分配其中(从头阅读到尾),也可以找到重点和关键点再下狠劲去阅读。
如何找到核心?方法很多,有几个供你参考,也欢迎留下您的经验:
1、阅读作者的序言。
作者一般会在序言中告诉你整本书的逻辑框架是什么?每一部分讲什么,好一点的作者还会告诉你,每一部分的内容帮你解决什么问题,这时候你就可以根据作者的分享找到自己所需要的。
2、在知乎、豆瓣、当当、亚马逊等平台看到别人的评价。
在他们的评价中,你可以根据他们的分享找到书中哪部分对你更有帮助。
3、从略读到精读。
拿到一本书,我们很容易忽略了目录直接进入细节之中,这时候我们很容易迷失其中。一个比较好的方式就是先看看目录,搞清楚作者的写作结构是什么,比如并列、2W1H(what,why,how),递进……当你知道结构之后,你就明白了作者的写作思路,也就能够在阅读中有的放矢。
时间和资源有限,平均用力只会让你最后收获平平。集中火力打攻坚战;杀鸡用牛刀;单点突破,以点带面,会让你产生意想不到的收获。
二、别以为你真的懂了!
一直以来我的都有这样的体验,阅读和听课的时候每一个章节我都明白,尤其是古典老师的书,讲得生动形象,各种故事和类比,让人很快就理解了。在阅读的那一刻充满了成就感,感觉自己比很多人多学会了点东西,同时也很想分享给别人。只是在分享的时候,常常卡住了,大脑中只是一个个模糊的概念。那一刻好尴尬,前一刻还热情地推荐好书,这一刻却说不出真本书怎么好了!
这样的体验相信每个人都有过,只是很多时候我们选择逃避。就像当时在阅读《跃迁》的时候,我告诉自己,一定要每个章节写个心得,结果迟迟不肯下手,我看似看懂了,但距离实际产出还有很长一段距离,实际上我只是好像“知道”了而已。
花半分钟做个体验感受下:以下两句诗词,你用多长时间能够说出下一句呢?
举头望明月……;谁知盘中餐……
相信你不用三秒就能得出答案吧!我们继续体验,请说出以下诗词的前一句:
?……举头望明月;?……谁知盘中餐
有没有发现前面的测试明显要快于后面的测试。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的大脑容易受到前面的事物而联想到后面的事物,这就是启发感。这也是我们在课堂学习和阅读的时候,时常会有种很有收获的感觉,就是因为讲师的理论后者故事启发你的思考,让你有了更多的收获感。
而我们在学习的时候,最常用的就是制造启发感,如果我在文章中经常进行各种类比,故事,本质上也是为了让读者看得更明白,更有启发。但是如果只是停留在启发感这个阶段,知识还是很难被应用。
因为我们判断一个人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最主要看的是这个人能不能快速地提取某个技能的记忆组块,而且越快越好,最好能够达到自然而然地提取,这时候你就变得很熟练了。就像老司机根本不需要边开车边想,我该在什么地方打方向盘,打多少……
所以,我们的学习最好都是基于问题的解决,应用在某个场景的学习,这样我们就可以明确地看到自己的学习是否有效,可以做到有反馈的学习,而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同时,即便没有马上应用的场景,也可以让自己用输出去检验输入。写个文章,跟别人分享……
三、学习的核心目的是什么?
李笑来曾分享过,我们人有两种,一种是表现型选手,一种是进取型选手。前者更多在乎的是别人的看法,期待自己能够在人群中显得很“牛”,而后者则是以成长为目标的,他们更有耐心,更愿意为了成长稳扎稳打,更能容忍错误和不足。
这两个概念也时常飘在我耳边,我是什么样的选手?我的阅读学习是为了学点东西,然后向别人展示自己多学了点东西吗?我写文章是为了让别人夸我写得还不错吗?……
我想,这些都不是主要的,也不是核心!更重要的是让自己通过学习,行动,从而获得改变。改变自己的行为,让自己成长着才是核心!就像拆书帮的赵周老师说的,凡是不以改变的学习都是极大的浪费!
而拆书帮就是“以拆为己用”为指导的,你不一定需要把整本书看明白,你需要做的是找到对你最有用的那个片段,把这个片段联系你的过去经验,以及思考自己以后准备怎么应用,并制定出相应的行动计划。
就像,如果应用本文的方法把本文作为你学习的对象,你可以这么做:
1、找到文中最核心的内容。
文章介绍了三个自己的反思:第一,找到核心,死磕到底;第二,不断检验自己,比以往自己都懂了,还记得那个小体验吗?第三,思考你的学习目的。相信针对不同的人,对于重要性的想法也是不一样的。
2、不断的检视自己,是否真的懂了
你看完文章,有些地方也会让你有启发感,比如第二部分;但是如果脱离文本,你能清晰地把这部分的内容说清楚吗?我写第二部分是因为受到永澄的启发,再看看他写的文章,对于同样的知识理解,我和他差了一大截!所以真正的高手,在看完之后,可能会去更深入的阅读什么是“启发感“”什么是知晓“……(点击阅读原文,可以看看永澄老师是怎么说明的)
或许你也会觉得这样太麻烦了!但我更相信,对于很重要的东西是值得花时间的。
3、以行为改变为导向
首先,我会改变自己的阅读习惯,同时也准备阅读《如何阅读一本书》,更全面地掌握自己的阅读方法,最好能够针对不同的场景,能够准确地使用不同阅读方法。
其次是,我现在的学习要千万留意那些启发感的体验。最起码对于那些重要的学习,我需要自己进行内化,有所输出。
最后是,我清晰地知道自己为什么而学,我需要解决什么问题?提升什么能力?应用在什么场景?并在行动中检验和调整自己的所学。
当了这么多年学生,学习了这么久,以为自己学会了学习,但不得不承认自己离学习高手还有一段很长的距离要走。这也终于明白,萧秋水说自己是个永远的小学生;李笑来说:“学习,学习,再学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