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下来

作者: 金春 | 来源:发表于2021-11-04 17:01 被阅读0次

本文讲述的是我的父亲,他出生在上世纪四十年代。

      一、做了养子

    刚把出生才四个月的四弟哄睡着,一阵寒风从四周的篱笆缝吹进房里来,合衣躺在床上十二岁的大姐下意识地打了个冷噤。木板床上只铺了一层干稻草,上面放了一张草席,一床棉胎又薄又小的被子,一大半都盖在四弟身上他还是被寒风吹到惊醒,不住地大哭起来。大姐赶紧又坐起来,把他抱在怀里轻轻拍哄着。但四弟仍是抽泣哭个不停,听得人感觉他喉咙里的那一口气随时会接应不上来。大姐听着也着急地哭了起来。

      白天抱着四弟去村寨子里转了一圈,没讨到一口奶水喝,回到家也只是喝了几口米汤水。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里,农村里饭都经常吃不饱,哪来营养,哪有多余的奶水喂别人家的孩子?能给喝一口奶水的人都是亲戚,但毕竟别人家里也难呀。

      夜里天气突然变得特别的冷,屋外的风吹得飕飕响,时不时把屋顶的茅草吹落掉在床上。

      四弟肯定是冷着又饿着了,才哭得这般撕心裂肺,大姐这么想着。

      听到哭声,父亲提着一盏煤油灯走进房来,凑近看了看,一脸的愁容和万般的无奈,坐在床边上低着头叹了一口气,自言自语地说:“明天就好了,明天就好了,明天跟着你姑妈去文里,就能活下来。我命苦的孩子呦,你妈也是不甘心丢下你西去的,死了眼都没闭上。但是能有什么办法呀?怀孕时都吃不饱饭,生你时又落下病了,无医无药又缺吃的,撑着喂了三个月的奶才走的。”说话间,两行热泪划过父亲满是沧桑的脸颊,窜进嘴里五味绞缠着。

      这时,一道微光和说话声一起从屋外透进房里,脚步声停在门外。

    “好了好了,来了来了……来了就好了。”父亲一边说话,一边赶紧用袖子擦掉泪水,快步走出房间来到中堂屋。打开半扇大门,只看见文里的姑妈和姑父一路风尘,手里提着一盏马灯站在漆黑的大门外。

    父亲赶紧侧身进门,门外的风刮得很紧,显得更冷。

      “大哥,昨天接到你让人带的口信,今早天还没亮我们就出来了,一路上也不敢停歇,紧赶慢赶现在才到。”姑父一见到父亲就开口说。

    “在屋坎下面我们就听到哭声,这哭声是饿极了的。”姑妈走进大门,没坐下就一边说一边往传出哭声的房里走。暗黄的煤油灯下,看见巴掌大的脸和包捆在两件宽大旧衣服里小小身子的四弟,在大姐怀里闭着眼睛不停地抽泣着,脸上竟没有一滴泪水。姑妈心疼地一把接过四弟抱到自己怀里,并吩咐大姐快去生火煮开水,说她带来了一瓶麦乳精,马上冲一点让四弟喝。大姐忙跑去伙房生火,火烟把大姐呛得干咳了几声。

    “我可怜的儿唉,马上就得吃了噢。”姑妈说着话,抱着不到5斤重的四弟从房间里走出来。   

      姑父凑上去看了看说:“包得太单薄了。”回身从刚背来的包里取出一张红色毛毡子,裹在四弟身上。

      喝过麦乳精后,四弟在姑妈怀里甜甜地睡着了,竟然一夜都没有哭闹。

    妈妈去世后的一个月里,大姐就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天天夜夜哄着、陪着,像个小大人一样照顾着四弟。

    这个夜里,大姐睡得很沉。

    屋外天还没亮,大姐听到一声关门声后,只是一会儿又沉沉地睡着了。

    等到大姐睡醒时,天已大亮了。屋顶的茅草上、菜园子里的菜叶上都盖上了一层白白的霜。幸好没下雨,要不会更冷。

    此时,姑妈姑父背着四弟已走在回文里的路上,走了大约两个多小时了。

      过后知道四弟去了文里,大姐一路哭着喊着往文里方向的山坳追了几里路。

    就这样,四弟做了姑妈的养子。         

    姑妈成了妈妈,后来成了我的奶奶。

    四弟就是我的父亲。

    早些年,奶奶只生了一个脑子有问题的女儿,俩口子一直都盼望着生一个儿子,可好几年过去了都没有怀孕,也不知道是什么毛病引起的。后来,请了一个道公来家里甩八卦、捏手指算命,说我奶奶这一辈子没有儿子,这是命中注定的。

      奶奶做梦都想不到,她的大哥会舍得把他的小儿子送给她养,天上掉下个大宝贝,俩口子开心得不得了。于是,给我父亲取名叫梦得。

      爷爷有一手好木工手艺。那个年代,农村都是起木头房子,左邻右舍甚至远一点的隔壁村屯,谁家起房子都得请他去帮下木料、弹墨线。测算一整栋房子需要下多少木头料,需要凿多少个孔,孔是方的或者圆的,都是由爷爷一手画好线、标好位置,然后再让小工师傅们按照画好的、标好的点去做工。那时起房子几乎没有铁钉子,木料之间全是靠人力手工榫卯起来的,所以木料的画线和弹墨线得非常准确。

      房子起好后结工钱时,木工头的工钱要比一般小木工要多一些。那时,有些人家是给钱的,有些人家没有钱是给米或给猪鸡,就算是抵工钱了。

      父亲在爷爷奶奶的精心抚养下,应了我亲爷爷那一句话——活下来了。

    父亲不仅活下来,还不缺吃的不少穿的,身心非常健康,更难得的是还能上学念书。

      二、生命延续

      全屯里只有三个男孩子能上学念书,父亲就是其中之一。虽然只是念完初中,但在当时算是有文化的人了。后来,这三个人因上过学读了几年书,一个在村里小学做了一名民办老师,一个在屯里当了会计和工分统计员,而父亲是进了人民公社的供销社当了一名售货员,算是公家的人了,有粮油购买本。

      在当时,父亲家算是条件比较好的一户人家,五间大瓦房,半地房半楼房的,四面全是用木板相互镶嵌着,紧密不透风,冬暖夏凉。这些都是爷爷靠木工手艺和勤劳辛苦挣来的。正因为有这些好条件,找媳妇容易一些,父亲不到二十岁就当了爹,头胎就有了一个儿子,这让奶奶笑得合不拢嘴,逢人就说那个道公算卦不准,她不旦有儿子还有孙子啦。

      爷爷未能看到孙子出生,听说是参加革命牺牲了。我懂事认字时,就看见中堂屋神台旁边挂有“光荣烈属”的小牌匾。

    十三年间,父亲有了五个孩子,我排行老三。这十三年是父亲最辛苦也是最得意的时光。

    养不教,父之过。在教育孩子上,父亲要求很严格,每个孩子都送去上学读书,让孩子们都知道读好书才有出路,说他就是最好的一个例子。每次从单位回来父亲首先检查的就是学习,学得好的有奖励,奖励就是靠近听父亲手表“嘀嗒嘀嗒”的走声。那声音可好听,可稀罕了,为此我们都很自觉努力地学习。

      对手表的时针、分针、秒针的认识和区别是父亲教会我的,并且我很早就会看钟表上的时间了。

      在礼节方面,父亲言传身教。餐桌上,奶奶没入坐前,他和我们都不能入坐,得等奶奶坐好了我们才能坐,动筷子也得让奶奶先动。吃饭时不能出声,嘴里有饭时不能说话,更不能随便在菜盘子里翻动菜、挑选菜。

      记得有一次,我们吃饭时翻动、挑选菜了,父亲看着不出声也不指出,凡是我们翻动过、挑选过的肉,他默默地夹到旁边的另一个碗里,不知不觉中盘里面的肉没有了。我们想夹旁边那个碗里的肉吃时,父亲才说:“现在这个碗里面的肉是我的,你们没有份了,因这些都是你们挑选剩下的、翻动过不要的。再说,这种行为是很没有礼貌又不卫生的。”这个教子的画面,到现在我都记忆犹新。

      在教做人、为人方面,父亲也很有一套,不仅让你心服口服,而且还记得非常牢。这件事发生在我哥身上。

      哥跟着父亲上学。那时候的一分钱能买到一颗水果糖,两分钱就可以买一个非常香脆的小饼干。钱很难找,钱很成用。

      一天,哥在房间的地上看见一分钱,捡起来抓在手心里,小心翼翼地看了看父亲,父亲在忙他的事,好像根本没注意到他。我哥悄悄地拿着这一分钱出去买糖吃了。

    再过几天,在伙房的地上又看到两分钱,这一天父亲没在家里。我哥同样地又拿钱买饼干吃去了。

    几天后,在饭桌上又看见有五分钱,有了前两次的甜头,哥的胆子也大了,又拿去买吃的去了。

    一个月后一天中午,在家门坎下哥又看见一角钱。那时的一角钱可大了,可以买到一斤够全家人吃半个月的粗盐,可以买到一支铅笔和一本作业簿,哥哥同样全拿去买吃的了。

    连续几次捡到钱,那段时间我哥心情好得很。

      当天晚上,父亲回到家里一句话没说,立马拿着鞭子指着我哥,让他跪在地上,并用鞭子抽打了几下,才问他:“知道你为什么挨打挨跪么?还哭?不许哭。几次捡到钱都不上交给学校,自己悄悄地拿去用了,这是不对的,知道么?钱是我故意放的,别以为我不知道,我就想看你诚不诚实。”几十年过去了,哥还时不时提起这件事来。也是由于从小受到严格教育,我哥懂事得早,父亲去世后,家里姐弟妹都是由我哥扶持着走出农村,这一点让旁人很是敬佩。

      三、回归尘土

      我上小学三年级时,父亲就不去上班了,还时常跟一个亲戚往南宁跑。后来才知道父亲生病了,上班经常短款,找不见钱,所以单位领导让他休假,去南宁大医院治病。父亲患的病是鼻咽癌,当时这种病还无法医治,只能吃一些药缓解疼痛。

      父亲病了,看病要花钱,我们上学也要花钱,只有妈妈一个人挣工分,家里很困难了,但家里姊妹们一个也没有因此辍学在家,我们一边上学一边帮忙着劳动。父亲仍然监督检查着我们的学习。

    父亲是强硬撑着三年后才去世的。那时我小学五年级毕业了。父亲生前跟我说,说他很遗憾未能多活几年,如能还多活五年,五个孩子就能跟着他“农转非”,有粮油购买本,就不用担心粮食吃不够,也有条件参加招工什么。

      父亲念念不忘他的出生地——老里老家。在病重期间有人问他,你归世后要回老家埋葬么?他坚决说不,说到:“我的家就在文里,不能让孩子们跑那么远来老家给我上一柱香,一路上很辛苦。我不能陪他们长大成人,已经很是对不起他们,只想告诉他们不能忘记老家。因为根在老家,要敬畏生命,有时间要多走动、多往来。”

    缘于根,缘于血脉,老家的亲戚对我们兄弟姐妹五个非常好,我们也依恋着老家。

    现在的老里老家,已发生了翻天覆地地变化,水泥路从山坳村口直通到村尾,并延伸到各家各户大门口,规划整齐地一排排红墙绿瓦的砖混楼房、沿路而建的太阳能灯一到晚上整个村屯犹如一幅锦绣,到山坳村口就能感觉到家的温暖和家人的期待。车马很便利,连文盲的姑妈都熟练地用上了智能手机。

    前不久正值秋收,我回了一趟老家,见到父亲的亲大姐,往文里方向的山坳追了几里路的大姐——我的亲姑妈。姑妈87岁了,她身体还很健康,精神状态也很好。我说喜欢吃本地品种的老南瓜,她马上上菜园里找来自己种的几个大南瓜送给我,并用渗满岁月痕迹的双手轻捏我的脸,一脸慈祥地看着我说:“现在生活好了,想吃什么都有,新大米也出来了,你也带些回去吃,还有楼下猪栏里的年猪你见了没?呵呵,现在估眼约有200斤了,到腊月二十三杀它来供敬灶神王、土地爷,你一家人要来吃猪活血,一起过小年哦。”

    之前,我们每次有事回老家,即使是去别的亲戚家里吃过饭了,姑妈也一定要让我们到她家里来坐一坐,要喝一口她早已熬好的白米粥,说这话间,眼睛里常含泪水,不敢看我们。也许这是她用另一种方式来念着她的四弟和对我们的爱。

    在那个年代,一个十二岁的大姐能怎么办,一个年轻的、带着五个未成年孩子的父亲又能怎么办啊!只能顺应时势,先活下来。

    父亲去世时才36岁,但他对我们做人做事的教导,一直影响着我们,也沿延续到下一代的教育。

    有质量的生命,与长短无关。

    父亲离开至今已近四十年了,他的音容笑貌一直清晰地刻在我的脑里。

父亲与他同事合影

相关文章

  • 活下来

    “做不到是你的事 午夜梦回 你爱怎么回味就怎么回味,但人前人后 我要你装出什么都没有发生过的样子。你可以的,我们都...

  • 活下来

    活下来,负债真的可以把我拉夸真的 原来,思维好贫穷,没有收入,做什么都没有成功,都是亏钱,好强又如何呢?...

  • 活下来

    昨天痛不欲生的那种感受又一次袭来,当我安静地接受着所发生的一切,尽力完成一些必要的事情时,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是的...

  • 《活下来》

    近日我没有工作 不断地面试 和在家里反思自己 总结有一下内容 我好像不会生活 我好像只是行尸走肉 我好像没有追求 ...

  • 活下来

    说真的,心里不舒服,总觉得掉进了坑里,而且还会吸你的血,让你无所适从。 也许这是一个机会,如我所愿的呼唤。 也许这...

  • 活下来

    今天见了两位朋友。 上午一位,下午一位。上午是做互联网经济新玩意儿的,算是领教老业务新领域的未来的;下...

  • 活下来

    本文讲述的是我的父亲,他出生在上世纪四十年代。 一、做了养子 刚把出生才四个月的四弟哄睡着,一阵寒风从...

  • 活下来

    好友的咨询室开了,临湖的。我想去看看,取取经,却一直拖拉着没去。 我就是这样,总是在羡慕别人的成就,自己却没啥行动...

  • 活下来

    全球经济将长期衰退,消费能力下降,任正非说华为要转换思路和经营方针,从追求规模转为追求利润和现金流,保证度过未来三...

  • 活下来。

    009 【4:27】我模糊的视线使我无法一次看清手机屏幕里明晃晃的数字。这不是第一次惊醒过来了。次数太多,我只能记...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活下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sekz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