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鲁迅,不大有人不知道的。
读过鲁迅作品的人,是不少的,但在十篇、百篇、千篇的量级上,差别也是显然的。没有读明白的,亦不在少数吧?
把鲁迅作为自己生存方式的标本。这样的“鲁迅读者”该是少见并极少数人的。这也是一种“走没有路的路”。——鲁迅的人生,正是走在这样的道路上。真正读懂鲁迅,该是敢于重走这样的道路——没有路的路。
“我自己就是那些迷恋鲁迅的读者中的一员。在我生命的某个时期,由偶然接触鲁迅到渐渐痴迷,直到现在不能放弃。也许这一生当中,鲁迅的影子都将伴随于我。如果不思考鲁迅,我将无法生存;而越是思索,鲁迅在我心中扎根越深。”
这是竹内好——日本鲁迅研究专家、思想家对于“阅读鲁迅”的一个自述。“如果不思考鲁迅,我将无法生存。”——正因为如此,他才使自己成为了著名思想家。我们,与鲁迅同民族的人,谁人如此“无法生存”呢?谁人因鲁迅而如此成就了自己?——鉴照一下,是不能妄称“鲁迅的读者”的。
竹内好先生读鲁迅,读成了日本鲁迅研究的一个流派——“竹内好的鲁迅”。当然,我们也是有“钱理群的鲁迅”等诸学派的。但我作为一个普通的鲁迅的读者,还是颇为欣赏“竹内好鲁迅”的,——他独特而有“硬度”,更富于昭示。诸如:
“在殖民地的环境中,一个诚实的人从未和权力妥协,全身心地投入解放的战斗,而他却被旁观者看作是虚无主义。”我们对于鲁迅,是否这样的认识并语言表达?
“在压倒性的力量面前,将自己的无力与之对置的时候,他感到了绝望。没有绝望就不能战斗。”在竹内好先生看来,鲁迅是“绝望的存在”,也正因如此,鲁迅才是“战斗的存在”。我们于此“存在论”中,倘若是真的奋斗者,不是在其中获得了巨大的力量源泉?
于绝望中,“或则藐视对手,或则醉于幻想。在拒绝一切幻想这一点上,鲁迅是冷酷的现实主义者。现实主义者不隐瞒自己的无力,而且要用这无力来打击敌人。”——“要用无力来打击敌人”,这是怎样的力量?又是怎样的战士?生活中常讲“现实”的我们,可有如是的“思维”,如此的作为?
“‘憎恶一切可憎的东西’是他生存的喜悦所在。”“生存的喜悦是憎恶”,于《华盖集》《且介亭杂文》《二心集》《三闲集》《而已集》等阅读中,我们可是体会到了这种“憎恶”,但却未能认识到这是“生存的喜悦”,故而,我们对鲁迅的认识还没有达到“别具只眼”,也因而未能真正懂得鲁迅。
“如果被剥夺了自由,就要以被剥夺的东西本身为武器。”此论的证据该是《伪自由书》《花边文学》了。“如果被杀的话,就用被杀的事实给敌人以致命的打击。他想要这样地活着,所以,鲁迅的敌人是杀不掉他的。”不读懂“上海十年的鲁迅”,怎能认识并把握这样的“活法”?
我是常常“被剥夺”的,但我亦是常用“被剥夺”为奋斗的工具的。所以,我是合格的鲁迅的读者。
我坚信,于2022年读好“竹内鲁迅”,我一定会是合格的“鲁迅战斗力与战胜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