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应该都听过春秋五霸、战国七雄,这是东周列国最出名的一波了。实际上,春秋最早称霸的可不是齐恒公,也不是春秋五霸任何一位,而且郑庄公,也就是我们这里说的春秋小三霸之一的郑庄公。
春秋三小霸是春秋初期最早称霸的三位霸主,由于其霸业不如春秋五霸,故被成为三小霸,他们分别是:郑庄公、齐僖公、楚武王。
古语说“大霸不过五,小霸不过三”,其中的大霸自然就是春秋五霸,因为自齐桓公称霸后,小霸没有了,所有才名声不显。实际上,这几位可不是善茬,也是牛得不得了的。

第一位郑庄公(公元前757年―公元前701年),姬姓,名寤生(难产的意思),郑武公之子,郑国第三任国君,公元前743年―公元前701年在位。
郑庄公因为是难产生的,所以他老母亲一直不喜欢他,而是喜欢他的弟弟段。不过还好,老爸郑武公喜欢他,还把宝座留给了他。
前743年郑庄公即位,继续他老爸控制周平王的大业,郑国势力愈发强大。公元前722年左右,共叔段起兵作乱,只可惜被郑庄公一战扫平,也是老惨了。
平定共叔段之乱巩固了政权之后,郑庄公与齐鲁结盟假命伐宋,前719年击败宋、陈、蔡、卫、鲁等国联军。
由于郑国势大,周天子企图分解郑庄公权利造成郑庄公不满,而后发生周郑交恶(周天子终于得瑟了一把)。
只可惜,公元前707年繻葛之战中,郑国击败周、虢、卫、蔡、陈联军,周桓王被射中肩膀,自此周天子的威严更是一落千丈。
至此,郑国空前强盛,就连当时的大国齐国也跟着郑国东征西讨,因此郑庄公被称为“郑庄小霸”。

第二位齐僖公(?―公元前698年),姜姓,吕氏,名禄甫,齐前庄公之子,公元前731年―公元前698年在位。
齐僖公是郑庄公的好朋友了,他与郑国、鲁国以宋殇公不向周天子朝觐而讨伐宋国;以郕国不听从周天子之命而伐郕国;平定许国,使许庄公出走,立其弟许桓公为君;平定宋国华督之乱;与郑国击败狄戎。最后,还讨伐了鲁国和郑国,使齐国成为当上的小霸王之一,史称“庄僖小霸”。

第三位楚武王熊通(?-公元前690年),芈姓,熊氏,名通,公元前740年―公元前689年在位。
熊通可是一个狠人,公元前740年,他杀了本该继位的侄二字自立为楚君,友与邓国相亲,娶其公族女子为夫人稳定位置。
即位不足三年,他就挥师渡汉,远征南阳盆地,征战周朝设在汉北的重镇,虽然没有。然后,他专全力于江汉平原的西部,灭掉当地强国权国(这个权国,楚国从西周时楚君熊渠至春秋早期楚君熊坎都未能把它灭掉,被他灭了)。
熊通以权国故地设权县,命权国旧主斗缗为权尹。不久,斗缗反叛,熊通发兵平板,包围权县,捕杀斗缗,然后将权县迁到那处(那处故址在今湖北荆门市)。此后,楚每灭一国,便把该国的公族迁到楚国的后方严加监管,对该国的故地则设县因俗以治之。
此后,楚武王连年征战。公元前706年三军渡汉伐随,公元前704年,随侯通报楚国说周天子拒绝提高楚君的名号,熊通闻讯大怒“王不加我,我自尊耳”,当即自立为“楚武王”,开了诸侯僭号称王之先河,自此也成为春秋一霸。

这就是春秋三小霸了,具体的大家可以自己去查找资料学习,以后有机会我们再研究研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