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多文本阅读”课例听后偶感

“多文本阅读”课例听后偶感

作者: 王霞沈丘小语 | 来源:发表于2021-03-09 23:35 被阅读0次

      “多文本阅读”教学是一种阅读方式,是我们阅读教学的奠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培养的是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如果说普通读者读的是内容,那么“多文本阅读”教学中读的是内容和形式。形式跟语言文字运用有着密切关系,课堂教学中探究作品的形式特点更为重要。

      如果说从内容上来说是:理解、概括、探究……那么从形式上来说的话,就是:分析、品味、鉴赏、思维……比如:文章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

    举个例子:我们学习的是一篇记叙文,假如我们从内容角度去提问,我们设计的问题可以是这样:1、如何概括人物形象?2、文章按什么顺序为线索?如何梳理故事情节?3、如何尝试多角度探究文本主题?假如我们从形式角度去提问,我们设计的问题就发生了变化,比如:1、文章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是什么?2、文本设置插叙的作用是什么?3、怎样塑造人物形象?4、怎样刻画人物的心理?5、全文的语言风格是什么样的……所以,从形式上切入文本,更多的是注重阅读指导,表达的技巧、阅读的策略、高品质的思维方法等,也就是说在我们“多文本阅读”教学的课堂中着力于对学生思考力、学习力、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多文本阅读”有5种最基础的操作模式:1、“一篇带多篇”模式;2、“反三归一”模式;3、“一组带一群”模式;4、“单元整组——重点训练”模式;5、“以文带书”模式。

      今天上午,来到思源实验学校,专门聆听了一堂“多文本阅读”课——《感受风土人情 传承民俗文化》。本次选文是选择“单元整组——重点训练”模式,以八年级第一单元四篇文本《社戏》《回延安》《安塞腰鼓》《灯笼》为基点,拓展延伸两篇文本《打树花》《艾草悠悠溢端午》。

      第一单元的单元导读页清晰的指出了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民俗风情画卷,感受多样的生活方式和多彩的地域文化,更好的理解民俗的价值和意义。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体会作者如何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感受作者寄寓的情思;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课后题也是围绕语文要素设计:比如表达方式?作用如何?修辞手法怎样?如何体现情思?仿写训练中也对这几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形象——情思(抓变化);细节描写;表达方式。

      结合单元语文要素、课后习题、读写结合的写作练习,确定本节课的目标——方法、提升、德育。

本课思路:

      开课:从民俗文化图片引入,引导学生了解民俗文化的基本概念,出示组文。

      授新:1、学习目标:有梯度性,从阅读对比的方法着手,到了解民俗意义,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的情感的渗透,让学生清晰的了解到本节课的学习思路及目的所在。2、展示评价:文本从民俗形式、民俗意义和体悟情感三个着力点入手,让学生回顾并通读文本,结合表格内容,提取出文本答案,尝试已交流分享的形式展示在课件上。3、教师小结:从人文主题的角度,感受每一种民俗的属于自己的独特风情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4、自学两篇文本,完成阅读单(表格)。5、小组合作探究,分享交流,完成表格填写。6、教师小结,完善板书内容,结合板书,总结本课学习要点。7、拓展延伸:我们身边的民俗文化,你了解多少?生分享。师出示图片展示。8、推荐阅读《边城》(沈从文)、《慢煮生活》(汪曾祺)

评课:

      1、本课采用“单元整组”模式,4篇文本均属熟文(已经讲过的文章),课堂开课即是提炼与概括,清晰明了的表格让学生进行了“有目的的阅读”,从文中选择阅读内容时,聚焦,有针对性。当然,提炼的过程(民俗形式、民俗意义)也是在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表格中体悟情感方面却是对学生“得意”的培养。崔峦老师说:“阅读教学有“三得”——得意、得言、得法。”“得意”就是读懂文本的内涵,包括读懂文中关键词句的含义,读懂文本背后的深意,读懂作者表达的情感。“懂”情感,不是懂了什么情感,而是如何去读“懂”情感?

      2、生文自学,需要的是依法、默读、思考、批注、完成阅读单。“多文本阅读”的课堂是个思考的课堂,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做示范,把思考的过程展示给学生,也可以让学生在探究、讨论中让学生亲自参与、理解、分析、研讨,求同存异,达成共识。当然,在方法的实践运用中,学生会不断的体会、理解、品味和分析;在尝试多种形式的阅读中(默读、浏览、略读、跳读……),学生会不断的涌现质疑和发现;在讨论交流环节,学生会拥有一个坦率、自由、富有探索性的氛围;在求同比异中,学生会不断的发现、探索并领悟,习得方法。

      3、拓展延伸和推荐阅读环节,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把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链接,慢慢让阅读由浅入深,由篇及本,再加上在阅读过程中对学生方法的传授,引导学生认真研读、推敲、咀嚼,尝试慢慢渗透在阅读过程中生成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达成深度阅读,走进作者的心灵,从而才能透彻地了解文本蕴含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建议:

      1、阅读:阅读不仅有“阅”,还需有“读”读文本情感的体悟中,需要从朗读的情感和基调出发。朗读是进行情感体验的重要途径,课堂中,要引导学生在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基础上,融会自己的情感披情入境,寓情于生,以生传情,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打树花》的学习中,要想体会出劳动人民的勇气和智慧,不仅仅通过“惟有他戴的是一顶无檐的小毡帽,更显出他的勇气”和“再比如他们使用的勺子是柳木的。民间说柳木生在河边,属阴,天性避火。”这两句话。而是需要从具体事例——打树花的辉煌入手,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第3段,通过初读,感悟,再次播放视频,打树花的壮观,视觉效果直观冲突,二读文本,读出背后对劳动人民智慧的歌颂和赞美,对中国民俗文化的骄傲和自豪。因此,朗读会让平静的课堂荡起阵阵情感的涟漪,读起文章来,越来越有声有色了。

      2、问难辩驳: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珍视的是学生的独特体验、个性理解。在文章的拓展延伸环节,我们可以尝试设置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比如:“我们国家的有些民俗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有的慢慢湮没在时代的潮流中,文化的传承没有得到延续,针对这一现象,你能谈谈你的看法吗?”这样一个焦点问题,我们可以通过问难辩驳,进一步提炼各自的看法,比如:有的学生认为,那些民俗文化是被淘汰的,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这是属于正常,我们应该正确面对。有的同学认为,那些民俗文化需要代代传承,我们要保护我们的文化,并且想办法让其发展并延续。对于这两种观点,教师不急于作出结论,而是要求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找出根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大胆发言,说出看法,不同的观点允许保留,学生会多方查阅资料,在与对方的辩论中产生思考,产生质疑,最终能实现学生对文本主题的深层解读。这样的争论使各种观点得到充分的阐述,培养了学生深入思考问题的思维品质,这样的课堂留给学生的不是困惑,而是心灵的震撼,是无限的思考。

    “多文本阅读”的课堂应该是开放的、动态的、丰富的课堂,它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宽广的视角与有力的方式,帮助学生去接近文本、解读思想、开拓心智、建构启思。让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中逐渐成为一位深具思考力的人,让语文素养如细水般悄然流入学生的心田。

相关文章

  • “多文本阅读”课例听后偶感

    “多文本阅读”教学是一种阅读方式,是我们阅读教学的奠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 《伊索寓言》多文本阅读听课感受

    之前对多文本阅读的了解,仅仅局限于概念和书面课例,今天听了梁飞燕老师的《伊索寓言》多文本阅读课,才切实感受...

  • 多文本阅读教学观察

    今天下午,研读了两个关于多文本阅读教学的课例,收获颇丰。 第一个课例是学习白居易的诗歌《为生民立命——《卖炭翁》《...

  • 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2021.4.6 周二 前几天观看了多文本阅读课例展示《按“题”索骥》,今天学习第十五课《真理诞生...

  • 《按文说“理”》听后感

    今天戚老师在五年级以《自相矛盾》为课例,进行尝试多文本阅读,从寓言故事中,教学生学习方法。 本节课...

  • 《同故事 异情节》培训心得

    本周 观看了许昌市小学语文教研室在线上举行的一场“多文本阅读教学”的培训课之“同故事异情节”课例展示部分。...

  • 行走在多文本教学的路上

    阳春三月天,课例研讨时。2021年3月11日下午我们“小种子”们齐聚东区实验录播教室参加“多文本阅读教学”...

  • 《信赖》多文本培训

    3月27日晚,南海街小学团队为我们展示了《信赖》多文本教学课例,让我们认识并了解了这种新的阅读教学模式。 本次线上...

  • 读书好与如何读

    听完雷老师的课,有以下几点启发:一、多文本阅读对语文教学中阅读量的增加特别有帮助,可以买配套参考书《多文本阅读》;...

  • 多文本阅读课例《让人物形象“活”起来》点评

    高敏老师执教的多文本阅读课例《让人物形象“活”起来》,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一条清晰的线索——“大处着眼 小...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多文本阅读”课例听后偶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teiq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