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网络颠覆的前夜

作者: 梦中醒不过来 | 来源:发表于2015-01-16 10:56 被阅读292次

by www.qurdao.com 趣儿岛

别逗了,你把晒自拍照当成社交的全部么。你把广场舞大妈激情挥洒的汗水当成什么了,你把晴朗夏日里树下甩扑克的大爷当成什么了,你把撸串拼酒的好少年当成什么了。现在互联网社交,所能满足的只是社交需求中的一小部分,信息的那一小部分。

社交,在马斯洛需求模型中有详细的描述。

在我的印象中,人们最初的有记录的社交应该是情书,之后进化成传纸条,距离拉开以后可以写信,有了互联网以后发电邮。渐渐出现论坛,聊天室,人们在互联网上聚集在一起讨论问题,然后下线分开。QQ组合出了最初的强关系社交,不再是因某个话题产生联系。Facebook整合了时间线,Twitter将交流的内容简洁到140个字,微信做了熟人社交,陌陌做了陌生人社交。

互联网正不断的挖掘那些由看法、见解、话题产生的数据,这些数据构成网络生态链,使整个社交圈呈现出完整的众生相。

官方大V,用来发布公式公告,辟谣信息。热衷政治人士,讨论左右的话题,有各自的倾向。段子手,发布搞笑信息,为人们带来最朴实的快乐。哈哈党和点赞党,将信息扩散到自己的粉丝圈。广告营销,为信息持续创新提供营养。


行文至此,我的思路断了,出了什么问题?

社交网络中有一个内容被忽略了,就是社交网络同计算机硬件发展的高度相关性。

在个人电脑时代,社交网络的主体场景是:人,坐在电脑前,输入他的想法,同其他人进行沟通。个人电脑的不便捷,使得这一类型的数据更适合深度阅读,讨论。所以,门户,博客,论坛,电脑端游在这一时期发展迅速。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社交网络的主体场景是:人,手拿手机,写、拍摄、录制下信息,同其他人进行沟通。信息被高度碎片化了,手机不适合做深度阅读。因此,手游,移动互联网社交,现在发展迅猛。而手游的体验,也从端游的沉浸式游戏,变成碎片化的游戏。拿出手机,点击进入,玩,整个过程不超过1分钟。想要随时结束游戏?完全可以!卡牌类,回合制,策略类型铺天盖地,完成一个关卡只需要几分钟的时间。

写到这忍不住插拨个吐槽,嗯,就是索尼。PSP在2004年就发布了,那时候的索尼拥有家用游戏机、手机、照相机、电影公司,如此庞大的资源居然不整合,生生糟蹋的10年。当老乔发布iPOD+手机芯片的iPhone时,索大在玩他的PSP。当卡片机被手机取代时,索大给其他手机生产镜头。当油管油库占领市场时,索大为旗下的米高梅焦头烂额。如果PSP出来就整合手机,iPhone的游戏功能还不被索大打的满地找牙?如果安卓智能机出来的时候,索尼就把单反镜头结合到手机上,谁还好意思说苹果手机拍的照片时尚时尚最时尚。视频媒体,这个不好说,毕竟当时阿汤哥玩的挺High。10年,过去就没有了,索尼盛极而衰。

回到话题上来,在智能设备即将爆发的未来,社交网络的主体场景是什么?

我现在无法预计,未来统治智能移动设备的,究竟是谷歌眼镜、智能手环、智能手表还是全新形态的手机。但有一点可以预计,就是未来的智能设备将更加方便用户使用,在抓取数据和推送数据方面都要优于现有的用户体验。这看起来是一句废话,就不加高亮了。


在我看来,这句话包含了几个重要的信息:

1.这种社交网络的软件部分还不存在

2.这种社交网络的最终形态还未确定

3.BAT占据资源优势,但未必方向正确

那么好,现在摆在面前的有几个问题

1.硬件设备何时可以成熟

    推测是2020年前后,别问为什么,只是感觉,摆数据不能准确预测颠覆性的产品

2.我们现在能做什么

   该智能设备普及时,不会是一家独大的情况,而是多家产品形成竞争。这种社交应用的出现必然不是一款独立的产品,而是拥有开放平台,上下游链完整的产品集合。

3. 切入点是什么

   如何通过切入点循序渐进的实现这样的平台,来达成完整的产品集合。

   首先,这需要有一个明确的盈利模式,靠资本市场砸钱只是权宜之计。

   然后,需要能吸引用户的眼球,吸引用户使用,靠口碑建立起逐渐增长的用户群。

   第三,需要结合不同智能终端设计整个交互体验,不是简单的视觉交互。

4. 其他的问题,要交给研发,团队,公司,资本市场,媒体,政策,法律去配合了。

有一个方案,已经整理好,等VC来发现

我,先去敲代码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社交网络颠覆的前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tnxx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