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阶段的孩子有不同的特点,家长只有把握了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心理特点,才能运用适当的教育方法,对孩子进行教育。
人民日报整理了小学一年级到高三各个年龄段孩子的心理特征及教育方法,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解读:6到12岁,是孩子养成习惯,形成自信心的关键时期,家长的陪伴与鼓励显得至关重要。
孩子书写的习惯,预习和复习的习惯,学会倾听的习惯,认真书写的习惯,都是在这一阶段养成的。
家长只有持续关注孩子,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望,帮助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孩子自律性越来越强,孩子才会变得越来越优秀,越来越自信。
解读:从小学五六年级开始,孩子开始逐渐步入青春期,身体各方面机能飞速成长,独立自主性增强,他们的身体像个大人,心理却依然是个孩子。
负责表达情绪的前额叶得到了发展,负责控制情绪的杏仁核却还没有成熟。这个时候,家长的尊重、理解、沟通显得尤为重要。
如果在小学阶段,孩子具有童年创伤,自信心、行为习惯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这也是家长进行修复弥补的最好时机。如果家长愿意把孩子交给第三方,进行强化训练也是可以的。
解读:如果孩子在小学阶段,或者初一初二学的不太好,那么初三和高一进行查漏补缺,是非常必要的。
鼓励孩子在做中学,边学习新知识,边复习旧知识,只要和孩子建立良好关系,树立积极学习的信念,一切都还来得及。
解读:高二、高三的孩子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有一些孩子,可能会迷茫、焦虑,甚至对自己失去信心。
家长一定要稳定自己的情绪,鼓励孩子也稳定下来,正视自己的学习特点,不放弃自己,坚定信心,不以高考为终点。
在这个终身学习的时代,孩子坚持不懈的精神,才是最值得提倡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