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正悄悄发生一场革命》学习体会20
今天是我参加勇气读书会后的第65天,阅读了魏忠教授的《教育正悄悄发生一场革命》的第五章《从愿景到路径》的第4—6节。
5.4 世界是平的,未来是湿的,教与学都应是热的
面对这场被技术改变的教育,已经有很多人对于中国传统的应试教育产生极大的反思,这种反思不仅仅是一种学习效率的反思,更是一种教育评价、教育行为、管理方式的反思。
在中国的教育体系里,不仅造成大量的失败者,选拔的精英也未必适应未来的变化。原因在于,未来是湿的,是人性化的,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
网络和技术本身以及行为的变化,使得大趋势是世界是平的;平的世界推翻了等级、行政和国家的界限,强化了个性和人的作用,因此带来的大思潮是“未来是湿的”:工作与生活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湿的思维模式引起教和学的大变革,一切原因就在于“教育是热的”:传统的教育模式和学习行为已经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5.5 走出为大机器时代配套的教育
很多才华横溢、具有创造力的学生郁郁寡欢,因为在学校里面他们的价值无法得到体现。最后的结果是,最具创新的人才,不是来自于教育机构。2012年美国十大富豪,几乎已经成了退学学生的代名词。
工业时代的特征是:以能源和资源的速度和效率为竞争核心,自动化和流水线生产为主要指针,技术和工程为主要需求,人与人之间的规则和法律为前提的合作方式。在这种文明的基础上,现代教育诞生了:科学和工程为核心和最终愿景及配套的其他教育资源和能力。
目前的经济,已经进入后工业化时代:经济结构转向服务经济、劳动力大规模转向服务业、职业分布由工厂转向办公室,社会焦点从围绕生产转向围绕创新、人与机器的主流社会关系转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人类的组织转型远远会落后于技术转型。全世界目前的教育组织,更多地体现出的是工业时代的特征。美国也很难面对一个事实:大量的创新性人才是被学校扼杀而非培养,结构化的教育只能培养标准化的人才。
毕加索说过:“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艺术家,可难就难在在长大的同时继续保持这种身份。”几年后的社会的竞争是以服务和创新为核心的,而我们的教育还围绕着减少犯错和标准化来进行。信息化教育和在线教育给了另外一种可能,标准化的教育将转向网络来完成,而人才培养和个性化教育将主要由学校来承担。越来越小的班级、越来越近的学校、越来越有针对性的教育支持、越来越个性化的培养方式,将使教育摆脱工业化时代。
5.6 权力强度、信息和师生关系
教师唯一增加的权力在于指导权。时间重回1000年前,教师的权力是教书识字,孩子的发展方向是父母的事情。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师在这方面的权力越来越大而不是越来越小了。欧美几十年来小班化改革,重要的原因是希望教师进行更多的针对性指导。教师的指导到了极致就成了教练。而教练我们知道,之所以成为教练,是能够区分不同的学生,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是什么造成了教师的权力强度的变化呢?是信息和信息载体。由于信息载体的革命,师生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逐步减少,使得权利和义务关系发生变化。
信息时代,只有一种权力是教师可能增大的权力,那就是指导权。可汗颠倒课堂采用的小班双教师制度、Udacity采用的在线人工智能调整教学进度,都是发挥教师尽可能多的指导权。教师的指导权的增加还在于大数据带来的大量学生行为数据的科学化,这种信息教师掌握得最充分,因此权力特征也最明显。指导权的提升是建立在教师区分责任的增加上的,面对着成百上千的不同的学生,今后的教育的重点在于区分学生的行为,进行更加针对的指导,这既是在线教育的机会,更是实体教师的机会。
随着社会的发展,适应工业化时代的传统教育,越来越难以适应现代化的要求,传统的教育模式和学习行为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当代社会竞争以服务和创新为核心,结构化的教育只能培养标准化的人才,大量的创新性人才是被学校扼杀而非培养。进入后工业化时代我们更加需要个性化的培养方式、有针对性的教育支持。
几千年前,我国古代的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这个原则。因材施教是一项重要的教学方法,它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作为一名乡村教师要将这一原则发扬光大,在教育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选择适合学生特点的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扬长避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树立学生学习信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