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社会,我们如何把产品卖出去?如果让自己火起来?我认为写作技能、文字功底必不可少。
罗辑思维推荐这本书的时候,罗振宇是这么写的“我把它定义为一套武功秘籍。这套书教给你的,不是怎么写小说,而是怎么讲故事。讲故事不必靠天赋,未来一切产业都是媒体产业。未来的广告、营销、游戏甚至更广泛的商业领域,都必须擅长讲故事。这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
他还说“写出好故事,其实是有套路的,只是你之前不知道。”我就是因为这句话我去买了这本书,拿到手发现是两本(对,这不是段子这是SB的日常),一本是《小说课——折磨读者的秘密》,另一本下次再给大家推荐(其实是我忘记了书名,遮脸)。
这是一本怎样的书?
这本书没有直接教你如何写小说,作者许荣哲只是用65个案例告诉你,为什么这些优秀的小说能够吸引你。这些折磨你的小说秘诀在哪里?
想要进入写作的世界,总是需要了解写作的规则,知道为什么会吸引人,才懂得如何去吸引人。所以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本书——案例分析。
这本书不适合什么人看?
作为一名广告人,我始终认为一本书就是一个品牌。每个品牌都有明确的定位和特定的受众,每本书也是如此。(个人见解,不撕~)
1、这本书不适合部分学生读,我指的是部分——如果你打算从这本书里学到怎么写应试作文的话还是算了。因为这本书的知识点在应试作文的写作中不适用,或者运用不当极易失分。
2、不适合伸手党阅读。我前面写过了,书中并没有明确写出写作方法123456,若想快速Get到技能点,不建议阅读书籍,可以直接看看我下面整理的知识点。
3、急于求成者不适合阅读。如果你抱着“阅后出师”的心态……科科~
这本书适合什么人看?
1、适合热爱写作并愿意让自己写作水平更高的人群。
2、适合文案、营销、运营、策划等广告人公关人阅读。阅读后我发现,很多文章很多故事能够吸引人不在于文笔,而在于洞见。若能挖掘这些关于人性的洞见,定能对本职工作提供一些更创新的思路。
3、热衷阅读并热衷研究阅读的人群。我有一个做公关的朋友,她热衷分析每件公共事件背后的利益关系(其实也是职业病),她热衷判断一件事情究竟是背后有推手还是自然引爆。同样的在阅读中,如果你热衷深扒“这本书为什么卖的这么好”“这本书为什么吸引人”“为什么这个段落要这样写”之类的问题,那么这本书真的很适合你。
下面是我总结的本书的方法论
1、设谜题,不给答案或给答案但不解释。不给读者答案是一种折磨,给读者答案但不告诉他到底是怎么得出来的结论是另一种折磨。每篇好小说都是一个谜。
2、真相不重要,要呈现人性的复杂。
3、用譬喻写作。(譬喻指用两件事物的相似点,用彼方来说明此方。例如用莲花比喻君子)。
4、写作关键词:面貌、场景、对话。拿下三点,好小说不远。其中面貌分为长相和性格,性格能给读者更多想象;场景需要做到“情景交融”;对话可以拿来当做“日常对话”“推动情节”还可以代替小说里的描写、叙述、议论、说明。
5、写好开头。
6、人物性格决定人物命运,如何刻画人物性格很重要。人物结局不由作者决定,而由人物自身决定。
7、不必为了符合故事内容而无趣枯燥的发展下去。人物若每天都在重复做一件事,那就描写一天足够。举例:小说家陈村的短篇小说《一天》,作者评价这本书他说,“人类进化图式的形式手法,将张三无趣的一生,打造成小说里非凡的一天。”我觉的这句话总结的很好,分享一下。
8、读者爱看的——事物的矛盾性,例如诚实的小偷软心肠的刺客,疑惧天道的无神论者。读者也爱看事物的“鱼与熊掌无法兼得”的两难境地。
9、小人物的写法。设计双重的两难,这与第八点"鱼与熊掌无法兼得"不同。给小人物一个两难的选择,例如尊严的生命和卑贱的生活。看似二选一,但其实小人物注定永远只能选择令自己最难堪的哪一个。
10、选择你的叙述方式和叙述人称。不同的人称和方式,故事的语气,着重点将会不同。同一个故事不同的口中有不一样的面貌。书中原句:谁来当叙事者最好?知道最多秘密的人,还是完全不知道的人?又或者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人?这里的“好”是相对的,优秀的小说家知道如何从最不利的叙事者中,找到最有利的观点。选定叙事者后,每一个叙事者还有多种“叙事观点”可以侧。
11、第一人称,只能描述别人的外部动作不能透露内心意识;全知观点,独立于小说外的人,每个人的外部动作、内心意识都无所不知;第三人称,全知观点和第一人称观点的综合体。说故事的人独立于小说外,但只聚焦某一角色,他以外的所有人只知外部动作,不知其内心意识。
12、让“有问题的叙事者”成为灵异小说而不是精神病人,过于合理的安排反而让小说变的没有深度。
13、文章的叙述可以不仅仅将事实陈述给读者,还可以转化到文章的中的某一角色,使得文章的情感更加丰富。
14、普通文章的叙述顺序“起初——随后——接着——再来——之后——现在”,改变文章叙述顺序能够起到不一样的效果。
15、要意识到“转场”的重要性。
16、挣脱时间的枷锁,如果“穿越文”,就给一个可以穿越的理由,但是不要太过计较时间的可行性与合理性,写作是一门艺术,艺术有艺术的表达。
17、小说由你制定,你可以自定规则。例如一些看似荒谬的设定,但要一开始就制定规则,让读者毫无反抗能力的遵守你的规则。书中原话“你拥有至高无上的订制规则的权利,千万别被现实这个可怕的敌人牵着鼻子走”“规则定的越早,反驳你的家伙越少。”
18、让悲剧来的满一点,用适当的速度来传递信息,让悲剧更加丰满,在最佳时间走到悲剧中心。
19、设定“罪人”这一角色时候,给读者一点思考的空间,别把角色定死——这就是罪魁祸首!让读者产生“我们也说不准谁才是真正的罪人”的感情会让小说发挥更大的魅力。
20、你可以设定一些看上去并不可能的情节例如“鬼来电”,但是最重要的是,你的设定要有情感的支撑。有了感性的支撑,到了故事的结尾,真相就不那么重要了。
21、侧重人性的题材离严肃文学更近,偏重故事的题材靠通俗文学更近。选好你想写的题材。但有时候在爱情这个题材上,你可以横跨通俗与严肃,容易让爱情活起来。
22、能用其他方法表达出来的情感,例如烘托,对比等手法,就不要用字眼来表达。
23、推理小说结局的设定:可以用错误的解答当做最后的答案,因为真理不同于真相。选择错的,舍弃对的,可以更加表现人性的复杂,增加剧情的张力。
24、如果历史上有真实事件发生,而你又必须将这件事转移到笔下的人物身上,可以使用“障眼法”。例如:《小时代》最后的火灾则是上海真实事件,郭敬明用“障眼法”把故事安在了他写的人物上;例如华雄历史上是被孙坚所杀,《三国演义》中并没有描写关羽杀死华雄的场面,而是使用了温酒这一“障眼法”。
25、写点人情世故。书中原话“随着年纪增长,每个人的桥都会越走越多,盐也会岳池越多,但好的小说家知道重点不是多的问题,而是桥和盐背后那个闪闪发亮的东西——人情世故。”
26、安静的冲突,免去语言的质问和动作的冲突,角色沉默的矛盾和安静的反抗可以展现另一种感情。
27、笔下角色的秘密可以让读者了解,在秘密进行的过程中让读者带着知道真相的折磨继续读下去,因为他们想知道秘密暴露之后结局会怎么样。
28、推理小说可以利用传说来故布疑阵,这种“赴会杀人”的手法可以让故事更有张力。书中原话:用献血来装饰尸体实在太老套了,用恐怖的传说来装饰尸体,才能带给读者无边无际的想象。在阅读的世界里,恐怖从来不是看见的,而是想象来的。
29、当把角色做某事的动机不明写,因果关系不明写时,读者会有无尽的想象。
30、让角色用一些“卑鄙的手段取胜”,要让扭曲的心理出现。书中原话:如果你认定“活着是王道”那你不适合写小说,因为你没有黑暗之心。
感想
很多东西看似无门无道,但其实有迹可循。这是我看完书最后的感想。写作从来都是一种执行而不是灵感,只有不断的去重复不断的去尝试,才有可能得到更多。福楼拜说“一目了然,是才情卓越的特权”。有的人不曾受过写作的训练,可照样写的可圈可点,这类人往往有叙述的天分或是经历太多。而大多数的人也许热爱写作却不知如何下手或如何提高,也许这本书能给你一点启发。这本书结合了众多杰出的小说进行解说,证明了一个道理:人类看的更远不是因为巨人,而是世代人的创作。
而我们不断的写作。无论现在能不能被看到,都要坚信,所有的光芒,都需要时间来错过黑夜。
网友评论
而我们不断的写作。无论现在能不能被看到,都要坚信,所有的光芒,都需要时间来错过黑夜。
我心折服,愿我成长,如你一般!
而我们不断的写作。无论现在能不能被看到,都要坚信,所有的光芒,都需要时间来错过黑夜。
非常感谢作者技巧和启发,又激起写小说的热情
小说中太多的留白给了我们无尽的畅想,无论是对一些奇幻曼妙场景的想象,还是对未知的想象,都为优秀的小说增添了更多的色彩和魅力,这也是当前有些小说被搬上荧屏时,我总是有种抵触感,不管演员是谁,我总担心他们坏了我的想象,也担心他们破坏了那些我喜欢的人物所生活的世界。
问下,谈到的那两本书名字叫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