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知道,其实“中国”这个词有两个意思,狭义的是指汉族中国,而广义的中国,则是指中华民族。中国用英语来说,是“瓷器”,而用俄语来说,则变成了“契丹”,所以我们认真想一想,那些由几个少数民族建立的国家难道不属于中华民族吗?
虽然她们过去有着各种各样不同的名字,虽然她们很少染指中原大地(除元、清外),虽然她们的语言和汉语言有着千差万别,但她们脱不了中华民族的灵魂。
中国是大一统的国家,她的发展有其清晰的脉络,但我们时刻不能忘记在中原大地外还有一些有着中华民族灵魂的邦国在延续、变迁、发展。她们同样有着发展的清晰脉络,但历史的眼光常常把这一块忽略,她们不能为大多数人熟知,这不是对历史应有的态度。
今天抱着尊重历史的想法,试图把她们的前世今生还原给大家,让更多的人了解、认识她们,希望让致力研究这一领域的学者、教授有更多的追随者,让这一块小众的历史进入大众的视野。
第一章 先秦时期华夏北方
交代一个历史常识,匈奴是现代蒙古人和突厥人的共同祖先,匈奴帝国是蒙古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
据《史记·匈奴列传》中记载,匈奴是夏朝人的后代。这么说,匈奴人应该是华夏儿女迁徙的结果。匈奴族早在公元前七八世纪时就已生息和繁衍在中国北方的广大地区,并逐渐建立起氏族和部落联盟。他们最初的政治、经济中心就是在今内蒙古自治区的河套及大青山一带,后始逐步移居漠北。
据传华夏族与匈奴族同源,约公元前16世纪夏朝被成汤灭亡后,夏桀的一支后裔逃到北方,在吞并其他部族之后成为匈奴族。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此时开始有东胡人的记载。东北地区主要有三个民族,即东胡,濊貊,和肃慎,自商代初年到西汉东胡被匈奴吞并,东胡存在大约1300年。公元前九世纪以前,匈奴王族即夏朝王族后裔的一支主要分布于阿尔泰山以东的鄂尔多斯高原。
直到西周末期,戎狄开始不断骚扰中原王朝,他们打到那,抢到那,他们没有道德观念,和“野人”几乎没有区别。据《左传·闵公元年》:狄人伐邢。管敬仲言于齐侯曰:“戎狄豺狼,不可厌也;诸夏亲昵,不可弃也。”管仲把他们比作豺狼,可见当时他们的名声是多么的不好。
有人说,西周末年周幽王不和犬戎交过手吗?而且还有著名的“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周幽王被犬戎所杀导致西周灭亡不假,可为博褒姒一笑而引出的“烽火戏诸侯”戏码完全有可能是杜撰。且不说烽火台是汉时才建置,而且褒姒面对诸侯被戏弄又怎么可能大笑?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当时的犬戎非真正意义上的匈奴,他们只是陕、甘一带的部落。要说有一点联系,那就是犬戎受到秦朝攻击后有一部分力量迁到蒙古草原是史实。
春秋时期有华夏和戎、狄、蛮、夷的区分,中原各诸侯国而自称为华夏,他们把中原周边的小国或部落称之为戎、狄、蛮、夷。王国维在《鬼方昆夷猃狁考》中,把匈奴名称的演变作了系统的概括,认为商朝时的鬼方、混夷、獯鬻,周朝时的猃狁,春秋时的戎、狄,战国时的胡,都是后世所谓的匈奴。还有一说,把鬼戎、义渠、燕京、余无、楼烦、大荔等史籍中所见之异民族,统称为匈奴。
战国时,北狄之林胡、楼烦多次侵扰赵国,赵武灵王推行胡服,教练骑射,以其人之道
还治其人之身,亲率将士驱逐林胡、楼烦,攻击胡敌,占领今内蒙古南部黄河两岸之地。
战国末年,胡人兴起,匈奴最为强大。匈奴的东边,在大兴安岭以西的呼伦贝尔草原上游牧的就是东胡人。在匈奴建国以前,东北亚草原被许多大小不同的氏族部落割据着。当时分布在草原东南西喇木伦河和老哈河流域的,是东胡部落联盟;分布在贝加尔湖以西和以南色楞格河流域的,是丁零部落联盟;分布在阴山南北包括河套以南所谓“河南”(今内蒙古河套南伊克昭盟)一带的,是匈奴部落联盟。此外还有部落集团分散在草原各地。
公元前3世纪,匈奴统治结构分为中央王庭、东部的左贤王、和西部的右贤王,控制着从里海到长城的广大地域,包括今蒙古国、俄罗斯的西伯利亚、中亚北部、中国东北等地区。他们不断南下侵犯中原,但他们除了烧杀抢掠,好像没什么兴趣踏入华夏大地。
当时北方最主要二支力量,匈奴和东胡与当时的秦、赵、燕为邻,他们时常南下侵扰。但最后,他们都没好果子吃,秦、赵、燕分别于不同时期展开反击,让他们吃尽了苦头。
公元前300年,燕国将领秦开大破东胡,迫使东胡北退千余里。《史记·匈奴列传》有记载:“燕有贤将秦开,为质于胡,胡甚信之。归而袭破走东胡,东胡却千余里,与荆轲刺秦王秦舞阳者,开之孙也。”
公元前244年,赵国名将李牧出动战车1300乘、骑兵1.3万人、步兵5万、弓箭手10万,与匈奴会战,大破匈奴10余万骑,除单于率少量亲卫部队突围逃走外,进犯的10万骑兵全部被歼。李牧在歼灭匈奴主力后,又乘胜前进,灭褴国,破东胡、降林胡,声威大震,从此匈奴十余年不敢南犯。
公元前221年,秦国最后灭掉齐国,统一六国,建成了大一统意义上的中国。公元前218年,秦始皇派蒙恬率30万大军向河套地区征伐匈奴。蒙恬所向披靡,匈奴单于溃逃七百余里,秦军大获全胜。贾谊在《过秦论》中明确提到“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公元前215年,秦军收复了河套南北的广大地区,并在这个地区设置了34个县,重设九原郡。蒙恬又带兵渡过黄河,占据阳山,常驻上郡指挥军队抗击匈奴。修筑西起陇西的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蒙恬戍边十余年,屡败匈奴。后有诗云:“十年居上郡,四海谁为主。”(《长城》唐于濆)就是赞扬蒙恬在边疆的功绩。
至秦末,中原大敌之际,匈奴又乘机渡过黄河,重新占据“河南地”部分地方。东胡也气势汹汹,虎视眈眈地注视着中原国家和他的邻邦匈奴。中原君主从来没想过要把他们怎样,不过他们时常南下疯狂掳掠的恶习让华夏民族的帝王很是头痛。忍无可忍之下,中原国家选择能打则打,打不过就和亲。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谁也没有料到,匈奴和东胡常常看不清形势,在不该得罪中原之主的时候公然挑衅,这不,一个刚刚二十出头的小将就将他们打得落花流水,仓皇北顾。而东胡则从此消失,详细情况请看第二章《汉时中国北方(前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