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想法简友广场
伟人的艰难与涅槃5 ——《曾国藩传》读后感(八)

伟人的艰难与涅槃5 ——《曾国藩传》读后感(八)

作者: 笨蜗牛 | 来源:发表于2021-02-10 09:03 被阅读0次
曾国藩

自己被困祁门,无兵可派,天子遇困,不得不去。如果按照臣子本分,应该舍弃自己利益,果断决策,挥师北援。事实是,曾国藩最终没有实际北援,固执的围住安庆,才有了后来的攻陷安庆,才有后来围攻天京的可能。

当时李鸿章给曾国藩是这样分析的,夷敌来华,就是要钱,对天子没什么重大威胁,但眼下祁门处境却关乎天下安危。于是按照李鸿章的建议做:曾国藩同意北上勤王,但不实际派兵,先写奏折一封,说明目前难处,然后等皇帝做决策,究竟该怎么行动。实际是拖延时间,下了个赌注,当皇帝决策下来时,说不定北京的危机已经过了。事实却是按照李鸿章分析的发展的。

出兵勤王与否这个二难选择就这样化解的了,虽接触了目前的困难,但曾国藩没有出兵勤王,给他的履历上还是添了不光彩的一笔。

勤王风波就过了,接下来是否就能顺利拿下安庆呢?

首先是祁门之困未解,这次困局不亚于当年的江西困局。这次困局形成,曾国藩难辞其咎,是他刚愎自用,不停谏言,固执地要去祁门。在祁门被困之时,曾国藩帐前随时悬刀,做好了城破殉国的准备。

此次祁门被困,不仅是军事危机,于曾国藩而言,还有人事危机。

李元度最初跟随曾国藩,几次拯救曾国藩于危难之中,徽州失守,李元度溃逃,经月不归。返回大营后,没有请罪之意,还索钱要物,擅自离开。曾国藩严处李元度,但湘军文武群起反对,特别是李鸿章。但曾国藩固执己见,不顾李元度往日恩情,将其参劾革职充军。

经过此事后,李鸿章觉得老师刚愎自用,在李元度之事上,师生二人产生严重分歧,李鸿章离开了曾国藩。

祁门之困,咸丰帝下旨北援勤王,都未曾动摇曾国藩围攻安庆的决心,可知安庆于大清国运和曾国藩的前途是多么的重要。为了拿下安庆,曾国藩可以说不惜血本,甚至不顾自己名声,大有豁出去之意。

当时太平军又再次逼近武昌,胡林翼准备救援武昌,因为武昌是他的大本营,如果武昌失守,他难辞其咎,但曾国藩不同意,认为武昌被困不过是太平军想解安庆之危,安庆之围一旦放弃,就前功尽弃,那还不如当初北援勤王,曾国藩把胡林翼气得吐血。曾国藩在给曾国荃的信中说,让弟弟务必坚守,安庆的得失不仅关系家族气运,更是关系天下安危。

围攻安庆是艰难的,曾国藩不用经历二难选择了,他果断拒绝老朋友的胡林翼的请求。

经过祁门之困,曾国藩有些固执得大家看不懂了。当初众将建议不驻军祁门,他固执地驻军了;当初请求宽恕李元度,他固执到底;咸丰帝让他北上勤王,他圆滑地拒绝了;老友请求支援武昌,他果断不从,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围攻安庆,他认为安庆关于家国之运,安庆真的这么重要吗?安庆之围能带给曾国藩想要的吗?这一系列拒绝就没有对他的仕途和为人有影响吗?

2021年2月10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伟人的艰难与涅槃5 ——《曾国藩传》读后感(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vbhx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