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我们会选择身边的人做自己的目标,做什么事情都要向我们的目标看齐,然而很多时候正是这种目标让我们失去了自我,一旦目标的行为发生了变化,我们便不知道该如何去做。
室友L每天都以身边的人作为自己的目标,如果要是别人做了什么比他更厉害的事情,她就一定要通过自己的渠道也去达到那个程度,这本身是无可厚非的事情,但是如果总是这样跟着别人的目标行动的话,我们自己的思想在哪里呢?
前不久室友Y签了工作,于是L便开始着急了,一天不到的时间就感冒了,第二天就开始牙疼,这种种的身体上的状况,反映出的就是她内心的焦急。其实L找到了工作和Y一点关系都没有,俩人是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地点选择,但是因为Y的速度快于她,于是她给了自己很大的压力。在后来找工作的过程中,她就变得很迷茫,任何一场招聘会都要去参加,无所谓地点和学段,也无所谓自己的真实情况,最后签到了一个距离家里比较远,以前从来不会考虑的地方。当时L给出的理由是“我不想跑了,太折麽人了”。但是现在想想,找工作这件事情本身可能没有给她带来多大的困扰,更多的困扰还是来自于一种对于别人成功签约之后的压力所致。
其实我们总是习惯于看身边的人做事情的进度,但是却不知道这个不应该作为我们参照的标准。每个人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每一步的轨迹,在做同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会有不同的感受,也就不会不同的进度。就像小学生做算术题一样,每个孩子对于数字的体会程度不同,做题的速度自然不同。我们可以基于恒定的标准给测试定一个时间,但是却不能够要求孩子们在这个时间内都把题目完成到我们想要的效果。
其实不仅仅对于孩子,对于长大之后,已经具备完全行为能力的我们来说,也应该接受这种差异化,同时针对自己的情况给自己一个明确的方向和目标,按照进度一步一步去做,最后的结果也不会差,只是可能成功到达的时间不一样。
别人的成功可以作为我们借鉴的案例,但是一定不是自己的压力。所有的压力都不是来源于外界,是自己给自己的压力。我们可以把这种对于别人成功进度的追逐当作“要强”,但是这种行为在适度范围内是可取的。如果过度的追求这种行为,可能会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不想要的影响。
我们每个人都是生活的主体,我们要追求的是生活中的客体,只有在主体和客体时间建立一种良好的平衡关系,才能够实现主客体之间的和谐,也才能够让自己真正的心安理得的接受想要的东西,而不是在冲动之后自己独自品尝生活的苦果。
生活本身没有真正的成功,只是别人做到了我们暂时做不到的事情而已,与我们以时间,携坚持与耐力,总有一天我们会看到自己想要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