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日阳光很好,安静端坐在办公室码字时,突然外边强烈的阳光照射进来,心头也亮堂起来,早上一来,办公室的空调开的特别大,呼呼的吹得人分不清东西南北。
犹记得刚来编辑部的第一个光棍节,那天,隔壁新认识的妹子一大早给我送来一包糖果,当时觉得心里暖暖的。而在下班时,隔壁的另外一个妹子则砸来一篇稿子,备注是:“光棍节礼物”。一前一后,真是让我哭笑不得。
编辑的日常就是与各种各样的小说稿打交道,有些稿子是别人投进来的,有些则是我们自己在网站上找,曾去过一家颇有威望的青春文学的驻地参观,主编和我说着以前的事,她说在十多年前,那个时候还是交的纸质稿,那个时候,寄稿子的人都还是在校读书的学生,有的时候,有些稿子被采用之后,他们都联系不上作者,于是乎,无计可施,只能干巴巴的写信过去,然后再干巴巴的枯坐几日,干等下去。
那是很多年以前的事情,而今,讯息如此发达,想要联系一个作者,可以有多种方式。每日每日,编辑部都有大量稿子的涌入,良莠不齐,记得某日看见一个小说稿,那位仁兄没写大纲(小说来稿都有一个几千字的大纲和几万字的试读),小说的故事梗概经过我推测出来的版本是:主人公某一日醒来,莫名其妙掉入地底下,又阴差阳错成了鱼儿国的国王,然后就没有了然后,我当时看完,大笑三声,觉得这位仁兄写故事跟闹着玩似的,不仅如此,小说里错别字连天,语法也错误百出,最终,我还是本着一个及其认真的态度看完。
我们对于投递过来的稿子有两种处理方法,同意的就可以继续往下一步走,不同意的稿子则需退稿,每次退稿都需要写一段话回馈给投稿者,这段话就是“退稿原因”,每回写退稿原因时我都会特别小心,唯恐一不小心挫伤投稿者的积极性。因此面对上面所说的那位仁兄的稿子,我在写退稿意见的时候,写了这么一段话:“脑洞开的比较大,但...”。“但”这个字大概是比较不讨国人喜欢的,任何事,一旦出现这个“但”字,接下来就暗示“大事不妙、此事必砸”。比如你给领导办事,办的事领导不喜欢时,领导会说:“这个人做事很负责,但是还是要注意方式方法”这就是明显暗示领导不满意,这事办砸了;当一个男孩子向喜欢的女孩子表白时,这个女孩子不同意时,也会说:“你人很好,但是我们不适合”,这话也表示这件事完全吹了。
而我每当要写退稿原因时都会打心眼里感谢老祖宗这个“但”字,它替我免除许多尴尬和不得已而为之的时刻。
编辑最痛心的一件事大概就是当看见一个自己比较喜欢的稿子,最终因为种种原因,那个稿子不能出版成书,只能忍痛割爱退给作者,每当这个时候,心中都会小小难过,而小伙伴会安慰我说:“没事,等着这本书拍成电视剧!”。一本小说不仅有纸质版权,还有影视版权和电子版权,编辑部常常买进来的是出版版权。
一本小说经过图书编辑审核通过后,转而上交,不上交给国家,而是要交给组长审核,组长审核通过后,就可以和作家签约了。
签约之后,这本书的运作全部交给负责这本书的人,这个人简称为责编,拿到一本书后,责编开始忙起来了,第一步,ta需要确定这本书题材和名字是否符合出版社的要求,倘若不符合,则需要更改,更改这事最好交给原作者,原作者要是没时间改,那么这一切完全都交给责编来完成。
我近日接到一部小说,里面含有“鬼”这个出版社明令禁止的字,无奈之下,我只能和作者商量,作者没想出名字来,就开始在微博上征集名字,从作者发布微博的那天起,我的微博就开始炸了,每天都有一大堆的人来给我提供各种各样脑洞大开的名字,不得不让我感叹一句:“群众的力量真是巨大。”
书名确定后,就可以开始向出版社报选题了,出版社那边一通过,就会下书号和cip,正版书籍都有唯一的一个书号和cip,这和一个人只有一个身份证号是一个道理。而出版社审稿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之中,责编需要根据一本书的风格去约画手来画一本书的封面,以及想着封面上应该写的文字,这些都是责编的职责所在,和警察破案道理一致。
以上步骤都走完后,就可以通知印厂开始印刷,在印刷前3周,这本书就会在网上进行预售,等到印厂全部印刷出来后,一本书就正式上市了。
编辑是个细活,就像是旧时工匠一样,一本书的诞生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少则几个月,多则几年,因此,编辑办公室里,人口流动性特别大,总有初次步入出版社的人,一开始进来都是十分喜欢,结果没几个月后发现不如自己预期,就会离职。
而编辑部的新员工也是会不断涌来,毕竟,找工作和找对象有着同样的道理,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