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与张兆和——人生若只如初见
沈从文我生平只看过一回满月,我也安慰自己过,我说:“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情不知所起,然一往情深。
年仅26岁的沈从文第一次站在大学的讲台上,他虽才华横溢却缺少授课经验,在令人窘迫的沉默里他转过身,在黑板上写:“第一次上课,见你们人多,怕了。”学生们都笑了。
目睹沈从文出洋相的学生中就有他日后苦苦追求,最终成为他夫人的张兆和。
出身名门、面容姣好的张兆和自然身边不乏追求者,她曾给众多追求者进行编号——“青蛙一号”、“青蛙二号”、“青蛙三号”......
沈从文作为她的老师兼爱慕者,谨慎又敏感的追求着她。少女青春的面庞、显赫的家世,都让这个来自蛮荒的湘西山间仅小学毕业的才子底气不足。
他没有勇气当面表白,就连情书也不敢署名,仅仅以“S.先生”为代称。他的第一封情书只有一句话:“我不知道为什么忽然爱上了你?”
从第一封情书开始,“S.先生”的情书如狂风暴雨一般席卷而来。起初张兆和一头雾水,后来得知“S.先生”就是沈从文老师,张兆和的态度也是拒绝的。
佳人的无意让沈从文几近绝望,一度以死相逼。在当时的环境下,事件持续发酵,闹得沸沸扬扬的。
后来校长胡适出面替沈从文说媒,也依旧没能打动张兆和。胡适无奈劝慰沈从文另择佳偶,可是劝导没能改变什么,沈从文依然一封接一封地写着信。
爱情改变了婚姻,还是婚姻改变了爱情?
时间一晃便是4年。纵使两地相隔,情书却从未间断。
事情的转机出现在沈从文前往苏州张家拜访。为了给张兆和留下好印象,他卖了一本书的版权,买了一套英译精装本的俄国小说作为见面礼。但他拜访的那一天张兆和恰巧外出。
比起张兆和,张家的其他人似乎更早地接纳了沈从文。至于张兆和何时对沈从文印象改观的,她自己也说不清楚。经历了长达四年的苦恋后,才子终于抱得佳人归。
恋爱中的两个人自然是如胶似漆,这种甜蜜一直持续到婚后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沈从文的创作灵感极大地迸发,著名的《边城》就在那时创作。
小说中“黑而俏丽”的翠翠就是以张兆和为原型。情到浓时,他在信中唤她“三三”,她回应他“二哥”。
如若能一直这么郎情妾意安稳度日多好,但甜腻的爱情并没有维持太久。
当爱情转为婚姻,现实的考验也就接踵而至。
沈从文是小说家,天性浪漫,对爱情充满幻想;相较之下,婚后的张兆和却褪下“女神”的外衣,显露出务实的个性,两人对爱情和婚姻的理解也是根本不同。
矛盾逐渐升级,后来沈从文的一段灵魂出轨的婚外情更是深深伤害了张兆和,两人关系跌至冰点。张兆和一气之下回了娘家,把沈从文独自丢在北平。
焦急万分又手足无措的沈从文几乎是哭着赶到朋友梁思成跟林徽因家,请求帮助。
这段婚外情结束后,沈从文与张兆和的感情之路虽然磕磕绊绊,但两人还是相持走过了漫长的一生。
沈从文辞世后,张兆和时隔多年追思往事,诚实地写道:"从文同我相处,这一生,究竟是幸福还是不幸?得不到回答。我不理解他,不完全理解他。后来逐渐有些理解,但是,真正懂得他的为人,懂得他一生承受的重压,是在整理编选他遗稿的现在。过去不知道的,现在知道了;过去不明白的,现在明白了。"
作者:思无邪——90后小军嫂,文艺系工科生
QQ:3352198468
邮箱:3352198468@qq.com
头条号:唯你和军装不可辜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