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 MBA 课程要求学生有 3-5 年工作经验,作文论的研究也须有写作的体验。一切总结、概念性质的方法论,需有实践的结合,才能更好地反哺实践。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导我们:规律来源于实践,又反过去指导实践。在写作有了一段时间经验之后,再去看前人的总结,是很好的提高方式。
以下思维导图为叶圣陶先生《怎样写作》(作文论)的大体框架:
大纲
一、为什么作文:
1.宣示。人的社会性,需要把自己的观察、经验、理想、情绪宣示给人们知道,而且希望愈广遍愈好。
2.定形。有的并不是为着实际需要,而是对于人间的生活、关系、情感或者一己的遭沥、情思、想象等,发生一种兴趣,同时仿佛感受一种压迫,非要把这些表现成一个完好的定形不可。
作文论的思路:
1.怎样获得完美的原料?——真实、深厚,不说那些不可验证、浮游无着的话。
2.怎样把原料写作成文字?——诚恳、严肃,不取那些油滑、轻薄、卑鄙的态度。
二、诚实的自己的话
谈“普通文”与“文学”
达意达的好,表情表的妙,便是文学
如果既不是表白,又无关感兴,那就不必鼓动唇舌了。
作文与说话本是同一目的,只是所用的工具不同而已。
这必要并非真的必要,欢喜其实无可欢喜,又何必定要写作呢?
既然要写出自己的东西,就会连带地要求所写的必须是美好的。倘若有所表白,这当是有关于人世间事情的,则必须合于事理的真际,切乎生活的实况;假若有所感兴,这当是不倾吐不舒快的,则必须本于内心的郁积,发乎情性的自然。这种要求可以称为“求诚”。
三、灵感的源头
写作的灵感,必定来源于生活。愈充实的生活,愈有素材可写。
无论充实的生活,或向着求充实的路上,我们最当自戒的就是生活沉沦在虚空之中,内心与外界很少发生关系,或者染着不正当的习惯,却要强不知以为知,不能说、不该说而偏要说。否则会陷入模仿、虚伪、浮夸、玩戏的弊病里罢了。
生活求充实的两个目标:训练思想和培养情感。
四、组织
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篇》中说:“方其搦翰,气倍辞前,暨乎篇成,半折心始。何则?意翻空而易奇,言征实而难巧也。是以意授于思,言授于意…”
(一在材料不尽详实,一在表达未得其道)
完美的组织就像一个圆球,球心就是文章主旨。感想:Xmind是很好的整理组织架构的工具。
篇、节、句、字都逐一留意组织。
作文的必须组织,如同做事的必须筹划一样。
先把材料的各部分列举出来(感想:麦肯锡工作法,1秒列举法),加以剪裁,更为之排次,制定一个全篇的纲要。然后依着写作,同时再注意于每节每句的组织。大家作文更是如此,所谓“腹稿”,所谓“宿构”。
五、文体
现存最古的总集:萧统的《文选》;近代完善的总集:姚鼐的《古文辞类纂》。
分类有三端必须注意:
1.包举,所分各类能包含事物的全部份,没有遗漏;
2.对等,所分各类性质上彼此平等,绝不能以此含彼;
3.正确,所分各类有互排性,绝不能彼此含混;
文体可分三类:(要指定某文属某类,须从总旨看)
1.叙述,材料是客观的事物(也可虚构),比如陶潜的《桃花源记》,写作标的在于传述。
2.议论,材料是作者的见解,写作的标的在于表示。
3.抒情,材料是作者的情感,写作的标的在于发抒。
叙述是议论的基本,抒情必须借径于叙述、议论,否则难免空洞;叙述、议论偏理性与说理,抒情偏感兴。
六、叙述
客观的事物:物件的外形与内容,地方的形势与风景,个人的状貌与性情,事件的原委与因果。总之,离开作者而依然存在的,都可以纳入。
在这里面,又可以分为外显和内涵两部分:
外显:显而易见的如外形、形势、状貌等;
内涵:内容的品德,风景的佳胜,性情的情状,原委因果关系等。
叙述事物,当排除一切成见与偏蔽,平心静气地与事物接触。
1.个人的性情:宜从他与别人不同的个性着手,找到他的个性,然后对于他的思想言动都能举约御繁,得到相当的了解。
2.复杂的事件:宜整理时间空间的关系,原委、因果自会显露出来。
虚构的事物,不过把许多次数、许多方面观察所得的融和为一,团成一件新的事情罢了。
划范围(写作的总旨):系统分类法,提纲掣领法,侧重法,鸟瞰法
总结:或站在旁侧,或升临高处,或精密地观察局部,或大略地观察全体,不须移动,只把从这观点所见的叙述出来就是了。
七、议论
议论的总旨在于表达作者的简介,或对于事物的主张和评论,或驳斥别人的主张而申述自己的主张。议论一件事物只能有一个判断。就像一个圆球,不相关涉的,互相矛盾的,势必完全割弃,方可免枝蔓、含糊的弊病。
议论的路径就是思想的路径,发议论的人除了表示判断之外,也要把思考的路径交待清楚。
议论里所用的论据和前面所说的思想的论据一样,须是真切的体验,所以无非由观察而得的了知与推断所得的假设。论其性质,或者是事实,或者是真理。非把事实的内部外部剖析的清楚,认识的明白,事理的因果含蕴推阐的正确,审核得得当,就算不得真切的经验,不配做议论的依据。所以,“叙述是议论的基本”。
若依据的事理是他人所不及注意、未经信从的,必得叙述明白,使这事实也为他人所信从。
得到判断的两个路径:
归纳:审查许多事实、事理、比较、分析,求得他们的共通之点。综合成通则。
演绎:从已知的事实、事理,推及其他的事实、事理。
(说明:议论不很适用譬喻来做依据。譬喻不过与判断的某一部分的情状略相类似,彼此的本质是没有关涉的。所以无论运用归纳还是演绎的方法,决不能从譬喻里得到判断。只能称为耦合的武断。)
总结:依据、推论、判断这三者是议论的精魂。在这部分之前还应摆明:
第一,之所以有这番议论的原由,,说出实际上的疑难与解决的需要。
第二,要划定议论的范围,范围内的议论,撇开以外一切的部分。
第三,要把预想中的所有敌论列举出来,随即加以评驳,以示这些都不足以摇动现在这个判断。
态度:求诚,不戴有色眼镜,不意气用事。
八、抒情
抒情的工作实在是把境界、事物、思想、推断等等,凡是用得到的、足以表达出这一种情感的,一一抽出来,融和混合,依情感的波澜的起伏,组成一件新的东西。可见这是一种创造。但从另一方面讲,工具必取之于客观,组织又合于人类心情之自然,可见这不尽是创造,也含着摹写的意味。
王国维说:“自然中之物互相关系,互相限制。然其写之于文字及美术中也,必遗其关系、限制之处。故虽写实家亦理想家也。又虽如何虚构之境,其材料必求之于自然,而其构造亦必从自然之法则。故虽理想家亦写实家也。”
抒情的适当限度:各人的情感有广狭、深浅、方向的不同,千差万殊,难定程限,惟有反求诸己,以自己的满足为限度。
抒情的方式:
一种是强烈的、紧张的:直抒所感,不复节制,不隐匿也不改易,近乎压迫使人不得不感动。
一种是清淡的、迟缓的:从事于敛抑凝集,看似平常,却暗示读者动起情感来。
刘勰论胜篇秀句:“并思合而自逢,非研虑之所求也。或有晦塞为深,虽奥非隐;雕削取巧,虽美非秀矣。”
九、描写
目的:把作者所知所感密合地活跃地保存于文字中。使读者得以真切了知作者所知,如实感受作者所感,没有误会、晦昧等缺憾。正如照相器摄取景物,镜头只有一个最适当的焦点一样。
若是描写境界,等同画图,如静观境界;
若是描写人物,则完善动作的时间空间,谈话的语音语调等;使其客观,不蒙着作者的色彩。
若情景兼顾,一是境界与人物互相调和,如凄风苦雨下的离愁别绪;一是不相调和,如“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等反衬。
总结:以自己的印象为基础,恰当把握住,具体诉说出。
十、修辞
基准:求之于己,估定效力
比喻、夸张、联想等等,根据自己的情感取用,切不可用力过猛,否则易形成华而不实的印象。
之前发文有云:日更倒逼读书,此话一点不假。
无戒日更挑战营第6天
个人日更第11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