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最新分支,被认为是心理学领域的一场革命。它向过去近一个世纪的消极心理学模式提出质疑与挑战,倡导心理学研究人的积极面向、研究人类如何过美好的一生,关注积极心理品质,强调人的价值与人文关怀,强调优势而不是弱点,关注在生活中建立好的而不是修补坏的,而不只是关注病态性的心理障碍,就像中医所说的“扶正祛邪”。
积极心理学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塞利格曼的大力推广,在他担任了美国心理学协会主席之后,积极推动了多项积极心理学领域的学术研究与社会应用,他也因此被人们称为“现代积极心理学运动之父”。积极心理学注重人的价值,强调优势等等的这些主张,对我们每个人都有非常大的指导意义。
以习得性无助为例,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我们可以学习到鉴别自己是否有习得性无助的方法,简单来说,你要留意自己是否经常会有以下这些想法:“我不行,我做不到,我再怎么努力都没有用的”、“这是不可能的,我就知道会这样”、“就这样吧,也只能这样了”等等……
而识别出习得性无助,是为了改变它,具体来说,你可以这么做:
第一、改变自己的归因方式,不要轻易否定自己。遇到问题时,先客观理性的分析,检查除了自己的问题之外,是否更多是外部原因。比如,在工作中遇到局面打不开,负责的产品没有好的推广渠道,你可以客观分析,这款产品还存在一些瑕疵,或许可以先给产品部门提意见,使产品更加完善;产品改进后,你可以有针对性的出一些推广策略,让准备工作更充分等等……客观的分析,可以让你避免陷入“自我否定”的心理状态,从外部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
第二、把心放在事情上、而不是把事情放在心上。前者让你更专注于解决、而后者则让你感到压力或无助。有时候,让我们感到无助的,仅仅是无助感本身。所以,当再一次有“我完蛋了”这种念头的时候,试着具体化感受的源头,问自己“具体是什么事情,让我感觉很糟糕?”、紧接着,就可以再问自己“那这种情况下,我可以为自己做些什么呢?”
第三、学会给自己一些控制和主导权。把注意力从那些被动的、不受你控制的事情上,转移到主动的、可以自主选择和决定的事情上。比如如何布置自己的房间,买什么样的礼物奖励自己,下班后选择看电影还是吃顿好吃的犒赏自己一天的辛苦,这些微小的选择,都能阻挡无助的压抑,帮你做主你的生活。
不要小看这些微小的主导权。1967年,心理学家兰格和罗丁在阿登屋养老院进行了一项著名的实验。他们将老人随机地分成两组,所有的老人都得到了一盆植物,但第一组需要独立照顾好植物,而且有权选择房间的设施和布置,也可以提出自己的要求;第二组的植物则由护士代为照顾,老人们同时被告知,养老院会努力营造一个幸福的家,护士会全心全意照料每一个人。三周以后,第一组的老人们显得更快乐也更有活力。而在实验结束的18个月之后,第二组老人有30%离开了人世,第一组则只有15%。
大量实验证明:积极的选择有利于身心健康,积极心理学也正是基于这些实验研究而发展起来的。而要改变习得性无助,还可以主动地养成习得性乐观,这一点,我们会在明天的课程里专门学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