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本来这是面对姜广平文学教室散文组学员的讲稿,不可以对外发布的。但是,这次就当作福利放送给广大读者了。但愿你能有所获益。谢谢!
永远记着一句话:
所有的写作,都是戴着镣铐跳舞;所有的写作,都是在挑战极致。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谈谈上次布置的一篇命题习作《窗外》。有学员觉得无法接受命题作品的写作,改为自由写作,这也不妨。因为,喜欢自由写作的同学,固然可以认为是一种对写作自由境界的追求,但是,我的建议则是,在通向自由写作的路上,必定有一个不自由的专业训练过程,那样,自由写作的境界才更加美好。
所以,也请喜欢自由写作的同学,到这里听听命题习作《窗外》应该如何写作。
当然,这是一个非常宏大的话题,需要大量的篇幅。所以,今天,我们只能谈谈《窗外》的审题、立意等方面的问题。
《窗外》这篇散文究竟应该怎么写才更好,这是一个没有答案的问题。
毕竟,文无定法。鲁迅先生也说过类似的话,千万不要相信文章作法之类。
但是,在散文写作中,审题、立意又是一个必须经历的过程,是散文写作的一个重要的环节。虽然成人创作与中学生应试作文的审题立意有着很大的不同,但是,从写作训练上讲,一个写作者,如果要真正成为写作上的高手、行家,平常这样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
当下很多写作者,其实都轻率地对待了写作这样的事儿,且不谈更为高远的写作伦理这样的话题,从拿起笔的那一刻开始,其实就在制造文字垃圾但尚不自知。过去,我们曾讨论到一位小说家,在刚刚步入文坛时,他构建好了自己的小说大厦,但是,后来的某一天,他的作品大厦坍塌了,成了一片废墟,然而,他还是卖力地往废墟上运送材料与成品,殊不知,他只要一运过去,仍然还是一片废墟。
恕我不点出这位小说家的名字。
这样的比方有点残酷。但这样的事情更其残酷。而这样的作家,更是令人悲哀与同情的。
这个例子,点出了写作的意义与价值的问题。如果一个写作者,不考虑意义与价值,那么他的写作行为本身就是值得怀疑的。
好,我们现在拉回到《窗外》这个散文题目上。
既然是散文的《窗外》,我们我们可以考虑写窗外发生的事,窗外现在站着的那个人,也可以写窗外的景物。
但既然是“窗外”,其实已经暗含了“窗内”这个人的存在。“这个人”的身份,首先要设定好:观察者?思想者?抒情者?
接着,就得思考,“窗”其实是一种设定,且必须设定为“窗内人”与“窗外(人、事、景)”的通道与内外转换的路径。
因此,我们今天谈写作《窗外》,也仅能从一个角度来谈。我们今天谈“窗外景”的写作。我们暂且设定《窗外》只用来写景,这样,我们来看看,一篇《窗外》可以写出什么样的美文。
至此,你便可能发现,命题者的目的与用心了,命题者有意用这样的视角,框定住了你观察的角度、视域。这样,你就很难发挥与突破,但你又必须有所发挥与突破。这样,才是真正的写作之道。
我们不妨先来这样几个设定:
一、写窗外之景,而在观察景物时,我们可以选取某一个时间点,早晨日出之时、清新雨后、午休小憩之后、夕阳下……
这些独特的时间点上,都可以写出窗外清新、美丽的怡人之景。
这一写景的特点是,窗内人不动,窗外景定时定景。此为写瞬时之景。
二、写窗外之景,在观察景物时,我们还可以选取某一个时间段,如春季、夏季、秋季、冬季,还可以写雨中、风中、雪中,将观察景物的时间拉长。但这样拉长的时间,还是刻意地选择了某种时间段。而此时间段中,景物的变化与动态之美将完美呈现。
三、写窗外之景,在观察景物时,我们可以写不同的时间段下的景物,将第二种写景的要求拼接起来,如,写四季变化着的窗外之景,写一日之中的窗外之景,写不同气候条件下的窗外之景。这样通过景物的变化,折射窗内人不同的心境或心情。
接下来,我们还可以再来一些设定与创意。
四、我们可以写一个流动的窗口,从这个窗口看向窗外。譬如,我们坐在汽车内,在汽车窗内,我们看到外面的街景的变化。这样就实现了对房屋窗户的视角框定的突破。于是,我们还可以将这个窗口安排在列车上、飞机上,以这样的窗口移动,写下祖国大好河山的美好,抒发对江山之美的热爱之情。
这一写景的特点是,立足点变化,景物也是变化的。类似于我们常说的移步换形(景)。
五、进一步脑洞大开,我们可以这样来了:不同的窗口,不同的景物。以不同的窗口与不同的景物的对比性描写,写下面对不同景物的感情变化。
譬如,我们可以先写置身于杏花春雨江南时,所看到的窗外美景,再接着写短时间内,已经由江南飞往塞北,在骏马秋风的漠北,看到同一个时间段里的另一种风格的窗外之景,写出景物的不同风格,从而使文章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美感。
以上四、五两点,我们仍然可以结合上述所讲的时间点或时间段,写出瞬时之景,写出某个时段里的景物特点。这样,又会有很多写作手法的变化。仔细想一想,是不是这样的情形呢?
这就叫审题、立意,这就是构思,这就是在寻找灵感,这就是在写作,这就是在创造文学的美!
我们继续。
六、我们进一步展开想象,我们可不可以写一种《窗外》,让观察者在窗内,但可以通过同一个窗口,不仅看到不同风格下的景物,甚至可以同时看到不同地域内的风景呢?
完全可以。
这就是我在指导高中生们写作《窗外》时,设定的对高难度写作的挑战。
最后,在我的帮助与启发下,我们有一个孩子写出了一篇出色的《窗外》。作者将自己置身于世博会的某一个观察的窗内,在作品中,他写自己打开窗,扑面而来的是异域文化的气息与画面。他非常兴奋,他觉得自己恍如梦中,他非常庆幸自己可以有这样一个立足点,能在同一个立足点,同一个时间点,可以看到世界各地不同文化、不同国度的精彩与美丽。他既感到了东方的神奇与美丽,也感受到西方的伟大与非凡,还感受到了不同宗教背景下文化的美丽与优雅……他仿佛看到人类文明的全部进程,此刻全在他的眼前上演。进而他觉得,他身处盛世中国,才能有这样的机会,有这样的幸运,可以以一个中国人的身份,来见证一段伟大的时代。
各位学员,有没有发现,些此,虽然是写景物,但是,作者的立意,一下子提升到了一种非常高远的境界。
我们常常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是的,姜老师布置这样的题目,本意是想让学员们借景抒情,写出景语,更写出情语。而景语也好,情语也好,次第呈现出来,让读者在你的笔触引领下,进入一种审美的唯美的境界,让读者领受一种审美情绪的冲击或浸入,这样才能显示出文学的魅力与神奇。
然而,我们接着看这位高中生接下来所呈现的内容,更是令人拍案叫绝。
他这样写道:
面对这样神奇的景物,我怦然心动。我转过身,迅速地下楼,打开门,向门外跑去,将自己融进了刚刚所看到的窗外之景中。
我就这样融入到了各种文化交汇的洪流之中。我觉得,我此刻已经立足于世界,我没有雄视世界的欲望与企图,我只是融入到这一个美丽的新世界。融入,融入我的窗外,融入我所处的当下世界,我现在在中国、在美国、在澳洲、在日本、在意大利、在俄罗斯、在德国……
此刻,我在我自己的血液之中,倾听血液的呼啸。那是一种热血在奔流,是因为身处世界而涌动起来的热烈与感动在奔流。我明明白白地知道,如果还在百年前,我不会有这样的窗口;如果还在百年前,我也不会有这样的世界……
各位学员,现在,你可能终于发现,什么才是优秀的散文,什么才是挑战极致,什么才是真正的写作高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