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华杉讲透《中庸》中庸华与华书房之中庸
#华与华书房#《中庸》【28】知耻近乎勇

#华与华书房#《中庸》【28】知耻近乎勇

作者: 华杉2009 | 来源:发表于2017-12-17 07:09 被阅读509次

【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

这是总结上文,为政在人,为政在于得人;取人以身,得人在于修身;修身以仁,仁的起点是事奉双亲;而要尽亲亲之仁,必须有尊贤之义,所以不可以不知人;亲亲之仁,尊贤之义,都是天理,所以不可以不知天。

反过来,由知天知人,知人以事亲,则领导者能修身而成为明君了。明君以身取人,则有贤臣,有明君贤臣,则政无不举。

【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

这是中庸的五达道,三达德。

达,是通达,达道,是天下古今所共由之道理,孔子说无达道,就是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孟子说: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一说都知道,一条条对照想想自己有没有做到,就肯定没做到了。

上对父母,下对子女,亲不亲呢?不用说亲,恐怕花在父母,子女身上的时间都不多,亲也亲不着。

君臣有义。

怎么学习这个君臣有义?要切己体察,放自己事情上琢磨,不要简单的放到所谓“封建社会”去批判所谓“儒家的忠君思想”。

君臣有义,是相互的。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朱熹四书章句集注里讲解说:“使臣不患其不忠,患礼之不至。事君不患其无礼,患忠之不足。”你是老板,用人不怕他对你不忠诚,只怕自己对他礼数不够。你是员工,不怕老板骂你对你不够尊重,只怕自己对公司忠臣竭力还做得不够。双方都在自己身上找不足,不往别人身上要求,这就是君臣之义了。

孟子说得更深了一步:“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臣要忠于君,那也得看君王对臣下如何。如果君王对臣下,能隆之以礼貌,推之以至诚,言听计从,情投意合,看他就似手足一般,一刻也离不开,那君待臣,真是厚待了。如此则为臣者莫不感恩图报,矢志尽忠,一定爱养君德,使之愈加清澈明亮;保护君身,使之愈加强健坚固,就像腹心一般,与君王相依为命,终身休戚与共。这是上下一体恩义兼隆,明良相遇。

“相反,如果人君待臣下,就像犬马一般,豢养他,让他奔走效劳而已,这样傲慢无礼,那人人都疏远他,不会和他亲近,也对他没什么怨恨,就像对不相干的路人甲一般,反正我干这活,挣这钱而已。

“更有甚者,人君视臣下如泥土草芥,随意践踏斩杀,则人人自危,唯恐自身难保,自然离心离德,把那君王看着强盗仇人一般。”

曾子说:“用师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亡。”人君对臣下,是以师道相处,还是以朋友之道相处,还是只要听话的犬马,就看出区别来。

君臣之义,还是忠恕之道,始终站在对方的立场。因为当我们看到別人坚定的站在我方的立场时,我们觉得他特別义气!那么我们做生意,有没有站在客户的立场,代表顾客的利益?我们做员工,有没有站在老板的立场,代表老板的利益?我们做老板,有没有站在员工的立场,代表员工的利益?这就是义。星巴克的CEO说,CEO的职责就是服务员工,员工的职责是服务顾客,这是深得君臣之义。

学习君臣之义,我们就懂得忠于我们的上级,尽心尽力,实心办事;对下级呢,待之以礼,心里随时装着他的利益,为他谋福利,谋前程。

夫妇有别。这一伦,好像往圣先贤都不太多讲,孔子反而还留下了一句:“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大概也是因为“夫妇有别”,男女不一样,他老人家也搞不懂吧!夫妇之伦,从今天的现代社会来说,是儒家的一个弱项,因为在儒家的家庭观念中,夫妇不是核心,父子母子,孝道才是核心,这跟基督教的伦理完全不一样,也给今天的中国家庭造成巨大问题。儒家无论中,君臣、父子、兄弟、朋友,都有明确的价值观要求和行为准则,唯有夫妇之伦,就两个字“有别”,相当于说“男女不一样”,感觉是说男女不是一种生物,连孔子也搞不定。孔子、孟子、朱熹、王阳明都没往深里讲这“有别”怎么办,其他人讲的都是自己添加发挥,我也只能“阙疑”了。

长幼有序,大的照顾小的,小的听大的,这就有序。

朋友有信,曾子著名的三省,就有朋友有信这一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替人办事,尽心竭力了吗?和朋友交往,笃实守信了吗?老师传授的知识,我温习了吗?练习了吗?

要守住以上五达道,要靠三达德——知,仁,勇。

达德,是天下古今所同得之理。三达德是和五达道配套的。知道这五达道,就是知;能真体悟深刻,就是仁;能严格要求自己做到,就是勇。

【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儒家把知之行之,又分了三个层次:生知安行,学知利行,困知勉行。

生知安行,是生而知之,安然行之,天性若此,不这样做他反而不自在,这是真正的知者。

学知利行,是学而知之,知道这样做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都真正有利,所以去做,这是仁者。

困知勉行,是吃了不这样做的亏,晓得了,督促自己,勉力去做。

孔子说,不管你从哪条路来,生知利知困知都好,安行利行勉行都行,只要你知了,行了,其成功一也,都行!

【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也。】

读书是为了省察自己,若只是“理解圣贤的思想”,可能很容易就觉得自己“理解”了,就翻篇了。只有认真、仔细、深刻、反复,并且终身反复的拿圣贤的话来检查自己,日三省吾身,才是真读书,真理解,真好学,真力行,真知耻。

这一段是接着上面的五达道和三达德讲。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別,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五者,天下古今所共由之达道。若能生而知之,安而行之,那是“知”的达德。如果没能做到生知安行,能好学,学知利行,也就接近知了。

如果没能深刻体会,融化在血液里,但如果能勉力落实在行动中,也就接近仁了。

如果没有能做到,但知道自己没做到,并知道羞耻,这也就接近勇了。

这里比较容易有歧义的是“知耻近乎勇”。因为耻,总是和耻辱,雪耻联系在一起。所以很多人讲知耻近乎勇,总是举句践卧薪尝胆的例子,或者说韩信受胯下之辱而后发奋如何如何,这就恰恰是不知耻了。

知耻,是自己沒做到的,自己心里要知道羞耻。比如新闻报道,深圳一个姑娘倒在地铁站50分钟,悲惨地逝去,没有一个人去救助她。那些冷漠旁观或走过的人,自己是否知耻,这才是知耻的真义。

深圳姑娘这件事,我虽然不在现场,我也深以为耻。之后我请了第一反应公司,给华与华的员工全员做急救培训,并且在公司里添置了心脏除颤仪,并把信息登录上网。这样我们既有能力救助自己,也能为社会提供急救资源。

#华与华书房#《中庸》【28】知耻近乎勇

老人倒地你扶不扶,最能体现知耻近乎勇。扶,是“恻隐之心,人之端也”,是每个人都有的良知。不扶,是因为那可能是坏人,准备讹诈你钱财的。但是,如果不扶,就深以为耻,自己接受不了自己,于是宁愿冒被讹诈的风险,这就有了扶的勇气。这就是知耻近乎勇。

我上中学时有一次和我们学校校长张云生老师走在一起,我走他前面,路过一个开着的水龙头,我没在意走过去了,他走在我后面,把水龙头关了。我深以为耻三十年,从此见了水龙头都仔细看关紧没,成了强迫症。2015年见了校长,我跟他说,我一不该走您前面,二不该没关水龙头。张校长哪里记得这么一件小事,他感慨说:“看来我们教育工作者,对学生一生的影响,往往不在于我们循循善诱了什么,而是我们自己身体力行的一些小事。”

所以好学、力行、知耻,有这三个意识,才能修身,才能齐家,才能治人治国平天下。

每天都要知耻,给客户干的工作没干好,知耻吗?老板交待的事情没有尽心尽力,知耻吗?承诺朋友的事没给人家办,知耻吗?承诺给员工的年终奖又找理由克扣或推迟发放,知耻吗?该给供应商的钱老拖,知耻吗?

每天都要知道自己“缺德”。不要认为缺德是骂人话,你能说自己不缺德吗?别人缺德咱们都操心,自己缺德还不知耻,不着急吗?

【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三者,就是上文的三近——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孔子接着说:修身以道,而知、勇、仁三达德,就是行道的。人如果知道好学、力行、知耻这三件,便可以入于达德,行乎达道,所以修治其身之理,无所不知矣。既然知道自己怎么修身,那么如何领导他人的道理,也在其中。因为在我的道理,就是在别人的道理。既知如何领导他人,也就知道如何治国平天下了。因为一个人的道理,也是千万人的道理。

#华与华书房#《中庸》【28】知耻近乎勇 #华与华书房#《中庸》【28】知耻近乎勇 #华与华书房#《中庸》【28】知耻近乎勇 #华与华书房#《中庸》【28】知耻近乎勇 #华与华书房#《中庸》【28】知耻近乎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知行录:陪你坚持。一路追着不错的释义

本文标题:#华与华书房#《中庸》【28】知耻近乎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wqyw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