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华杉老师讲儒家思想-中庸篇。华杉讲透《中庸》中庸
#华与华书房#早读四书《中庸》【8】知行合一的两个标准

#华与华书房#早读四书《中庸》【8】知行合一的两个标准

作者: 华杉2009 | 来源:发表于2017-11-27 06:36 被阅读916次
    #华与华书房#早读四书《中庸》【8】知行合一的两个标准

    【子曰:“人皆曰予知,驱而纳诸罟攫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人皆曰予知,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

    予,就是我。罟(gu),渔网,攫(jue),机栏,都是抓鱼的。陷阱,抓野兽的。

    人人都说“我知道!”但你把他往那坑里带,他也不知道避。人人都说“我知道!”但是,要他执守中庸之道,他一个月也坚持不了。知祸而不知避,能择而不能守,都不是真知。

    张居正讲解说:如今的人,与他论利害,个个都说我知道。那既然知道,看见祸事就在眼前,该能躲避了吧?但他却见利而不见害,知安而不知危,被人驱逐在祸败之地,就像禽兽落在陷阱里一样,恬然不知道避去,这怎么算知道呢?

    如今的人,你跟他讲中庸的道理,也都说我知道。既然知道,就有定见,有定见,就有定夺,于处事的时候,才能辨别出其中庸的道理来,但是,他又坚持不了一个月,又放弃了。这既然知道,怎么又不能坚持呢?还是因为不是真知道!

    这个有体会,别人跟我们说什么事,我们拼命点头说“对对对,我知道,我知道”。一个意思是我知道,二层意思是你闭嘴别说了,该我说了。

    我们要建立一个意识,最简单的道理我们也不是真知道,否则怎么不按那道理去做呢?就是因为我们不是真知道。比如管住嘴别吃坏喝坏身体,知道吗?问谁谁都说他知道。但为什么知祸而不知避,甚至有喝酒喝死的呢?因为本质还是不知道,临死才是真知道。所以王阳明说知行合一,做了才知道,你没去做,只是晓得些说法,那不叫真知道。

    所以,知道自己不知道,才是知道的开始。张嘴就说“我知道”,就关闭了知道的大门。

    品德也是一样,如果搞个央视采访,上大街上问:“您缺德吗?”对方肯定骂回来:“你才缺德!你全家都缺德!”每个人都自认为自己道德品质没问题,质疑这个就是侮辱人。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缺德,缺好多德,不是放三聚氰胺才缺德,我们在待人接物、说话做事、工作家庭、朋友交际,无处不缺德。知道自己缺德,才是修养高尚人格的开始。

    知祸而不知避,还有原因是没有意志力,就会产生懒惰和侥幸心理。所以孔子又说,人们都说自己知道,照做了,但却坚持不了一个月!

    这个我的体会,坚持一个月就是胜利!不是有说法21天养成一个习惯吗?一个月足以固化一个习惯了。就象我每天早上写几百到几千字读书笔记,出差度假出国住院,到哪儿也不落下,因为成了习惯,一天不读不写就象没刷牙,难受!

    一个知行合一的人,我的体会,两个表现,一是他观点立场鲜明,从来没变过,二是他坚持做的事情从来没有停过。这就是知行合一的真知道,他真知道那道理,他就是那观点,执守那立场,他言行一致,知行合一,一直那样去做。不会因为外部舆论环境或人情世故的变化改变他的立场态度,也不会因为有什么困难或新的诱惑停止他一直坚持做的事。

    以上是第七章。

    #华与华书房#早读四书《中庸》【8】知行合一的两个标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幸福也很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几人可以做到呢?不少人都是在别人刚说了开头,就不耐烦的说“我知道,我知道……”
      • 小缘小愿:透彻!现在大众已把我知道当成了口头禅,表面看跟言者第一时间同步,实则恰恰第一时间封锁了二者直接的沟通。也没法产生更深一步的交流。流于浅知。

      本文标题:#华与华书房#早读四书《中庸》【8】知行合一的两个标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zcrb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