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这样毫无准备地去了西藏(下篇)

作者: 原花花 | 来源:发表于2017-02-16 16:58 被阅读282次

    第三篇章 信仰与风俗

    在那个酥油点亮的世界里,一切你觉得不可能的事情在这里都是那么自然的存在。比如全民对佛教笃信不疑、比如死后要被肢解喂鹰、比如一女多夫……

    (一)信仰

    我们是丧失信仰的一代。我们可能会去九华山佛教圣地烧香祈福,我们也会为逝者请来道士做法超度,但我们也会走进教堂渴望得到主的庇佑。俗话说“同时有三个信仰,意味着你没有信仰。”我们没有坚贞不移的信仰,所以也难以理解全民信佛、全民虔诚地信佛的民族。所以曾经那些色彩斑斓的经幡、大大小小的马王堆,没有让我心生向往,反更到有些发怵。

    还好,我来了。

    在布宫前看到磕着108遍等身长头的阿爹阿妈们,我肃然起敬,他们布满风霜和褶皱的脸上充满坚定的信仰;即便只是闲聊打坐也手持一把转经筒严格地按照顺时针的方向转动着,可见他们的信仰不是只存在脑海中,不是只表现在某些特定的节日中,而是完完全全地融入生活中;对于寺院的捐献毫不吝啬,他们能将收入的一半全部捐献给寺院;而新出生的孩子们在月子里就会被父母抱去寺庙接受大喇嘛们的摸顶赐福,从而开启他们对佛教的一生信仰……

    突然觉得有信仰其实是一件很棒的事,在那些痛苦的岁月中,总有一盏明灯始终为你点亮,在获得成功喜悦时,因为懂得感恩人生不会迷失方向。

    于是,我们也学着藏民一样,起早去色拉寺朝拜,全程小心翼翼,生怕触犯神灵,仔细盯着藏胞的一举一动,他们取了一副哈达,我们也取一副,虔诚地捧在手上,他们献出,我们也跟着献出,没想到被前面一个人给坑了,他居然把哈达仍在一处佛像前,我们也模仿着他的样子,轻轻地送出了手中的哈达,事实证明此举非常不明智,没有了哈达险些丧失了被摸顶赐福的机会,机智如我,瞬间从口袋里摸出一张纸币,于是大喇嘛像哈达一样,用纸币也为我赐了一福,那一刻仿佛感到身心都洁净了一般。

    也来到大昭寺外,在八廓街上跟随转经的人群一圈一圈地走着,虽未抱有祈愿之心,但却因为别人的信仰,尊重了别人的信仰而充实。那抄满经文的五彩经幡、林立眼前的异域建筑都在我心中画作一道道美妙的风景,收藏进关于西藏的所有美好记忆之中。

    (二)天葬

    这是每一个来到西藏的游客都在努力探寻的一个秘密。

    对于我们而言,它是那么的不可思议,有些恐怖,但又总想一探究竟,可又求之不得,那就是“天葬”。

    天葬是普通藏民们的一种丧葬仪式。相比火葬而言,天葬不仅血腥残忍,简直有些“丧心病狂”。

    天葬的大体程序是:“天葬师首先焚香供神,鹫见烟火而聚集在天葬场周围。天葬师随即将尸体衣服剥去,按一定程序肢解尸体。先在逝者背部切开一个十字-释放灵魂,再将头部罩住(因为秃鹫喜欢喝脑髓和内脏),然后破开肚皮让鹫争食内脏,然后将头颅敲开喝其脑髓,再将肉骨剥离,骨头用石头捣碎,并拌以糌粑(因为鹫不爱吃骨头),肉切成小块放置一旁。最后用哨声呼来鹫,按骨、肉顺序分别喂食,直到吞食净尽。”以食尽最为吉祥,说明死者没有罪孽,灵魂已安然升天。如未被食净,要将剩余部分拣起焚化,同时念经超度。

    天葬师一般都是寺内僧人,所以各大寺庙附近都有设置规模较大的天葬台。如果是偏远地区,一般由村内德高望重之人担任(心理素质极其强大)。因为人工操作,效率不高,所以西藏有很多大大小小的天葬台。色拉寺、扎什伦布寺后山都有。扎寺殿内更有一块使用了千年的天葬石,后被用做大殿的一块地砖继续使用,以示纪念。那块石头黝黑发亮,看着就有些瘆人,同团队的一位北京来的女士,居然还上前去摸了摸找下手感。原谅我胆小,连踩也没敢踩一下。

    也许我们觉得无法理解,然而对于他们而言,死后能被天葬是一种无上的荣耀,只有身前积够了功德的人才有资格被天葬。而小偷罪犯等则会被土葬,被世人踩在脚底下永世不得翻身。

    由于西藏自治区的规定,游客不能参观天葬仪式,我们只能远远的望一眼,如果如果此时山上正冒着青烟,说明正在举办仪式,不过可惜一直没有看到。

    (三)格桑有两个阿爹

    在整个行程中,去郭加新村是个十足的意外,却也是个美妙的意外。

    郭加新村是政府扶持的民俗村,尽管村民们都是厉害的手工艺人,但原来还是非常的贫穷,后来在政府的帮扶下整个村落乔迁至此改名郭加新村,作为民俗村发展旅游业的同时销售村民们亲手打造的手工艺品,此前国家副主席俞正声还专程前来参观过。

    负责接待我们的导游名叫格桑,听她说俞主席来的那次也恰巧是她接待的,言语之中十分的得意。在格桑的邀请下,我们全部走进了她的家门。

    格桑家是一座两层小楼,楼下是餐厅和仓储,楼上是卧室和客厅,楼上楼下通过一个室外的陡峭的楼梯链接。在西藏无论是寺庙还是藏民家庭,使用的楼梯真是令人佩服。近似垂直还没有扶手,我们走起来都那么艰难,真不知道那些年纪很大的藏族老奶奶在寺庙朝拜时是怎么上下的。

    进了客厅之后,格桑提醒我们不能拍照,因为家里墙壁上的壁画是他阿爸一边默念佛经一边绘制而成,而拍照是一项大不敬的行为。

    品尝了格桑家自制的正宗酥油茶和清酒后,她口中说出来的每一个故事都令人惊叹。

    比如藏族女性在分娩时,是不可以进家门的,只能在牛棚里生,因为家里供奉的都有佛像和佛堂,女子生产的血光会冲撞佛像,他们兄弟姐妹五人就都是在牛棚里出生的;

    比如她有两个阿爸,她母亲有两个老公。他们并非前夫现任的关系,而是同时存在同住一个屋檐。她的母亲嫁给了一对兄弟,她的母亲是兄弟两共同的妻子,他们共同抚养共同的孩子,不在乎谁是谁的,统一管大的叫阿爸,小的叫阿叔。如果是多个兄弟,那么她的母亲可能会有更多的丈夫。这样的联姻方式,一方面是因为贫穷,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贫穷的年代财产不分散流失。

    这项婚俗,依然存在于今天的郭加新村或者更多的藏区,但是格桑说她自己并不打算遵从这项风俗,她是他们村有幸读过高中的两位村民之一,她要的是一生一世一双人。相信无论是郭加新村还是其他的村落,都会在格桑这样的新时代女性的带领下,逐步走向更好的明天。

    第四篇章 高反

    一直以来对西藏有着莫名向外的是我的先生,不是我;而真正去了西藏的是我,却不是我先生。

    他觉得西藏是洁净的胜地,如果只能去一个地方,那一定是西藏,因此他是一定要沐浴斋戒之后才能出发的;而我其实有点不能忍受那么浓烈的宗教色彩,所以它并不在我的首选目的地名单内,只是机缘巧合符合我说走就走的行程,于是就出发了。

    如果我了解高反的可怕可能会要了性命,我或许会胆怯的退缩;

    如果我知道登上珠峰大本营不只是酷,还有夜不能寐的煎熬,我定不会轻易选择这条路;

    如果我知道进藏最好的方式是坐着火车去拉萨,也许我不会选择以为更加舒适的飞机。

    ……

    可惜,我压根没做攻略,好在我没做攻略。否则那些至美的景色便要擦肩而过了。

    西藏是洗涤心灵的朝拜胜地,是大美无疆的人间仙境,很多人向往它的同时也很惧怕它。因此,没有充分的准备,不敢轻易启程。真是无知者无畏,我只用了一周的时间,就风风火火地进藏了。

    临上飞机前偶遇同去西藏的一朋友,据他所言,这次进藏半年前就开始筹备了。预防高反的药早已提前服用,治疗高反的药也是准备了一堆,一不小心在藏区就会要了小命的,你们什么都没准备,居然还敢去珠峰,胆子也太大了。说的我突然怂了。可是即便当下吃药也是来不及了,于是心一横,假装没听过。但是紧记一点:不能洗澡。

    飞机落地后,走出机场便被层叠山脉所吸引,并无高反不适感,然而同伴却瞬间开启头晕头痛的高反模式。在前往拉萨的机场大巴上,突然听见嘭的一声爆裂声,几番寻找也不知道究竟哪里出了问题。回到酒店检查东西时发现此类真空包装的食物全部爆裂,才想起原来它们也在历练高反。突然开始心疼我的身体,好担心他们也像这些袋子一般不堪重压给压爆了。

    好在拉萨也不过三千米海拔,好在我个小身子薄,适当放缓步伐,很快就适应了高原的环境。然而珠峰大本营却是五千米的高度,在途径各个高海拔山口时,已是抬不起眼皮无力动弹,大本营住宿那一晚更是生不如死,直愣愣地盯着手机屏幕上的时间,为什么变化的那么慢呢?漫漫长夜里胸闷气踹嘴唇发紫的我,实在想不通为什么要来到这里,我会不会死在这里?本来期待去看一看的日出,那时只希望它能尽快出来,美不美我已不关心,只想赶紧离开这里。

    我以为离开了大本营一切都会好起来,原来下山的路比大本营那一晚更让人受不了。数小时Z字型盘山公路,拐过来扭过去,胃中一阵阵恶心,次次翻涌似已至喉咙,尽管如此还想再忍一忍,无奈车窗外还是看不见尽头的盘山公路,海拔还是五千米以上,定日县城还遥不可及,先是11岁的小侄女忍不住奔下车去呕吐,再是我也忍不住要下车去,无奈很久没进食了,最终也未能吐出什么来。后便在车上昏睡直至日喀则。

    对于日喀则近四千米的海拔,如履平地,一身轻松,感觉自己又重新活了过来。

    想到自己正行走在四千米海拔的高空,又徒增了一些沾沾自得,仿佛自己真处天上人间似的,可谁又说不是呢?

    我所经历的高反虽则难受,但也不至要命。高反也是个人反应皆有所不同,那些传闻中送了性命的人,多是身体本有隐疾,或是不听劝告洗头洗澡受了感冒而导致;而大多数人也不过是与我一般对五千米的高度难以接受,藏区也并非都那么高海拔;当然也有人竟毫无不适感。

    后来,在同去西藏的那个朋友的朋友圈内看到他的高反似乎比我还要严重,可见一切随缘也许才是最佳的旅行方式。

    《我就这样毫无准备地去了西藏(上篇)》请点击www.jianshu.com/p/8d283f5f00a1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就这样毫无准备地去了西藏(下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xchw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