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知乎上一个关于“婆婆是帮谁带孩子”的问题,写了个回答,觉得有时候,人是挺“倔”的,一直盯着表面问题和自己的情绪,而忘记了“根本需求”。
题主的问题是
我对婆婆说:你不是在帮我带孩子,你是帮你儿子带,婆婆说我是帮你们两个,我反驳,婆婆回老家了怎么办?侵删
我的回答:
想让她回来,有办法,一个是你老公去求,一个是你去道歉。
毕竟是“你”想要她来带孩子,而不是“你老公”想让她来带孩子。
心理学上有句话是“谁的困扰,就是谁的问题”。
所以,
要么,你把你的需求跟你老公说,说通他赞同你上班,然后让他想办法,你就可以“放松点”了。
要么,你自己跟婆婆道歉服软,说自己真正的“需求”,而不是跟她别着“给谁带孩子”这个“逻辑问题”。
想清楚,是满足自己上班这个需求重要,还是那个“带谁的孩子”的逻辑问题重要。
后来看到题主在最后又加了一句。
好像现在回答问题的人,有些的确喜欢“嘴花花”,都惹得题主更生气了。如果就是论事,题主的确“有权力”说。
只不过,说出来,嘴巴开心了,婆婆走了,没人帮着带孩子了。
到底是赚了还是亏了?
话又说回来,让老人帮着带孩子,真的是我们的需求,而不是老人的需求。
中国有这个老人帮着带孩子的习俗,但是并没有法律要求,这种“习俗”更多的是一种“你情我愿”。
在整个回答过程中,尽管我看到了题主的“委屈”,但是却很难去“共情”这个委屈了。现在的自己好像越来越“坚硬”了。
是需要去觉察下自己这个情况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