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都觉得自己是一个幸福且幸运的姑娘,因为在我每个关键的成长阶段,总会遇见“贵人”,给予我不同的营养养分,让自己能持续成长。
这年头,不怕有“背景、后门的”;不怕有能力,颜值的;最最怕的是拥有了以上所有还如此之努力奋进,还在不断创造个人价值。
让人烧脑又欢喜的干货
袁老师两天满满干货的传授并通过“理论+实操演练”举一反三形式贯穿始终,从宏观了解“化书成课”的流程:
确定课程价值→选定合适书籍→梳理课程内容→确定课程价值→搭建课程内容→设计内容转化→课堂呈现规划
在学习到这里的时候突然想起早在一年前,就跟朋友们聊过怎么把书转化成课程?但也一直停留在想法和闲聊中。一年后当蔡蔡告知我有“化书成课”,可以实现之前自己的想法就瞬间被吸引,感觉梦想成真了一样。
书中智识,浩如烟海接着袁老师分享干货【搭建课程结构】,瞬间从一路摸索的“野路子”认识到培训课程产生价值就必须清楚认识将培训内容变问题。
作为讲师应提供技术、标准和模型,而参加培训人员应是通过协作完成自己的建构。
过去打鸡血式培训时代已被淘汰,而现在培训正在接受知识、逻辑及解决问题等多方面考验,讲师通过他们不断总结学习、迭代而产生具有实操性方法与工具。
一对一指导,直到弄懂在刚结束的企业内训中,当第一天培训时就发现本期参训人员整体状态不佳,于是决定第二天培训课程须重新设计,并及时调整。
时间紧,任务重。开发新课程是一个需要费时费脑的事情,不容易,但是这次在准备新课程竟特别淡定,是因为在“化书成课”中学习了方法与工具。于是很快就完成了新的课程《个人成长之复盘》。
首先通过库伯圈学习法,分别从Why(为什么要个人复盘)What(什么又是复盘)How(怎么做个人复盘)Do (直接去做个人复盘)瞬间梳理出课程结构。
学习完就要用接下来在课程结构设计的五种逻辑中选出情景式,让全员可充分互动与分享,使得学员对课程深入理解。
最后,通过问题式,让每位学员分享为期两天的培训复盘活动。很惊喜的是效果已达到,因为学员可层层递进式通过自我反思,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同时明确知道自己接下来工作/个人该如何改进,促进个人成长!
体验式设计本次课程新的调整,达到了预期目的!虽然这次课程并有通过“化书”得来。但同样用到了袁老师所讲:反思性知识转化为学习活动,体验式设计多角度扮演的方法。
本次重新设计的课程,在高效且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完成公司内训,还能获得学员们较高的满意度,最终达到了培训目的与效果,更多的是袁老师在“化书成课”所分享的可实操性方法与工具带给自己的帮助。
实践ing以上方法,将会持续在我的培训工作中实践,学以致用,促进学习转化,将价值提升到价格。
信息量太大,烧脑ing回味无穷的情景片段
小组为单位,袁老师全程:引导+启发+实操+总结+分享,进而打破原有认识圈层,打开了认知纬度。
完成第一天系统学习后,紧跟着将学习完的知识即可转化第二天“8分钟的课堂演练”输出,这个夜晚彻夜难眠。
彻夜难眠的那个夜晚再次印证一句老话:“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从未体验过一个8分钟的培训,4页PPT如此之难!在蔡蔡认真监督,伙伴们相互鼓励,还有第一个场外观众阮先森不耐其烦的“质疑”、“打击”和“挖苦”,但依然坚挺着陪伴完成磨课,现在想起来也满满的感动。
感谢陪伴第二天的8分钟展示现场,通过专业、精准、贴切的点评,不仅清晰的指出课程优点及短板,更重要的是袁老师在我化成的课程之上给出了可优化的实操方法,如获至宝。
认真听完每位学员的8分钟课程展示后,再次感慨“高手在民间”,同时仿佛看到自己更多的可能性。
致敬终身学习者突破认识,增加见识
或许你对遇到过的讲师不屑一顾,认为他们除了能说,再无其他稀罕。但实际他们比常人更主动学习,善于学习,对自我要求更高。
因为他们坚信,要想给别人一杯水,自己必须得有一桶水,还要创造出水源,才能源源不断给大家供水。
求知,求识在“化书成课”学习中再次突破了对培训工作、培训讲师新的定义与认知。在此呼吁:请尊重身边的每一位培训师,一定要认真积极参加学习每一场培训学习。
学习完两天的课程后,更加坚定要“读书,读好书”要用所学方法转化实用内容,讲出来,讲给更多的人。
勿忘初心,以终为始
坚定不移的实现初衷,结合“化书成课”学习成果,特制定以下具体实施计划方案:
1.将已确定所化《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这本书,继续熟读,通过使用CSRP模型做出课程框架。
2.定期按时参加研习社所组织的线下磨课。
3.11月12日完成线上微课初稿;11月28日完成微课成品。
4.通过课上所学到线下磨课,形成一种学习习惯,持续不断坚持下去,做一件让自己都佩服的事情。
2018年倒计时已开启,很开心能在年末遇到有内容的“化书成课”,这也将记录在2018年做过的“最有意义”事情中。致自己的“化书成课” 生命不息,不停止看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