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学习《瑜伽经》
现在开始学瑜伽(0049-1.49)

现在开始学瑜伽(0049-1.49)

作者: Celia音希小筑 | 来源:发表于2020-02-10 20:48 被阅读0次
他的知识不再是基于记忆或推论,而是自然产生的、直接的,在层次上和强度上,都超越一般寻常的知识

1.49    His knowledge is no longer based on memory of inference. It is spontaneous, direct, and at both a level and an intensity that is beyond the ordinary.

      他的知识不再是基于记忆或推论,而是自然产生的、直接的,在层次上和强度上,都超越一般寻常的知识。

In such circumstances, our mind reflects the object of our inquiry simply, like a clear and perfect mirror.

        在这样的情境下,我们的心识就像一面澄澈、明净且完美的镜子,单纯地反映出我们所探究的对象。

摘自《瑜伽之心》

德斯卡查尔著

通过推理和研习经典获得的知识是知识的一种。但从三昧中获得的知识更高级。它超越了推理和经典

1.49      通过推理和研习经典获得的知识是知识的一种。但从三昧中获得的知识更高级。它超越了推理和经典。

        在这里,钵颠阇利描述了两类知识:一种知识通过感官感觉和理性思考获得,另一种知识通过直接的超意识体验获得。我们通过感性知觉并依靠理性对之作出解释可获得普通知识。因而普通知识必然局限于“普通对象”,也就是那些能为我们的感性知觉所捕捉的现象。一旦我们试图用普通知识去解释超常的东西时,它就立即无能为力了。

        例如,我们有各种关于上帝存在的经典和著作。我们可以阅读这些书并在一定程度上接受它们的教导。但我们不能因为读了它们就声称自己认识上帝。我们知道的只是,这些经典是那些声称认识上帝的人写的。我们凭什么相信他们?的确,我们的理性会提示我们,这些经典的作者很可能是诚实的、可信的,而不是自欺欺人或精神错乱的,所以我们应当倾向于相信他们所说的。但这样的信念只可能是部分的和暂时的,是完全不能令人满意的,且肯定不是知识。

        所以,现在我们有两个选择。要么承认只存在一种知识,它仅限于感官所能接触到的对象,因而经典中的教导永远是不可知的。要么承认存在着另一种更高级的超感官的知识,通过直接体验我们能够证实这些教导的真理性。这种知识就是通过三昧获得的知识。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自己去发现它。

        斯瓦米•辨喜说:“觉悟是真宗教,其余的一切都只是准备——听演讲、读书或推理,都只是打根基,而不是宗教。理智上的赞同和反对也不是宗教。”事实上,宗教是一种极其实际的以体验为根据的探究。你什么都不要相信,除了你自己的体验什么都不要接受。你就像一个踏上处女地的探索者,独自一人,一步一步地探索前行,看看会发现什么。钵颠阇利或者其他人所能做的一切,只是促使你去尝试探索,并大体上为你的探索提供某些也许有所帮助的一般线索和警示。

        钵颠阇利告诉我们,在无伺三昧的状态下,心会变得“纯粹”并“充满真理”。说心变得纯粹是因为在这种状态中,所有微小的意识波动都被专注于单一对象这一巨浪所吞没。当然,在这一巨浪中执著的“种子”依然存在,但已处于蛰伏状态。至少,它们暂时不能构成威胁了,但很有可能再度繁衍,而进到这种程度,迈出灭绝它的最后一步,相对就要容易些了。

        说处于无伺三昧中的心会充满真理,是因为它现在能体验到直接的超感官的知识。那些对自己已选定的理想人物或精神人物进行冥想的人,可以直接接触到那位伟人,他们不再是某种主观的想象,而是某种客观的认识。如果你冥想克里希那、基督或罗摩克里希那,并试着在你的想象中形成其中一种图像,你会发现这图像会活生生地临在于你的现实中。一旦认识了那临在,你会明白你关于它的图像远不如那活生生的原型完美。那些有了这一体验的人将它比作磁铁的吸引力。在冥想的最初阶段,似乎完全是依靠自己的努力,你强迫自己把心集中停留在它的对象上。但现在你觉察到了外在的力量,这种磁铁般的吸引力会把你的心拖至你所向往的方向,因此不再是你自己在努力了。这就是所谓的恩典。

        那么,我们如何确定从三昧中获得的启示是真正的启示,而不是某种形式的自欺或自我催眠呢?常识可提供几种检验。比如,很显然,通过三昧获得的知识必定不与已从其他途径获取的知识相冲突;认知者有无数,这种知识肯定是无法通过其他途径得知的——也就是说,它是我们普通的感觉经验无从得知的。最后,这种启示必定彻底更新了你的心,完全改变了你的个性。坦普尔大主教写道:“祈祷和操行的正确关系,并不是操行至高无上,而祈祷有助于操行;而是祈祷至高无上,操行可以检验它。”如果在灵性生活的最初阶段就是如此,那么这种启示将在最终的、统一的三昧状态中得到惊人的验证。达到这一状态的人,就会成功为圣人。因为,正如钵颠阇利所说:

摘自《现在开始讲解瑜伽-<瑜伽经>权威阐释》

斯瓦米•帕拉瓦南达【印】 & 克里斯多夫•伊舍伍德 著

这个特殊的真理与聆听、研读经文或推论认知所获得的知识是完全不一样的

1.49      这个特殊的真理与聆听、研读经文或推论认知所获得的知识是完全不一样的。     

        当你达到绝对真实的意识(瑞坦巴拉•普拉尼亚Ritambhara Prajna)是,你不需要读书,就可以了解所有的事了。当你的心通过恰当的专注练习而超越时,你就能感觉到宇宙的力量或是神了。

        你可以检视一下你的经验,与经文里或是大师、圣者的真言来印证,它是通过你的经验而认识的。直到那个时候,所有你听到的、读到的和看到的都是由你的心灵去察觉的。体验神唯有以一颗纯正、真诚、超越的心。心是无法了解神的,因为心是实质的,实质是无法了解比实质更精细的事。

      西方心理学只谈心灵,说道:“除非由心灵去理解,否则无法认识一些事情。”同时又说:“你无法借由心灵去认识所有的事情。”这就是全部了,它停在哪儿了。但是,瑜伽告诉你,你可以不靠心灵去认识一些事情,有一些更深奥的学问是无法通过心灵去认识的。

        《曼杜加奥义书》(Mandukya Upanishad)说:“不在知识里面,不在知识外面,不是知识本身,不是无知识。”这些全部都是反面的表达,你无法领会、无法思考,也无法用符号记下来,它既无形象又无名字,你根本无法解释。

        可能有数百人聆听某人谈神,他们可能坐着听上好几个小时,但那全是无稽之谈。是的,他可能谈到了神,而他们也只是听到了神。他可能谈到的只是他心中所认识的神,而他们也只是以他们自己的心去领会神,仅此而已。

        没有人能谈到真的神,没有人了解真的神,因为他是无法被说明的。所以,在绝对真实的意识境界里,你超越心灵所得到的知识就是了解。为此,心灵必须完全平静。这就是为什么在印度神话里,有位神的形象是达克辛纳摩尔第(Dkshinamoorthi),他坐在四位弟子的前面。他们都是来学习的,已经念过所有的吠陀经书以及奥义书,听到所有该听到的,但他们仍然不懂得真理。所以,他们前来求教于达克辛纳摩尔第,请他开示至高无上的婆罗神(无形象之神)。达克辛纳摩尔第只是静静地坐着。过了一会儿,他们站起来,向大师鞠一躬,说道:“大师,我们了解了。”说完即离去,因为只有在静默中才能解释他。

        “不能显现的至高真理,只能以静默来解释,不是靠文字或言语。”不是只有身体的平静,而是真实精神上、心灵上的平静,智慧才会显现曙光

摘自《沙吉难陀大师讲述巴坦加里的瑜伽经》

陈景园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现在开始学瑜伽(0049-1.49)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ybfo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