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学习《瑜伽经》
现在开始学瑜伽(0041-1.41)

现在开始学瑜伽(0041-1.41)

作者: Celia音希小筑 | 来源:发表于2019-12-29 18:18 被阅读0次
    心识若是免于散乱,就能够让所欲的心理过程投入探究的对象。一个人维持在这种状态时,整个人将逐渐全心全意专注于对象。那时,心识就像一颗无瑕的钻石,仅是映射出对象的外貌特征,而别无其他影像

    1.41    When the mind is free from distraction, it is possible for all the mental processes to be involved in the object of inquiry. As one remains in this state, gradually one becomes totally immersed in the object. The mind then, like a flawless diamond, reflects only the features of the object and nothing else.

          心识若是免于散乱,就能够让所欲的心理过程投入探究的对象。一个人维持在这种状态时,整个人将逐渐全心全意专注于对象。那时,心识就像一颗无瑕的钻石,仅是映射出对象的外貌特征,而别无其他影像。

    In the beginning all mental activities, except sleep, are involved in the comprehension of an object. But, gradually only those needed for correct, flawless comprehension remain.

            一开始时,除了睡眠外,所有的心识活动都要投入于理解对象。然而逐渐地,仅有那些为了正确、无暇的理解而需要的心识活动被保留下来。

    摘自《瑜伽之心》

    德斯卡查尔著

    纯净的水晶会接受离它最近的物体的色彩,心也一样,当心清除了意识波动时,就会达到与专注的对象同一。这个对象可能是粗糙物质,也可能是感官,或是我慢。这种与专注对象的同一被称作三昧。

    1.41      纯净的水晶会接受离它最近的物体的色彩,心也一样,当心清除了意识波动时,就会达到与专注的对象同一。这个对象可能是粗糙物质,也可能是感官,或是我慢。这种与专注对象的同一被称作三昧。

            这里涉及的各种专注对象,我们已在本章第17条箴言的注释中讨论过了。瑜伽状态[钵颠阇利现在称它为三昧(samadhi)]的达成要经历前后相继的不用现象层次。我们可以从对象的最表层入手,逐步渗透到个体的内在核心。这样,我们回一下子看到不同类型的三昧。但是,心必须获得极强的专注力才能达到与对象的“合一或同一”,否则,任何一种三昧都是不可能的。正如我们在本章第5条箴言的讨论中所看到的,要平息心中的意识波动,首先只能把许许多多的小波浪吞没到一个大波浪中,即专注于独一的对象。

            在《奥义书》中,对这一过程的描述略有不同,可能更间断,更易操作。书中告诉我们,在专注一个对象或任何对象时,要将它视为内在的实在,即阿特曼的象征。如果我们牢牢把握住这个概念,一刻也不松手,我们就会超越对象的现象外壳,直入它存在的内在本性。

    摘自《现在开始讲解瑜伽-<瑜伽经>权威阐释》

    斯瓦米•帕拉瓦南达【印】 & 克里斯多夫•伊舍伍德 著

    正如同将物体靠近自然纯洁的水晶可以撷取它的形状与色彩一样,瑜伽修行人的心灵变化逐减少也会让其变得清澈、安定,达到对于认知者、认知的事物与知识三者没有分别的境界,这种冥想的最高境界就是三摩地

            “瑜伽修行人的心灵变化逐渐减少”,意思是指瑜伽练习者为了培养一种思想形式,而牺牲所有其他的思想形式。当你只培养一种想法,所有其他的印象都会变得模糊与细微。以身体为例,如果你只想开发、训练头脑,你很容易就忽略了身体的其他部位。

            这让我想起威尔斯(H. G. Wells)说的故事,他形容未来的一代只有大大的头和细小的四肢,就像马铃薯的根部。由于人们不使用四肢,所以就不需要四肢了。这些人只要想“我需要食物”,食物就来了。甚至不需要用手去按开关,因为开关得通过思想完成。

            事实上,未来科学所设计出来的车子,或许只要做进去,然后说:“好吧,开车,向前走,快一点,慢一点,停下来……”甚至连这样都不需要了,它们有电流轨迹,如果你想去波士顿,只要那张波士顿磁卡,插入车子的电脑里,安静坐着,很快你就到达波士顿了。你需要做的就是买些磁卡。不论你要去何处,把磁卡插进机器里,在车内你可以做任何你想做的事——谈生意、聊天或看电视。车子会告诉你:“先生,我们到波士顿了。”如此而已,你不需要用到身体的任何部位,所以,慢慢的,它的体积就缩小了。

            不仅身体如此,心灵也是一样。如果你不断地借由冥想去开发一种想法,其他的想法和欲望会渐渐消失。就像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如果你对某人有兴趣,你会夜以继日地想念他就算打开一本书,你的心也不会进入书的内容,而是一直想着那个人,慢慢的你对周遭的人、事、物都失去了兴趣。

            瑜伽的练习也是如此,我们的专注与冥想应该要像那样。

            在古印度经书里的一些故事说明了这一点,例如瓦米奇(Valmiki)的故事。

            瓦米奇是个拦路强盗。一天圣人纳拉达(Narada)经过,瓦米奇向前搭讪,说:“喂,你的口袋里有什么东西?”

            “我没有口袋啊!”

            “真是可怜的人,我从来没见过一个什么都没有的人,你一定得交出些东西,否则我是不会饶你的。”

            纳拉达说:“好吧,我会试着找些东西给你,但是你不认为伤害无辜的人是罪恶的吗?”

            “你们这些大师满口谈罪恶,没别的事干啦?我需要过日子,照顾老婆、孩子和房子,如果我只坐在那儿想着道德,我们的肚子可是不会答应的,我一定得有钱,不管是用任何方法得来的。”

            “好吧,去做吧,如果这是你的法子,我无所谓。但是,你说要用任何方法得到钱来养你的老婆、孩子,你应该知道那是犯法的,要接受它的后果。”

            “我从来没就不担心这个问题。”

            “你也许不担心,但既然你以犯罪的方法来照顾老婆和孩子,最好问问她们是否也愿意和你一起承担后果。”

            “不用怀疑,她们当然愿意,我老婆常说我们是一体的,我的孩子爱我。所以,我为她们所做的一切,她们当然会愿意和我一起承担后果。”

            “也许吧!但是别只是自己这样说,去问问她们来证实吧!”

            “我回去问的时候,你会跑掉吗?”

            “不会的。”

            “好,那你带待在这儿,我回去问问。”

            于是瓦米奇跑回家,问道:“刚刚有个人问了我一个滑稽的问题,他说我抢东西是犯罪。当然,那是犯罪,但我这么做是为了你们。当你们分享食物时,是否也愿意分担犯罪的后果呢?”

            瓦米奇的太太回答说:“照顾我们是你身为丈夫与父亲的责任,你怎么做对我们来说并不重要,我们不负这个责任。我们又没有要你犯罪,你可以做一些适当的工作来养我们啊!总而言之,那是你的事,是你的责任,我们是不管对与错的,我们不愿意分担你犯罪的后果。”

            “天啊!我亲爱的孩子,你说呢?”

            “爸爸,我和妈妈一样。”

            “这是什么样的家庭啊?我原以为你们愿意和我分享一切,可是你们只愿分享我的食物而已,我太失望了,我现在连看都不想再看到你们一眼了。”

            瓦米奇跑回去扑倒在纳拉达的脚下说:“大师啊,你让我开了眼,我现在该怎么办?”

            “你犯了许多罪,你得一一洗涤这些罪恶。”

            “请告诉我一些方法。”于是,纳拉达给了瓦米奇启引经文:“好吧,你会念‘拉玛,拉玛’吗?”

            “那是什么?我从来就没有听过,我不识字,不会念。你能教给我简单一点的吗?”

            “真是遗憾,让我想一想,请看那里。”纳拉达指着一棵树,问瓦米奇,那是什么?”

            “那是玛拉。”(梵文“树”的意思)

            “很好,你能念这个字吗?”

            “当然,这个简单。”

            “很好,找个安静的地方坐着,然后不断地念玛拉、玛拉、玛拉……”

            “就这样吗?这样就可以洗涤我所有的罪恶了吗?”

            “当然。”

            “好吧,先生,我相信你。你已经启引我很多了,你是一位很好的大师。我就从这而开始,我不想再浪费时间了。”

            于是,瓦米奇坐在这树下,开始不断地念:玛拉、玛拉、玛拉、玛拉、玛、拉、玛、拉、玛拉、玛拉……

            你瞧?玛拉、玛拉很快就变成了玛拉、玛拉了。瓦米奇这样坐了很多年,直到蚁冢将他的身体全部盖住。是的,因为他是如此的专注,忘了四周所有的一切,他的身体变得麻木。这就是三摩地境界所发生的情况。过了好长好长的一段时间,有人经过时,弄乱了蚁冢,于是圣人瓦米奇脱壳而出。

            后来,瓦米奇得到了玛拉神的神迹显示,因而写出了整部英雄事迹的史诗,直到今天,你都可以读到瓦米奇写的玛拉神传奇的故事。

            从这个故事里,我们学到了什么?瓦米奇只是专注地念诵咒语,而忘记了一切,所有的罪恶都慢慢地枯竭了。如果你不帮你的植物浇水,结果会怎么样呢?它会慢慢地枯萎而死亡。我们的习性如果没有机会显现,它也会慢慢地枯萎而死亡的。

            不需要为了停止一个习惯而搏斗,只要不让它再出现就行了。任何恶习都可以用这种方法移除,由此就可以培养一个好的习性。心灵需要有依附,只要让心灵依附在一件事上(专注),其他的就会慢慢消失了。

            最后再来回顾这段经文“瑜伽修行人的心灵变化是逐渐减少的,而达到一种对认知者、认知的事物与知识三者没有分别的境界。”“瑜伽修行人的心灵,借由培养而停止对认知者、认知的方法与知识(或者冥想者,冥想的依据或冥想)三者的区分。”

            在冥想里,你意识到——冥想的主题、事物及冥想的过程,但现在所谈的这一点是三者合二为一了;或者事物变成了主题,或者主题变成了事物,当事物与主题不再分开时,也就不再有过程了。心灵已经完全被融入,在冥想的构想与事物中失去了自己。

            巴坦加里举了一个将事物接近水晶的例子。如果你将一朵红色的花靠近水晶,水晶也会显现如同红色的花朵一般。它和它合而为一了,它接受了它;同样的,心灵接受你在冥想时的念头,就接受了那个样子(形式)。

    摘自《沙吉难陀大师讲述巴坦加里的瑜伽经》

    陈景园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现在开始学瑜伽(0041-1.4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ukvn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