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世说新语中的一篇故事,原文是这样的:王戎父浑,有令名,官至凉州刺史。浑薨,所历九郡义故,怀期德惠,相率致赙[fù]数百万,戎系不受。
大致意思是说,王戎他老爸王浑,在世的时候,享有美名,做官做到了凉州刺史。在王浑去世后,过往结识的很多故交,凑了几百万钱给王戎(不知道算不算是早期的随份子),但是王戎没有接受。
故事的结尾是,王戎没有接受大家给过来的钱财。不清楚这几百万究竟算是一个什么样量级的规模,但是能到几百万,应该不是少数吧。王戎不至于看不上,但是他没接受,这反映出的应该正式王戎这个人的风格品貌。
想想今天,如果有一些婚丧嫁娶,养儿乔迁之类的,基本上都是有大张旗鼓的热闹一番。参与其中的宾朋友客大都是要随份子的,份子的额度,不同的关系团体可能也会有差异,有的时候,不同组织间还会对比。“你看,人家原单位的同事都每人随了500元,咱们不能还按200元的随吧!”诸如此类。
一家有事,多方支援,自然体现了华夏民族传统的美德。但是客观上,对于某些被邀请的人,可能也会形成了一定的压力,不仅需要随份子,还需要花时间。尤其在冬春季节,婚嫁事宜很多,有的人在这个季节,几乎每天就是在上礼随份子。
可以请客聚会的由头有很多:娶媳妇、嫁女儿、丧事、乔迁、幼儿满月、幼儿周岁、幼儿十二岁......想想还是挺头大的。
不过这也许也是某一个区域、一个单位里,大家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人也习惯了。
不过我想,也许有些习惯还是改一改得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