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原创谈古论今
朱子以絜矩之道论君主之德

朱子以絜矩之道论君主之德

作者: 乐德乐 | 来源:发表于2023-04-28 06:01 被阅读0次

问题68:本章引《诗经》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如何解释?

朱夫子答:

君子懂得絜矩之道,就能通过自己的好恶了解百姓的好恶,又能将百姓的好恶作为自己的好恶。喜欢百姓所喜欢的,给与他们,是他们不断增加,厌恶百姓所厌恶的,不把它强加给百姓,那么君子爱民就像父母爱护孩子一样,而百姓热爱君子也像孩子热爱父母一样。

问题69: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本章引用这句诗是何用意?

朱夫子答:

这是说位居高位的人,大家都看着,不可不谨言慎行。如果人君为了一己之私而恣意妄为,不与天下人同好恶,则天下人也会像冒犯桀纣幽厉一样冒犯他。

问题70:“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这句话怎么解释?

朱夫子答:

人君能够行絜矩之道,则天下人待之如父母,得天下人心,就是得国。人君不能行絜矩之道,天下人奋起犯上,失民心,就是失国。

问题71:为什么说“君子先慎乎德”?

朱夫子答:

上文说治国者不可不谨言慎行,这里是说首先应该注重德。德,就是明德,也就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以修其身。

问题72:此处为什么深谈“追求财富就会失去百姓”?

朱夫子答:君子有德,自然有人有地,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当然不用担心财用不足。但是如果不懂得德财之本末,而没有絜矩之心,必然与民争利,行劫夺之教。

《易大传》云:“何以聚人,曰财。”《春秋外传》云:“王人者,将以导利而布之上下者也。”

财富都聚敛在上面,那么下面老百姓都散了。把财富分散给百姓,则百姓之心归于上。所谓“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郑玄解释说,如果人君之政令背离天理,则百姓就会说出违背礼法的话;人君如果贪图财利,则百姓就会冒犯背叛。郑玄的解释切合文义。

问题73:上文说“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监于殷,峻命不易。”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既然“峻命不易”,怎么又说“惟命不于常”?

朱夫子答:

这是承接上文,强调遵循天命的重要性,有反复叮咛之意。所谓“善则得之”,即“有德而有人”;所谓“不善则失之”,即“悖入而悖出”。“命之不常”,那是人君咎由自取。因此,人君能不谨慎吗?

----《我读大学63

相关文章

  • 从《论语》“仁”至《中庸》“诚”的本体工夫初探

    《论语》言仁,《孟子》议善,《中庸》论诚,《易传》道德,仁善诚德之道德本体乃儒家一以贯之的忠恕之道和絜矩之道,乃儒...

  • 絜矩之道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jié]矩之道也。所恶于...

  • 絜矩之道

    早上安姐泪眼汪汪的跟我投诉:奶奶又说她不扎辫,像个癫子。安姐头发剪很短,其实不扎辫更好看。老一辈总觉得头发要梳的一...

  • 国学经典《大学》五十七

    〔原文】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张居正讲解】君子,是有位的人。大道,是絜矩之道。其端发于吾心...

  • 张居正讲解《大学》之第五十七章

    【原文】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张居正讲解】君子,是有位的人。大道,是絜矩之道。其端发于吾心...

  • 國學漢字

    【國學漢字】 【词语】絜矩之道 【读音】xié jǔ zhī dào 【释义】絜,度量;矩:画直角或方形用的尺子,...

  • 《大学》絜矩之道【19】

    絜矩之道是儒家思想重要的价值观,和“恕道”一样重要。 絜矩之道,就是规范,就是示范,就是你要别人怎么做。恕道是“推...

  • 身六如而使三昧

    儒家处己之道为中庸,待人之道为絜矩。中庸即随时随地,审处而求其至当;絜矩者,就所接之人,我所愿于彼者,即彼所愿于我...

  • 《大学》21:“絜矩之道”的《诗》学依据

    《大学》21:“絜矩之道”的《诗》学依据 《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

  • #华与华书房#《大学》笔记【27】刘邦和项羽的钱财观

    【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 观上文所论,天命人心之得失,都在于能絜矩还...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朱子以絜矩之道论君主之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yjij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