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之行善

作者: 五月的罂粟 | 来源:发表于2022-01-09 00:21 被阅读0次

行善的最高境界不是施舍,而是引路,

教育的最高境界不是言传,而是身教。

我们做人到什么时候都不要忘了善良,拥有一颗慈悲之心。善良是一个人价值观的底色,一个人若失了善良,价值观也就崩塌了。对这个世界的热爱也是源于心底的善良,因为善良,对一切心怀感恩,因为善良心怀敬畏。活着就是要善良。

行善就是把我们内心的爱播撒出去,爱是一个动词,去爱才能更体会到爱,善良也是要付诸于行动的。行善让我们去爱,把善良诠释出来。因为善良,所以去爱,因为去爱拥有更多的爱,为此我们内心更加丰盈,我们更加幸福。

行善的最高境界不是施舍,而是引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行善在于帮助他人,帮助他人是有一个原则的,通过帮助,让他人能够自己有勇气去选择,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创造属于自己的人生,而不是我们去帮他选择,决定他的人生,让他成为一个依赖别人的人,而失了自我。帮助就要帮助别人成为他自己。所以行善是引路而不是施舍。

教育的最高境界不是言传而是身教。作为从事教育工作的人而言,这是最熟悉不过的。而这句话又是天下所有人都该明白的,因为我们大部分人都要为人父母,即便不当父母,生活中我们也会是某些人的榜样,示范,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对别人的教育是身教,以自我的行为去影响他人,是自己做出来了,让别人学习,收获,而并非只是说教。说教很可能沦为唠叨,唠叨对一个人失去了教育意义,反而起到相反的作用。

一个人对别人最好的教育就是要自己言必行,行必果言行一致,以身作则。教给一个人最好的东西,就是教他善良。爱是最高境界。做一个有爱,善良的人就是对周围的人最好的教育。

相关文章

  • 教育之行善

    行善的最高境界不是施舍,而是引路, 教育的最高境界不是言传,而是身教。 我们做人到什么时候都不要忘了善良,拥有一颗...

  • 《了凡四训》感悟分享一

    2019.7.14 《了凡四训》闵丰分享 凡行善为人知之,则为阳善; 凡行善而人不知,则为阴德; 阴德,天报之; ...

  • 心存善念

    心存善念,即是福源; 多行善事,必得善缘; 所做之善,回到身边; 所做之恶,留在身边; 人欠你的,天会还你; 行善...

  • 2019-07-01

    迁善只在当下:行善须先改过 人之德行想要继续积蓄,就要迁善、行善,如此,何时始?当下。人之要善行之前,需先改过。...

  • 德令行善无后顾之忧 法令为恶无逃脱之幸

    让善人可因行善积福(起码无后顾之忧)而敢于行善、乐于行善,德之用;让恶人必因为恶受罚(付出令恶人心痛之代价)而不敢...

  • 2021-10-1 阴德与现世公平

    阴德 与现世公平 《了凡四训》,第三训,“积善之方”,说行善。行善也有多种,如阳善与阴德,行善而为人所知是阳善,行...

  • 行善的往事

    行善有善报。善有阳善、阴善之分,果报也有阴报、阳报之别。行善而为人家所知道叫阳善,所得之报为阳报;若行善而为人家所...

  • 2020-04-22

    教育,是一件积德行善的事 曾看到国学大师南怀瑾的一篇文章,先生说:教育,是一件积德行善的事儿。年过半百的我深以为然...

  • [今日寄語]

    作惡之可怕,不在於別人發現,而在於自己忐忑 行善之可嘉,不在於別人誇贊,而在於自己安詳 日日行善,福雖未至,禍自遠...

  • 积德无需人见,行善自有天知

    积德无需人见, 行善自有天知。 人为善, 福虽未至,祸已远离。 人为恶, 祸虽未至,福已远离。 行善之人,如春园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教育之行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ymff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