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志刚
有时候,我们竭力想要活成自以为的模样,可是,等到后来,才终于明白,那些所谓的理想模样,原来都是别人打过来的探照灯光。
等到水落处、石浮现,关于曾经那段光影般的流连,开始逐渐褪色,直至如雨后山黛,若现若隐。伟大与鸡汤,唯一的共同点,都需要熬制。而且大概率上来说与时间成正比,只是,这也仅仅只是关联关系,而非我们臆想的因果。
每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在朋友圈中被刻意的放大。那些故意雕刻的景色里,一张张夸张的面容试图呈现出所谓惬意生活的模样。然而,连同咖啡杯的摆放都要精心的布置,如果这也是梦想的远方,或许苟且更适合赞扬。
所有不被注意的梦想,要么寂静处花开花落,要么无声里暗自凋零。于无声处听惊雷,或许是千帆过尽之后的从容,或许是万籁俱寂之后的淡然。
时光从不轻易允诺,哪怕你曾经如此的心心念念。或许,最好的流连,就是彼此转身,权作擦肩。将所有的念念不忘,都遗落在脚面三公分处,随着清风摇曳、拂摆。
你化作了我手心中的那一抹掌纹,在无光的余年,浅浅闪现,不断。
从某一刻开始,你变作了不知名的风,我变作了无名的雨,以为有你的时候,我就在那里。可是终于明了,不是所有的雨季都会有吹动拂柳的风。曾经以为的风雨相伴,大多沦为了美好的想念。
此刻,我坐在窗边,望着楼下被LED灯光装扮的路灯,再也照不出长短变换的人影。于是,来去匆匆的,只剩下路面以上活动的身体,路面表面的影子没有任何的痕迹。
这座城市,被水泥森林装扮的无比绚烂,每一次的车水马龙,每一场的人声鼎沸,每一回的无所适从,都在脚步的流连中,逐渐弥散。每一层楼房里透露出来的灯光,或昏暗,或辉煌,或典雅,或恬淡,或静寂安然,或热闹非凡。
每一个被人为雕刻过的日子,都在有意无意的牵引着人们的注意力。就如同昨天异常热闹的5月20日,因为数字的缘故,被格外赋予了一层略带暧昧与美好的样子。从网络到自媒体,从每一颗跳跃的年轻心脏到大街小巷,空气中仿佛都飘散着一种格外的芬香,时而醉人,时而迷茫。
有时候,我们之间所谓的矜持,无非是一种伪装的坚强。不知道从何时起,情人之间的爱情,居然被刻意刷上了一层较量。连同那三个字,似乎变成了一种禁忌,彼此可以有很多耳鬓厮磨的时刻,可以有很多眼红耳热的情话,但唯独那三个字谁都刻意的在等对方先说。
这种小小的伎俩中,藏着对未来的一种不安与局促,仿佛最先说出口的那个人,反而失却了先发优势,甚至最终会陷入一个“愈加付出、愈加被动、愈加受伤”的悖论。那些曾经鼓励我们要勇敢向爱出发的豪迈誓言,最终在面对那场悸动时,居然丧失了本真的颜色。
每一场欢愉都有冷却的时候,就如同每一场爱情都有潮水退却的时候,唯有将爱情放在时间的维度里,才能更加客观的看待它所带来的心潮澎湃与煎熬难耐。
每一场所谓的伤害里,不一定是那个最先说出口的人才最惨,或许只是因为本该错过的时候却阴差阳错般的相遇了而已。与其因为害怕受伤而不愿提及那几个字,倒不如淡然一些。伤不伤害,或许与谁先出那三个字没有必然的关联,甚至与付出的多寡也没有必然的联系。
现实中,我们往往考量了太多的因素,一方面想要遇见那个百分百的TA,一方面又害怕最先说出口的那个人最后沦为付出最多的人。然而,仅仅只是“我爱你”而已,既然爱了,又何必躲藏、计量。
时间不会倒退,就如今天“521”,不会回到昨天的“520”一样,可是表白与相爱有时效吗?如果没有,那又为何总是在特定的时刻,一方精心准备,一方满心期待。如果有,那么一旦错过了这些时刻,是否就意味着擦肩就是一生的再见。亦或者,一次错过,就成了一次永远的遗落。
就如同我在今天贴出这篇本该凑热闹出现在昨天的文字一样,后知后觉的时候,不是淡漠和忘却,有可能只是于当时当刻无所适从、无处言说、无人可诉、无法表及。
可是,时光毕竟不会倒回,好像有些东西确实是需要应景的。就如同昨天街上一个心形花篮里忐忑不安的那个男孩儿一样,正是因为“520”寄予了他从未有过如此的勇气,如果放在平时一个无从特别的日子,他是否还会鼓足勇气捧起那朵鲜花。
每一个如水的日子,都在时光中蔓延,有些留下些许感慨,有些了无痕迹。只是,等到一切都如同月光洒落时的寂静无声,是否还会有人记起当年某个不经意的角落里,那双明亮而执着的眼神。
如果521可以表白,如果520可以将勇敢持续,如果时间可以被我们覆盖,如果那三个字谁都可以毫无计量的说出,如果百战归来仍旧少年,如果所有的花开都可以摇曳生姿,如果时光在你我身上长不出厚厚的茧,如果城市的水泥森林封不住梦想,如果你还是你我还是我一如从未转身···
如果的如果,最后也只是沦为了如果而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