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龙山,饮马池姐妹聚的筹备,从仲夏一直到早秋,日期敲定后,硬是盯了一周的天气预报,而屏幕小中大雨更替的初衷,竟一日也没有停歇,好在老5有坚定的信念,从未有过更改行程的想法,然后周五时,南边的姐姐也按时到达,出游得以成行。
8月15日,阴,无雨,乘风破浪的室友了从不同的高速口向岚县方向驶去,一路上,偶有细雨飘落,全当是怡情之佳作,十点左右,汇合点集合,三年的离别画上了句号。
然后一行人驱车兴高采烈向白龙山挺进,未做过攻略,指路全靠导航,而美景的诱惑全靠想象,那样有点期待,又有窃喜的感觉也是无与伦比。
资料上讲,岚县白龙山,原名大万山,因建有白龙庙而得名,位于县城西二十二公里,与兴县接壤之处,海拔2253米。因山势雄伟,挺拔峻秀,群峰耸立,层峦叠嶂响誉盛名。
沿着台阶一路攀援而上,徜徉在一山的苍松翠柏中,也艳遇了一簇簇名花异草,至于传说中的珍稀动物,就连最常见的褐马鸡的影子也没有,就还给传说了。
而景区内的诸如“龙门伏虎”、“白龙吐珠”、“双松合抱”、“三仙聚会”、“醉仙卧石”、“神龟望日”、“飞来镜石”、“饮马池”、“马碲石”、“迎客松”、“一线天”、“石驼峰”等奇异的龙山十二景,也在一行人欢声笑语中越过。直到了下山时,大伙儿抢着照那个高处的寿时,才想起绕来绕去,竟然连全国著名书法家赵朴初老先生生前为白龙山题写这处景致也错过了,资料上讲,这个石刻“寿”字,高15.5米、宽8.5米,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也为白龙山增添了一处壮丽的人文景观。
沿途也进过道观,见过道士,但因为没有请解说,也不知传说中的白龙庙是不是也错过了,但是关于白龙庙的传说却犹在耳边。
那个爱民如子,那个不辞劳苦找水源,又因为疾劳成疾累到倒下,从此再也未能起来的县令,还有关于修庙时,天降大雪,关于在脚印牵引下找到庙址,从此成了十里八乡祈雨避祸之处,香火来断,这样的传说一直在脑海中萦绕着。
那刻,就在想,有时候,一处风物的美感,就是这样,一面是呈现在眼前如诗如画的天然的景致,一面又是让人浮想联篇,就象向往,一半是诱惑于美丽,一半又倾倒于传说一样。
然后,也在一边众姐妹游历,一边又是一行人调笑不断的氛围中辗转上路,开启了下一程。
午间,好友推荐的岚洲印象土豆宴也是一程更精湛的遇见,无论是以土豆为食材的各式的美食,还是从做法到吃法的考究,再品研做法的精细上,以及菜品价位的亲位,一场小聚宴吃得喜笑颜开,吃得饱饱的,虽然未有饮品助兴,但从姐妹们乐呵的程度来看,已将相见欢的品鉴又一次拔高。
下午的土豆花,饮马池景点之行,也是倾慕已久,可惜的是传说中集中开放土豆花所呈现的壮美景观,因为季节之过,已近尾声,所以传说中关于“漫山遍野的土豆花海,原生态的乡村美景,自然和谐的田园风光”,还是又还给了传说。
也问过老乡,说土豆食用部分是地下部分的块根部,那么在地上的花又有什么作用?亦或者是如果将土豆花摘下,那么地下的土豆有没有影响?老乡说,不影响。
老乡还普及是黄土豆开得是白花,而红土豆开了是紫花,有色彩做装点,那么的景致更是别有一番味道,还指了边上茂密的植物说,这块种得是红豆,但这种红豆虽然好看,但通常不能食用,每到秋收季,专门有人收,说是用作女士做口红的主色,好神奇的自然世界,总能发掘出无穷无尽的精彩来。
乘了电瓶车一路急驰而上,看山,看树,看山川,有种返璞归真的感觉,而再看远处,巍巍的山脉延绵起伏,山上漫山种了挺拔的油松,据才乡讲这片林子至少有50年以上的历史,天还阴着,山间的风吹来,一股股的凉意袭来。大概十五里左右的车程,停在了饮马池脚下。
于是一行人,饮马池高山草甸的行程开启了。
有看过资料显示说,饮马池景区位于岚县北部与苛岚县交界的河口乡饮马池山,景区面积5平方公里,主峰海拔2222米,山顶上绵延着570余亩宽阔平坦的草地,属高山亚寒带草甸,也是原始针叶林、阔叶林带,栖息着鹿、麝、豹、野猪、褐马鸡、山鸡、野兔等多种野生动物。水源充足,分布着溪水、瀑布、水潭。空气清爽宜人,负氧离子富集,是天然氧吧。春天桃杏花开、夏日气候凉爽,秋季层林尽染、冬日冰雪覆盖,置身其间,可感受大自然的无穷魅力,天人合一的境界荡然胸中。
虽然各季的景致没有体味过,但在初秋时一路攀登也是不错的选择,也因为天气之过,阴而且预报有大雨的消息,大概搁浅了多数人的脚程,也有了姐儿几个一路畅游,或停下来拍照,或闲聊久别后各自的家事琐事的机会,而更多的时候,是凝神静气深呼吸,洗肺,清心,天然氧吧的资源利用到极到,到了山顶时,有观景台,有大风车,有成群结队的牛群,还有三三二二如同我们一样慕名而来的游客们相携,然后就有了尤如追风少年一样的惬意,在亭前,在长廊上,在绿茵间,站在风车下,悄悄地走近牛身边,单拍,组拍,摆POSS拍,只要提到照相的事,每一个女生的喜悦程度是无人能及的,而也因为有了这些美美的回忆,在翻看时,有了岁月沉淀停留的感觉。
晚间,因为旅途的劳累,休憩在近处的宾馆,把酒言欢微醺的感觉,让小聚到了高潮。
1990—2020,相识—别离—相聚,跨过世纪的三十年,弹指间一晃而过了。
一页页翻着相片,如同细数着那些纷飞的时光。
然后一面刻录着青春的记忆,一面又研磨着成长的蜕变,仿佛那些青涩懵懂,那些成熟睿智,皆踏了相见欢的节律,纷沓而至。
三十年中,没有问过你在哪里漂泊过,又在哪里靠过岸?也不知是否曾风雨兼程,有过累有过倦?
只知道,
三十年中,我们都曾一路步履不停,披荆斩棘,在自己的小天地里竭力打拼过。
那么此时,关于事业上升还是财富积累都不那么重要,而上敬父母,下束子女,回归家庭,这样回归本真回到本心成了重中之重。
如果在岁月洗礼中,我们终将无法逃避年华流逝和容颜老去,那么落在收获了这份从容与淡泊后的厚重上,或许是恰到好处。
有人说: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而所有的重逢又是为了下一次的离别。
8月16日,当离别笙歌的号子拉响时,捂了一日的秋雨也应景地造访,一场秋雨一场凉,一面是催生秋脚步的加成,一面又象是倾诉着离别的伤情。
但也有人说离别其实是一种美丽,因为那些目光丈量不出的秋水,总会被纵横驰骋的思念忘穿。
这样相聚与离别,就贯穿在了人生的百转千回中。
分别在即,我乘风破浪的姐妹们:
惟愿各自保重,期待下次重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