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实老师自从走上教研这个新的岗位之后,工作连续不断,忙碌了一个月之后,他才真正明白,每年的春季、秋季是抓教学的最好时机。在每年的这两个季节里,县直学校、乡镇学校的教研活动纷纷开展起来,作为教研员的他,这些活动是都要参加的。
张贵栓:教研人在旅途(四)中秋节过后的一个星期三上午,阳光明媚,深秋时节,天气难免有点儿凉意。绿意润色了整个田地,田垄里一行行麦苗清晰可见,呈现出一幅充满生机的田园风光。
程实老师要去参加三个乡镇联合举行的区域联盟教学观摩研讨会。这次会议是教研室小教组安排的,规模比较大,人员比较多,规格比较高。
按照会议的安排,议程有大概有三项:一是请领导讲话;二是看三位老师的研讨课;三是听三位教研员的评课。
会议先有主要领导讲话,主持会议的领导宣布研讨会开始。
第一节是语文课,姜涛老师讲的是《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节是数学课,李伟老师讲的是《最大公约数》;第三节是英语课,程实老师根本不懂英语,课堂上,他在听课笔记上只是写下了听课老师的名字,连题目也不会写。
会场上,每一节下课时,大家都会议论一番。谈到语文课上,程实老师议论的最多。数学课上,他笑着说几句罢了。英语课上,程老师谈的是教学环节上的话。面对不是自己的学科,他经常说的每一句话:“我是外行,不能乱发议论。”
像这样多学科的观摩研讨会上,经常会有老师交流其它学科的事情。如果私下有人再问问其它学科的问题,他会笑着说:“这学科的专业性很强,搞教研的人,不能‘荒了自己的田,去种了别人的园呀’。”
这天上午,活动安排了四节课,前三节课结束了。
第四节开始评课。学校里,一般上午第四节课的时间只安排三十分钟。三位教研员都要评课,时间可能有点儿少,基于这一点,程实老师先让领导评课,自己放在最后。
一来是对领导的尊重,二来是学习一下他人,三来是自己缓活一下心理压力。
还有五分钟就要下课了,这下轮到了程实评课。看看时间,看看内容,他简简单单谈了三点:一、关于“读”的问题;二、关于“写”的问题;三、关于“读写结合”的问题。
本次区域观摩研讨会在一片赞扬声中圆满结束。
程实老师在实践中学到了很多知识,重要的是怎样组织多学科的观摩研讨会。他说,老师们大老远集中起来,组织一次教研活动很不容易,要想大家有较多的收获,必须“优化”。
程实老师一直在反思着,几天后,他在听课笔记本上写下了一段话:一忌套话连篇。在评课过程中,要对做课教师作整体印象概述,如“教态自然,普通话好,板书条理”等等。这些应作为教师的基本素质,每个教师都应该具备,绝不能每听一位教师的课都这样评,必须因人而异,抓特色,讲特点,恰到好处。
张贵栓:教研人在旅途(四)二忌面面俱到。每一节课,有许多经验值得借鉴、学习,也有不足之处有待提高、改进。如果从始至终,每个教学环节都进行这样的评述,既占用较多的时间,还会形成胡子眉毛一把抓的结果。还是画龙点睛效果好。
三忌重理论轻实践。教师是教学理论的忠实实践者,评课必须理论联系实际,使得作课教师能够懂得该种教法的理论依据。那种只讲空洞理论的评课是教师所不愿意看到的。
四忌只指缺点不谈优点。一堂课下来,可能会出现亮点,也可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缺憾。评课中,既要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又不能评得一无是处。记得音乐家滕矢初先生在一次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做评委时说过的一句话:对于选手差点儿的要尽可能找优点,好点儿的也要指缺点。这样做,有利于选手成长。
那年,程实老师把这段话投给了《小学语文教学》,12月,刊登在了总第292期上。
第二年,《评课“四忌”》收录了《中国基础教育期刊库》,程实看了很是高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