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贵栓:教研人在旅途(二)

作者: 悦读苑 | 来源:发表于2019-01-13 19:36 被阅读109次

      刚到学校大门口,看到了一位憨态可掬的“老校长”,大家都叫他“严谨”校长,看上去也不是年过半百,他上前伸出双手,与我们一一握手迎接。

走进校长的办公室,设有一桌,两凳;一火,两床。简单地分为学习、生活两个区域。

首先引入眼帘的是一张张奖状,有县级的、有市级。在他办公桌前的墙壁上,钉着一块抹了角儿的长方形木板,木板上有三个钉子,挂有三样内容:一是工作计划;二是工作总结;三是各类文件。

张贵栓:教研人在旅途(二)

不到十分钟时间,上课的钟声响了。大家一起跟随校长走进了张大力老师的课堂。

张老师很年轻,中师毕业三年,就在学校里承担了一次县级研讨课。程老师想,我中师毕业六年后才干的事情,张老师三年就干了,一定有可学之处呀。

这是一节“思想品德”课,张老师的教学设计大致看来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让学生读读教材,感悟思想教育意义;二是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想。

程实老师边听边记,四十分钟时间,记录了满满的六页。他是等待着与大家交流时作为参考。

第二节课开始,进入研讨交流环节。先是做课的张老师谈谈自己的做课感受,以及教学反思。张老师很谦虚,本来已经教得很好,她一直说:“‘思想品德’不知道该怎么教才好?多请领导指教。”

张贵栓:教研人在旅途(二)

同行的一位领导讲了两个方面,一是教师的基本素质,比如普通话好,板书条理;二是本节课的一些看法等。

同行的还有一位姓刘的领导也讲了许多方面。程实老师坐在一旁津津有味地听着青年教师的教学反思,听着领导的专业评课,还不断地翻翻自己的听课笔记中记录的内容。

张贵栓:教研人在旅途(二)

他在想:‘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的确应重视思想教育,思想教育侧重于行动研究。思想教育来源于教材,行动研究来源于生活实际。

“思想品德”课是这样上的。

程实老师在自己的听课笔记中写下来这样一些话:对于小学生来说,首先进入孩子思想的必须是那些优秀的案例,进而形成思想意识,然后,是思想支配行动。

相关文章

  • 张贵栓:教研人在旅途(二)

    刚到学校大门口,看到了一位憨态可掬的“老校长”,大家都叫他“严谨”校长,看上去也不是年过半百,他上前伸出双手...

  • 张贵栓:教研人在旅途(六)

    构建一个“互动式”的教研环境是个问题,常言说得好:“问题即课题”。教研人懂得这话。 程实老师自走上教研工作岗...

  • 张贵栓:教研人在旅途(四)

    程实老师自从走上教研这个新的岗位之后,工作连续不断,忙碌了一个月之后,他才真正明白,每年的春季、秋季是抓教...

  • 张贵栓:教研人在旅途(五)

    这是一个离县城比较远的乡镇。虽然较远,但,教研的氛围还是很浓的。教办的所有领导都是从教学一线上来的,还有一...

  • 张贵栓:教研人在旅途(一)

    这是一个秋季的早晨,太阳从大地冉冉升起,阳光明媚。秋风摇曳着小庭院的一切,不时发出沙沙的响声。石榴开始...

  • 张贵栓:教研人在旅途(三)

    这次讲的是语文教学方面。 星期一,程实老师接到一个电话,说是一个乡镇要召开全乡规模的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 电...

  • 张贵栓:教研人在旅途(七)

    这是在筹划县城北部一个乡镇的教学观摩研讨会。 经过几个月的思考与探索,程实老师总结出了“三步九环互动式教研模...

  • 张贵栓‖教研人再旅途(十八)

    这样的话题已是漫天大飞,却没有“忽如一夜春风来”的感觉。学科改革从来就是从语文开始。 他乡也有话:有人说大语文时代...

  • 张贵栓‖教研人再旅途(九)

    随着时间的推移,回答问题的深入,提出的问题可能就会越来越尖锐。 有人问:对于“没有教不会的学生”, “只有不会教的...

  • 张贵栓‖教研人再旅途(十九)

    【你问】学习语文阅读理解的目的是什么? 【我答】学习语文阅读理解的目的是提升语文素养。 对于学习语文来说,...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张贵栓:教研人在旅途(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wpld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