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日本学者佐藤学的教育专著,被誉为“大家小书”。作者批判了传统的应试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了广泛存在于教学、教研及综合课程中的形式主义,指出其根源在于将学生从“学生、教师、教材、学习环境”这四个相互联系的要素中剥离出来所造成的“主体性神话”,以及教师之间缺乏真正的合作关系。
佐藤学指出,受机械灌输的应试文化影响,许多教室里,学生“表面上看起来非常活跃,而实际上学习的内容杂乱,学习的质量低下,教育被表面化,陷入了浅薄与贫乏”。如何改变这种教育弊端?佐藤学提出要创造以“学”为中心的教学,促使真正的学习发生。佐藤学指出,学习从本质上讲是一个立足于活动、合作与反思的三重对话的过程,即与事物对话、与他人对话、与自身对话。
这三重对话,不但是教学的灵魂,也应成为学校改革的基础。在佐藤学看来,教育改革这场“静悄悄的革命”,就是通过在学校实施“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学习”,创造以“学”为中心的教学,创造以“学”为中心的课程,进而将学校发展成为一个学习的共同体。
新课改以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提倡“学”为中心的教学,倡导放手学生,至于如何“放”,“放”到什么程度,可谓众说纷纭,也令人无所适从,一度陷入困惑与迷茫之中,佐藤学先生这种三位一体的对话理论,犹如指路明灯,使我看清了课堂教学应努力的方向。
课堂应充分利用学具、教具等媒介活动,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中,触动思维,与事物对话。在此基础上,通过看书以及生生、师生之间互动交流,与他人对话,达成某种程度的共识。最后,进行梳理反思,与自我对话,提升认识,有效进行建构。课堂上。每一个新知识的学习都应该遵照这种三重对话方式,收放自如,扎实推进 ,从而促使学习真正发生。
当然,对话,这种应对行为,是从倾听开始的。反观自己的课堂,也经常组织小组交流,可多数时候,会隐隐觉得课堂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已经陷入低效甚至无效的表演。原因何在?佐藤学先生一针见血地指出:“善于学习的学生通常都善于倾听的儿童,只爱自己说话而不倾听别人说话的儿童是不可能学的好的……学习,从身心向他人敞开,接纳异质的未知的东西开始,是靠‘被动的能动行为’来实现的行为”。可以说,在对话交流中,倾听能力尤为重要。倾听是学习的基础,是学习的重要行为。
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尤为重要。倾听,不是简单的接受,而是具有“被动的能动性”。通过聆听,触发思考,让思维动起来,从而发出自己或认同,或质疑,或顿悟的声音,来生成有效的对话。
我的课堂我做主。在我主动用佐藤学先生的三种对话理论指导我的课堂教学,反思我的课堂教学,进而不断完善我的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课堂教学效益有了明显提升,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三重对话理论日臻成熟的运用,也让我拥有了更多的教学自信,塑造出更为理智的教学风格。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对佐藤学先生提出的三种对话理论,在学习研读了怀特海的“浪漫、精确、综合”三阶段教育理论,以及皮亚杰、维果茨基的发生认知论等一些理论专著时,我也对其进行了相互参照,相互对话。在“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理论互动中,我也对其愈加理解和领悟。
可以说,《静悄悄的革命》对我的教学,来了一场静悄悄的革命,希望这种革命能在更多的课堂上静悄悄的地发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