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就是在酒桌上的谍战风云。
月薪多少啊?工作环境好不好?还没找男朋友啊?吧啦吧啦……端着酒杯的手觉着有千斤重,您倒是喝呀……
大部分人的年都是在七大姑八大姨的吐沫星子中度过的。
初四舅舅家聚餐,小辈的兄弟姐妹们去给长辈敬酒。轮到我的时候,舅舅突然说“最属你小,也属你会说,老舅听听你说点啥”,我举着酒杯表达了我内心最诚挚的祝福“希望长辈们身体健康,开开心心的”,没有过多的华丽辞藻,那是我内心深处最最殷切的希望。
舅舅说道“嗯,多吃豆腐少说话”。他见我盯着他看,又补充了句“豆腐营养高,少说话错误少”。回到自己的位置,想着舅舅的话突然有反省自己的冲动。
没错,在家族这边我是被大家公认的还算得上是会说“漂亮话”的人。从小时候起,说什么内容都可以一句话切入正题,比较有“眼劲儿”,而且反应快,所以还算深得长辈们的喜欢。
从小就希望被夸奖,而且希望自己做的每件事都得到认可,所以每次只要是人多的场合都会使出浑身解数去博得关注从而得到他们的赞美。
后来逐渐长大,从看过的书中领略了一些道理,才发现曾经那样聒噪的自己有多令人讨厌,兄弟姐妹中也不乏有讨厌我的人。
于是决定埋葬锋芒——成了现在不冷不热的我。
这几天一直都在想小时候的自己为什么要用说话去博得关注呢,今天突然想通一二。
1,各家父母聚在一起会以不同的方式同别人家的孩子作比较,我为了自己的优越感
2,各家父母聚在一起都会从不同的角度夸赞自家孩子的聪慧,我为了给父母长面子
3,渴望得到更多人的认可
闷着想了两天,发现以上三点追根结底都是因为内心世界的贫瘠和内心深处的自卑。越是被比较越是在人多的场合被夸奖,就越会形成这样的心理。而这是中国式教育的通病。
内心之所以贫瘠离不开以下四点:
1,家庭关系
2,成长环境
3,社会影响
4,生活经历
家庭关系是孩子性格形成初阶段最影响深刻的因素,我想在我的成长之路上我最缺乏的应该是被认可被鼓励与被信赖,才会形成如今这样的性格。
当他做一件事的时候,明明知道会失败父母也应该给予鼓励,而不是用打击的言语直接否定他。父母的鼓励是孩子最大的动力。
放下手机多陪陪他,陪他看书,陪他堆积木,还可以和他聊聊自己遇到的棘手问题,他不一定能给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可他会觉得自己是被需要的。父母的信赖是孩子最大的自信心。
他贪玩,他磨蹭,他注意力不集中,没关系,给他三分钟,这三分钟你拖不完地,做不熟饭,写不完一份报告,可是却能让他感觉到安稳。父母的耐心是孩子变勇敢的基石。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请富养孩子的内心,让他健康快乐的成长。
突然很感谢乐嘉老师的性格色彩,以及曾经的NDO培训,还有曾经看过的书,教会了我洞察自己的觉悟和摒弃固有思想的能力,慢慢跳出过去的深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