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条陆地上的鱼
1.
俗话说: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有生就会有死,生与死,这是自然界的一个转化规律,没有人会因为害怕就可以躲避的掉。不过是间隔期限不同,结束的方式不同罢了。
对于死亡二字,我们大部分人都是十分忌讳的,人人避而不谈因为它很晦气。
自己也是一样,每每想到死亡二字,便心生一阵阵恐惧,这种恐惧感不是因为真的害怕死亡,而是觉得当这样一件事情真的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时候会是怎样。正所谓预知比未知更加可怕,基于此便也不敢细想。
哲学界有一句话叫:向死而生!
起初并没有理解这是什么意思,不懂得为什么会叫向死而生,难道我们每天活着就是为了有一天可以走向死亡吗?如果真是这样,那我们每天存在还有什么意义呢?
可是,后来慢慢的理解了,接受了。的确,我们每多活一天其实不就是离死亡更近一步了吗,我们的生命都会达到一个终点的,我们多朝它走一步,便离它近一步直至真的到达。这可不就是向死而生吗。
哲学和我们所知道的佛教与道教,其实是有很多相似和共通之处的,都很讲究一个悟字。只是你很难就开悟到哪个境界,所以就很难理解其中的深意。这也是人面对很多同一问题所产生不同思想的缘由所在。
但不管怎样,由生到死,便是一个人的一辈子。
2.
自己第一次真的面对死亡,是在十岁出头!
外公外出经商,发生车祸意外身亡。那时的自己还小,对死亡二字不明所意,只是母亲告诉我,以后的她没有爸爸了,以后的自己没有外公了,她哭泣的样子至今还留在自己的脑海里,挥洒不去。
自己面对的第二次和第三次死亡,是自己爷爷和奶奶。
二老一生勤劳质朴,养育众多儿女,虽然磕磕绊绊,虽然没有大富大贵,但是也至少衣食无忧。
那时自己还在上高中,记得我爸接我回去的第一句话就是,再去看一眼爷爷和奶奶,以后就再也看不到了,我浅笑似的听着,他也浅笑着说着,只是我们彼此都知道,其实我们的内心都已经泪如雨下。
如今,多少年已经过去了。有谁还会时不时的想起他们,有谁还能想起他们在生前的模样,有谁还会知道他们也曾是别人的子女,别人的爹娘,又有谁还会知道,这个世界其实他们也曾经来过呢。
时间就是这么简单,慢慢带走你所看到的,所想到的,所知道的一切。
每年的清明去看望他们,看到的都只是一抔抔黄土,一簇簇杂草。看着这些,你会瞬间就明白,他们就这样永远的消逝了,尘归尘,土归土,来自于自然,最后也归化为自然。
就像我外婆常说的那句话,人都是泥土做的,所以最后也会和泥土融为一体,能一直陪伴守护他们的也只有泥土。
他们来过这个世界一遭,却也像是从没有来过一样,每每一想,便会油然而生一种厌世之感,不知道我们每天活着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一切都像是一种虚幻,你竟可以看得见,但却总也触摸不到,不知道它的有无,也不知道它到底存在于哪里!
想到千百年前的庄子,妻子离去时,竟鼓盆而歌。我们无法理解,却也能够理解。
由生到死,本就是一个人的宿命。它不过是比你更快的走到了那个终点而已,一切皆是顺应自然之事,即是此,又有何悲伤可言,我们终究也都是会有那么一天的。
庄子比我们更加看透了这一点,所以以喜送之,岂不是比一味的悲伤来的更加的纯粹和真实。
人的生死之间,便是其生命的长度,到头了就是到头了,悲与喜也从来就改变不了这个逻辑的本质。
3.
美国著名科学家富兰克林有一句名言:死于25岁,埋葬于75岁。
正如那句话所说的:在这世上每个人都会死,但是不是每个人都活过。
可是,怎样才算是真的活过呢,你所认为的活法就一定是对的吗,就一定是活着的本质吗?我想没有人知道真正的答案,所以他们也仅仅只是推出一个选项供人们作为参考。
而我们会如何看待生死,我们就会怎样看待这个世界,看待我们的生活,看待我们身边的人和事,它是一种心灵的考究。
老子的道德经里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也许,我们本来就是不存在的,所以,最后也会回到那个不存在的地方去,这便是它的归宿和使命。从无到有,再从有到无,被这个空间拉扯感刷过一遍之后,便是生命的生死交接之处了。
生与死的间隔,谁也不知道是多长。哪一天它停止延长了,便是某个人的一辈子。你的肉体便会随之消失在这个世界里,怀念和哭泣,悲伤和不舍都只是短暂的,消逝才是永久的。
没有人会永远悲伤,也没有人会永远铭记彼此,因为我们都会永远离开,离开这个世界,离开这个不会给你任何答案的地方。
4.
最近看新闻,有很多艺术家都一一离我们而去,说相声的,唱歌的,演戏的等等,有寿终正寝的,也有其它各种原因导致的。总之,他们都走到了自己人生的终点,他们在和我们告别,和这个世界告别。
这些人还是因为对社会有贡献,或者因为特殊身份才被报道出来被人所知的。可是细细一想,我们所不知道的还有多少人啊!人来人走,本就顺法自然,知道或者不知道都不是那么的重要,来之,便顺之。
生命本就短暂而脆弱,每一天都会有新的灵魂来到这个世界,每一天也都会有新的灵魂离去,一代人总是会送走另一代人,今天我们送走了他们,明天我们就会以同样的方式被他们给送走,没有谁会被饶过的。
最近,也有几个同事和朋友遇到了这种亲人离世的哀事,有难过,却没有那种心思竭力的悲伤。
本想客套一下让他们节哀顺变,却不想他们早就看开了这样的事情,他们能理解,他们也更加可以接受,悲伤和哭泣只是暂时的,生活还要继续,送走了他们那一程,就要接着回来走自己的这一程,能够如此甚好。
死亡,也许是最好的发明,它让所有的一切都有了同一个终结点,不论你是谁,你做过什么,贫穷或者富贵,它把你们归咎于一处,变幻于无形之中。
生又何欢,死有何惧,人类走到今天,便是生死的无数次变换交替,而这样的循环反复,还将一直进行下去。
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