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任何人来讲,时间的分配大概都可以划分为工作、业余、睡觉三个部分。工作必须去干,睡眠必不可少,而唯一可以自由支配的,就只有业余时间了。不知道大家想过没有,我们究竟该如何利用好自己的业余时间呢?下面我们就共同探讨一下这个话题。
一、人的差别在于业余时间
大家知道,时间就是金钱。业余时间,同样也是一笔不可忽视的财富。哈佛有一个著名的理论:人的差别在于业余时间,而一个人的命运决定于晚上8点到10点之间。每天晚上挤出2小时用于学习、阅读与思考,坚持几年,你会发现,你的人生将与以往大不相同。
说到时间的重要性,请大家和我一起看:
(一)一组数据。
有一家银行,每天早上向你的帐户拨款86400元,在这一天可以随心所欲,想用多少就用多少,想怎么用怎么用。条件只有一个:剩下的钱不能留到第二天再用,也不能节余归自己。前一天的钱你花光也好,分文不花也好,第二天你又有86400元。请问:我们该怎样花这笔钱?
刚才大家都说了,当然是每天全部取出来才是最佳选择。估计大家会琢磨,哪有这种好银行。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一个银行,那就是“时间银行”,每天早上它总会为你的账户存上86400秒。一到晚上,也会自动把你当天虚度的时光全数注销,没有1分1秒可以结转到明天。拥有这样的一笔财富,我们怎么可以视而不见?又怎么可以随意处置?这个问题恐怕需要我们花点时间来考虑。
有人统计了一下,按83岁计算,一辈子,只有短短的三万天(83X365=30295),可见,人生是多么的短暂与宝贵。
美国有专家做过这样一个调查,一个人如果活72岁,他一生的时间是这样度过的:睡觉20年,工作14年,吃饭6年,生病2年,文体活动8年,闲暇时间22年,这只是个平均数,可见人生的闲暇时间占到了三分之一。
有人说,“我也想利用好时间,可是现在工作这么紧张,每天两眼一睁,忙到熄灯,哪来的时间和精力啊。”的确,对于我们上班族来说,每天的工作生活安排的满满的,永远有做不完的事情、干不完的工作。但是真的没有一点儿时间吗?有个老外教授上课的视频,当杯子里装满石头、沙子、啤酒时,分别询问学生杯子是否满了。这个实验告诉我们,无论我们工作多满、时间多紧,只要你想挤,时间总还是有的。
1代表每一天的努力,365次方就是一年的365天,1.01表示每天多付出一份努力,0.99就是每天退步了一点。我们可以看到,每天进步一点,一年后,你将脱胎换骨!若是不求上进,一年以后,你将原地踏步;而每天退步一点,一年后你将“1”事无成,“1”无是处。中国有句俗语: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这个公式也告诉我们,起跑领先一小步,人生领先一大步。
(二)两个法则
加拿大心理学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提出了一个理论——一个人在任何领域取得的成功都跟天赋无关,只跟练习的时间长短有关。一般说来,一个人如果想在某一领域取得成就,他就必须练习10000小时以上。打个比方来说,如果你喜欢打乒乓球,并想成为世界一流的运动员,你就必须苦练10000小时以上。这就是“10000小时”法则。
证明“10000小时”法则的方法也很简单,就是统计学中的归纳法。比如,比尔·盖茨从七年级开始,到大二退学创办微软公司,这期间盖茨持续编程达七年之久,远远超过10000小时;飞人刘翔,他从七岁开始苦练,不知跑了多少个10000小时,汗水流了几吨,才成为了亚洲飞人。还有很多例子,大家课后可以查阅资料论证一下。
19世纪,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注意到一个奇特的现象:一般情形下,结果、产出或报酬是由少数的原因、投入和努力所产生的。原因与结果、投入与产出,或努力与报酬之间的关系往往是不平衡的。如果以数学方式测量这个不平衡,得到的基准线是一个80/20关系:结果、产出或报酬的80%取决于20%的原因、投入或努力。这就是著名的80/20法则。这一发现在当时引起了世界性轰动,人们开始普遍关注周围世界的不平衡现象,惊奇地发现:20%的人拥有80%的财富,20%的员工创造了80%的价值,20%的时间完成了80%的工作……
80/20法则说明,人如果利用最高效的时间,只要20%的投入就能产生80%的效率,相对来说,如果使用最低效的时间,80%的时间只能产生20%的效率。所以一天头脑最清醒的时候,应该放在最需要专心的工作上。
80/20法则还说明,在任何一项工作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为20%,其余80%虽为大多数,却是次要的,最重要的事情(主要的少数)应该先做,而不是先做那些次要的事情。就象老外视频中的实验,如果你不先将大的鹅卵石放进瓶子,你以后永远没有机会再把它放进去。
(三)三个故事。
两个和尚挑水吃:从前山上有两个和尚,一个在河东,一个在河西,两人每天都会到河边打水,久而久之,两人成了好朋友。时间过了五年,突然有一天,河东的和尚没有下山挑水,河西的和尚心想,他可能睡过头了。哪知第二天,第三天,河东的和尚,还是没下山挑水。一个礼拜后,河西的和尚担心河东的和尚出现意外,便决定到河东去一探究竟。到了以后他看到河东的和尚竟然正在寺庙里悠闲地打太极拳,于是他好奇地问道:“这么多天你都没去打水,难道就不渴吗?”河东的和尚把他领到了后院,他惊奇的发现那里居然有一口井,这时候河东的和尚说:“这五年里,除了平时打水做功课外,我就在这里挖井,现在终于挖好了,再也不用浪费时间跑到山下去打水了。”这正是“白天挑水图生存,业余挖井谋发展。”
20世纪初,在数学界有这样一道难题,那就是2的67方-1的结果是不是人们所猜想的质数。要知道,那个时候还没有计算器,更别说计算机,只能靠人工手算。很多科学家都在努力地攻克这一数学难关,但结果并不如愿。1903年,一位叫做科尔的科学家通过运算论证,成功地证明了这道难题。人们在惊诧和赞许之余,问科尔道:“你论证这个课题一共花了多少时间?”科尔回答:“三年里的全部星期天”。我们做一下对比,科尔教授三年内所有的星期天,每天按工作八小时计算,那么就是1252小时,刚才,我们在前面一组数据中讲到,一个义务兵,两年内业余时间900小时。这组数字对比后所产生的疑问是不言而喻的。这正是“礼拜天忙充电,有作为该点赞。”。
同样,临床医学的始祖——加拿大医学教育家奥斯勒也是利用业余时间的典范。奥斯勒对人类最大的贡献,就是成功地研究了第三种血细胞,他在多家大学、医院和学会任职,为了从繁忙的工作中挤出时间读书,他给自己定了一个规矩,睡觉之前必须读15分钟的书才入睡。不管忙碌到多晚进卧室,哪怕凌晨两三点钟,都坚持这一习惯不改变。可别小看这15分钟,我计算了一下,就一般人的阅读速度而言,一分钟读300字,15分钟便能读4500字,一年将读162万字。按一本书8万字计算,每天读书15分钟,一年就可以读书20本。这个读书量可不低,要知道,2014年我国人均纸质阅读量仅4.56本。而奥斯勒整整坚持了半个世纪之久,一共读了8200万字、1100本书,这正是“15分钟莫小视,积少成多办大事”。
网友评论
https://mp.weixin.qq.com/s/weGj3Nfcp9IAPP5LX63C_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