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衢州18岁少年方正天火了,虽然数学只能考十几分,但他的爵士鼓成绩永远是第一,结果被美国麦克纳利史密斯音乐学院录取。上帝关上了他的一扇窗,却给他打开了一扇门,还附赠了飞机票!
小伙子人很谦虚:“我文化成绩并不好,但我喜欢爵士鼓,我想成为一个能影响别人的创作型鼓手,我会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瞧,一颗音乐之星正在冉冉升起。
父亲在接受采访时,更是化身段子手,称是家族遗传,"他爷爷弹了一辈子的棉花,弹得很有节奏"。我不经想到抗战喜剧《巧奔妙逃》里的老幺,日军俘获了他弹棉花的弹弓,以为是单弦琴,逼着老幺演奏一曲。结果老幺和同伴灵机一动,弹唱了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弹棉花》,日军齐声喝彩,赞为音乐家。看来我得回去问我爷爷我没音乐天赋是不是他没弹过棉花。
实际上,他的父亲也一直是他坚强的后盾,不仅全力支持儿子学习爵士鼓,为了让儿子更好练鼓,还在相邻小区买了个地下车库,地下车库隔音效果好,鼓声基本不会扰民。正是父亲的不抛弃,不放弃,不动气,不小气,才成就了孩子今朝的争气。
这样偏才逆袭的例子不胜枚举,几乎每年都会出现这么几个。往前追溯,臧克家、罗家伦、钱钟书都是数学很差,但是文科很好被破格录取,后来成为一代大儒(数学果然是大杀器!)。那么偏才的春天到底在哪里呢?偏科厉害的学生究竟是补短还是扬长呢?
钱钟书先生偏科等于偏才?不存在的!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偏科跟偏才毕竟是两个档次!偏科的“偏”是就各个学科相对而言,也显示了孩子各个领域的能力差异,并不是说在那些稍显优势的学科上就是“才”了。
能像满舟,吴晗,罗家伦这样偏才偏到人尽皆知,而且还能得到高等学府的欣赏、承认及接纳的又有多少呢?如果我们的广大中学生们真的因为这个特例,默许自己“顺其自然”地放弃学科的平衡学习,盲目追求所谓的偏才境界,这样的做法未免冒险了点,甚至有点痴人说梦。谁能肯定自己在某学科上的一点拔尖,就一定能成才?万一一招不慎,偏才没当成,却成了“瘸腿”的庸才,到时候该怎么办?
我身边有一些偏科很厉害,某几门文化课很糟糕的同学到了高中突然变成了“艺术特长生”,学习美术啦,声乐啦等等,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他们这个特长不是特长,是因为艺术考试文化分录取分数低一些。这些转学艺术的同学大学毕业后几乎没有一个干本专业的,他们的就业状况不比一般学子更出色。
这个例子也许不是特别恰当,但是我们不要鼓励偏科、更不要炫耀偏科!
特长“小王子”,弱项“小跛子”的孩子怎么办?
很多偏科生爱举钱钟书,吴晗等的例子。这些大师之所以数学或英文考0分,是因为他们此前基本或根本没有学过相关内容的缘故。
但是,在近一个世纪之后的今天,我们就不能再用同样的眼光和角度去看待同样的问题,否则就是刻舟求剑。一个世纪以前的学生在大学入学考试中数学或英文考0分并不稀奇,但今天,一个经历了12年教育的学生在高考中数学或英文还考0分,那就真的是稀奇了。至少说明他(她)没有学习或不具备学习能力。
能接纳并学习自己不敢兴趣的东西,哪怕自己不擅长,也尽力去做好,这种态度和能力在当代社会越来越重要。
当然,以上是一些普遍领域。在一些特殊领域,比如绘画,体育,专业性很强的科学技术领域,往往做出最大成绩的那些天才,都是偏才。我有一个同学就是非常喜欢机器人,高中的时候拿了很多机器人比赛的奖项,而他的语文成绩几乎次次只能及格。最后他因为自己的专才被某985学校降档录取。
其实,对于偏才的录取一直都有。例如今年清华推出“A计划”和“B计划”的组合拳,列入“A计划”的“偏才”“怪才”将有望以一本线甚至更低的分数录取。但前提是,你的专长一定要出类拔萃!
所以,针对中国目前仍然是应试教育主导的大环境。我个人对偏才的建议是:如果你破釜沉舟,下定决心发展一门专长,可以去参加一些比赛,看看自己在这个领域能不能做到鹤立鸡群。如果只是中上,那还是不要轻易冒险,多花些时间和心思在“补短”上。
机器人比赛中的学生给人才多一点路!
不管偏才还是全才,都是人才!
其实,才就是才,既无所谓偏,也无所谓怪。之所以有一个偏和怪的概念,是因为有一个不偏不怪正常的参照系的存在。参照系换了,结论自然就变了。如果社会上对人才的评价标准只有一个,只有这个唯一的标准是参照系,那么,不符合这个标准的,就会被认为是偏和怪的。
就像成功的定义有很多一样,人才的定义也应该有很多。不是谁赚钱多就是成功,不是谁高考分数高就是人才。我们应该改变我们对于人才的死板概念。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句话在社会上得到了大家的广泛赞同,可是在教育中,却往往被轻视。
除了对人才的观点的改变。我们在对偏才的录取和培养上也应该多动动脑子。比方说德国的职业教育,使得很多有一技之长的技工比白领拿的薪水还要高,可是我们的职业教育与之相比就落后很多,陷入一种“专不专,全不全”的尴尬中。再比如说我们的高校录取政策,确实有像清华的“A计划”这样的特殊录取政策,可是放眼全国还是很少,很多时候一些高校的推荐制还是向“全才”全面倾斜。
因此,在我看来,最主要的不是论证全才和偏才哪个对社会更有利,而是在于我们社会有没有足够的舞台和机会让他们百花齐放!一个金子如果遇不到发现者,何谈“总有一天会发光”呢?
德国发达的职业教育我们常说,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可是抓不到老鼠就不是好猫吗?会抓鱼的,会爬树的,哪怕会卖萌的都可以是“猫中的战斗猫”!我们为方正天这样的爵士鼓偏才喝彩,我们更希望有一天这样的偏才能被我们自己的音乐学院录取,在我们的舞台上奏响精彩乐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