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如是尺牍(引二)

作者: 楼溪月 | 来源:发表于2018-03-12 23:10 被阅读75次

“华亭无非桑下恋,海虞初有蜡迹踪。

汪伦老去风情在,出处商量最恼公。”

        王国维评论尺牍的第二首,华亭,以前上海松江府下面的华亭县,松江别称就是云间。“华亭无非桑下恋”,无非就是王国维都这段感情都看轻了。这段感情就是《柳如是别传》里,陈先生论述的柳如是和“云间孝廉”的关系,也就是说和陈子龙的感情。他说柳如是和陈子龙也就桑下三宿之恋。“桑下恋”就是桑下三宿之恋。《后汉书.襄楷传》“浮屠不三宿桑下,不欲久生恩爱,精致之也。”本指出家人,为了让自己专心,经常行脚,勿生贪念。也就是说,不经三宿便已离去,表意为,无爱恋之心。“海虞初有蜡迹踪”“海虞”指的是常熟,这句诗讲的就是柳如是过访半野堂。《河东君传》说“崇祯庚辰东,(柳)扁舟访宗伯,幅巾弓鞋,着男子服,口便给,神情洒落,有林下风。”指的就是这样。《尺牍》三十通也有“黍谷之月,遂蹑虞山。南宫主人,倒屐见知。”可见钱谦益是多么的重视她。另外静安第三首诗也提及“幅巾道服自权奇,兄弟相呼竟不疑。”而“汪伦老去风情在,出处商量最恼公”这两句的意思是,汪然明虽然老了可是风情还在。用汪伦来比汪然明,我想应该是强调柳如是和汪然明的关系,就是李白那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的友谊。汪然明,杭州商贾,晚明那会,江南思潮起伏,学术氛围浓厚,尤其是像扬州,南京,苏州,杭州这一带,商贾也不免附庸风雅,汪然明曾散千金,杭州文人墨客莫不与之亲近。柳如是也曾经在其西湖边的小楼里暂住,同游画舫,柳如是《湖上草》就是那个时候写就的,柳如是那是20出头,也曾托汪然明介绍江南才子给她,汪然明人事最胜,结识颇广,但是给柳如是这样的奇女子介绍婚配之人,也是挺苦恼的。所以“出处商量最恼公”。后来,汪然明去世,钱谦益为其写墓志铭,有“西陵油臂之妓,北里雪衣之女,靡不擎箱捧席,倾囊倒芰。”可见汪然明的交际,及其为人。《尺牍》第四通:“某翁愿做交甫,正恐弟乃濯缨人而。”等类似的话语,尺牍中,柳如是诗词中也多次提到。可见柳和汪的交情颇深。

微信公众号:九公子的山河愿景

相关文章

  • 柳如是尺牍(引二)

    “华亭无非桑下恋,海虞初有蜡迹踪。 汪伦老去风情在,出处商量最恼公。” 王国维评论尺牍的第二首,华亭,以...

  • 柳如是尺牍(引三)

    一:必也正名乎?林雪为之序。 林雪,字天素,福建人,晚明名妓,颇有才名,工书画。寓居杭州,同游者有王修微,...

  • 柳如是尺牍(引一)

    王国维在1920年写了《高欣木舍人得明季汪然明所刊柳如是尺牍三十一通并己卯湖上草为题三绝句》的一组诗。也就是他从一...

  • 《梦断秦淮》

    那夜,江南的春季烟雨朦胧,夜无眠,秉灯于陋室一角,手里一卷诗词,那是柳如是的《尺牍》。窗外笙歌绵绵,透过都市的霓虹...

  • 答谢亲家尺牍(二)

    爱上书法后,是会上瘾的,临摹古贴的同时。总是忍不住想创作。 明明知道自己的水平根本不适合所谓创作。还是写了,献丑。...

  • 《我也有过小时候》亲子共读第6天p90_108

    尺牍 【拼音】: chǐ dú 【解释】: ①古代书写用的一尺长的木简:谁谓情可书,尽言非尺牍。 ②书信:亲笔尺牍...

  • 东晋 王羲之《平安帖》

    行书《平安帖》为东晋王羲之书写尺牍作品。所谓“尺牍”就是信札、书信、文辞或墨迹,为长一尺的木简,尺牍的规格...

  • 尺牍

    敬惟台启: 重馆用虑,晤言沃诚。区区敝社,驽步敢竭。乃兹纪彼南山有灵,风骨垂尘。堂奥不足发露,湛润适可授怀...

  • 满纸柳香

    近日关注“柳学”,购《柳如是集》、《柳如是事辑》、《柳如是别传》。 前两种浙江美院出版,系后一种的补遗。前...

  • 千年芳魂应犹在,人间再无柳如是

    柳如是,秦淮八艳之一。明万历十四年,柳如是出生,其后被辗转贩卖,幼年飘零。崇祯元年,江南名妓徐佛收养柳如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柳如是尺牍(引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cqaf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