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随笔散文全正能量写手交流
那位卖菱角的大姐给我们的启示

那位卖菱角的大姐给我们的启示

作者: 若水时光 | 来源:发表于2019-07-22 23:34 被阅读2次

    有次和朋友逛街,在菜市场碰到一位卖菱角的大姐,笑容很憨厚朴实,我们买了她的菱角,临走她跟我们打招呼,笑容发自内心的简单、灿烂。朋友说:有时候常常想,类似卖菱角的大姐这样,就能活得很不错,心地单纯,没有太多欲求,累得也没时间纠结或者抑郁,生活就很踏实很欢喜地度过。

    和朋友相视一笑——哈哈。我们有时候度过了太多“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时光。

    笑的是我们自己。谈婚论嫁的时候有句话讲高不成低不就,为人做事感觉也有一种状态——“上不去,下不来”。有一些生活阅历、教育背景、工作经历,这些不大不小的经历,有时候反而成为了内心的凭恃和阻碍。社会学上有个词叫社会分层,不少社会学者也用很多观察或者社会实验证明,类似教育背景、职业背景的人容易形成小圈子,有类似的兴趣爱好、消费习惯、社会关系网络等等。

    社会心理学上同样有个词叫贴标签理论,通过对他人给予一种简化、抽象的评价,进而对他人进行印象管理。“贴标签”常常会导致“污名化”,即对一类群体进行甚至是不实的概括,并且这种概括不能变化。

    当然,分层管理的社会,某种程度上,是有利于整体结构的稳定的。

    这里不探讨社会学上的名词,绕了一圈想说的是:一种概念和意识常常是一种桎梏,比如我们认为这是个圆球,绝对不可能把它当方球去使用,就排除了它作为圆球之外的若干种使用可能。

    但观念和意识常常是不断加固的,因为人需要用不同的概念去清晰标记人事物,这种概念意识越清楚,越能清晰标记;但由此也带来另外一种可能——就是我们被这些概念锁死,被种种标签圈住,最后连自己都成了符号和标签,唯独没有了自己。

    实际上,一颗灵活的心,是不应该受任何标签所限制的。

    比如,一根筷子,在三岁孩子的眼里,可能就是一座桥;一把火加一把火,也不是等于二,而是更大的一把火。

    所以,当每个人的标签和别人的标签互相碰撞,意识产生撕扯时,就想想筷子和桥的故事吧。我们放下的是撕扯的无谓的痛苦,放下了对个人意识的深重执着,但最终拥抱的是——没有约束的、没有障碍的世界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那位卖菱角的大姐给我们的启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cxnl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