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米芾书论小悟

作者: 乘文游心 | 来源:发表于2022-03-21 07:32 被阅读0次

学习二王一路的行草,都绕不开米芾。在“宋四家”中,用现在的眼光看,说米芾是“专业型”的书法家,似乎不为过。苏、黄的文章、诗词冠古今,影响之巨,米芾没有可比性。但仅在书法上的成就,米芾留下来的作品以及集古创新的精神,彪炳书史,绝无愧色。

米芾在《海岳名言》里,讲过他对书法的态度:“学书须得趣,他好俱忘,乃入妙,别为一好萦之,便不工也”。他讲了“书工”的两个前提,一是“得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切艺术要想成功,必由趣而痴,达到忘我的境界,才能成功;二是“他好俱忘”的专一,“入妙”,必须要专一,才能由浅入深,达到常人不能及的高度。当然,成功的条件还必须下苦工夫。他还说:“一日不书,便觉思涩,想古人未尝片时废书也。”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米芾也是笔不离手,通过对古人的精准临习,而能说自己的字是集古字,这是需要极大勇气和相当自信的。

米芾在《自叙帖》中,谈了自己的学书经历。受到深刻影响的有五个人:颜真卿、欧阳询、沈传师、段季展、褚遂良。其中,沈传师、段季展书迹现在已不多见了,而欧、褚、颜都是耳熟能详的唐代大家。米芾对颜真卿行书评价最高,却把颜楷贬到一无是处。米芾早期行书,如《苕溪诗卷》明显可看出欧书身影。他自己说“慕褚而学最久”,其实,颜真卿也是褚书的追随者。米芾也正是由褚而入,打通了二王一脉行草。

当然,米字最为得势。所谓米芾的卑唐,而慕魏晋书风,其中心也在一个“势“字。传世的王献之法帖,多是老米的临本。连绵起伏,振迅天真。黄庭坚评论说:“书家笔势亦穷于此。”米芾认为:“真字甚易,惟有体势难,谓不如画算匀,其势活也。”他还说:“章子厚以真自名,独称吾行草,欲吾书如排算子。然真字须有体势乃佳尔。”这是老米心里认为好的楷书标准。作行如楷,作楷如行,在米芾这里得到诠释。集古成家的米芾,即使单论楷书,也毫无逊色。只是他太爱行草书,所留下的楷书作品太少了。

现在,书法的学习已经打破了书体的界限,楷书、行草、篆、隶都可以入门。有的人不写楷书,直入狂草。我以为,图快图强是一种急功近利的表现。写行草书,有楷书功底肯定没有坏处。反之,没有正书功底,行草绝高不到哪里去。

相关文章

  • 读米芾书论小悟

    学习二王一路的行草,都绕不开米芾。在“宋四家”中,用现在的眼光看,说米芾是“专业型”的书法家,似乎不为过。苏、黄的...

  • 双11 买啊买

    听完课,刷一遍米芾,这时候了。 购物节,诸多优惠,想买的顺手都买了。 大多与书法相关,宋元明清段的书论,创作相关的...

  • 只有在高兴的时候才可以作书吗

    只有在高兴的时候才可以作书吗? 文:读美者 读美者《解书》: 中国历代书论,今用导释。 历代书论,何止论书。 只有...

  • 老师讲解~自然天趣

    米蒂的书论。题目是自然天趣的崇尚者。米蒂,是湖北人,湖北襄阳的人,他是宋代·四大家之一的米芾,排第三,他的书法,主...

  • 读文小悟

    1.教师始终要有一个原则放在心里,那就是万不要为了炫耀师者的所谓优秀,而遮挡了学生生长的路。即使这条路上,他们走得...

  • 读《大学》小悟

    原来,我只是知道四书是《大学》、《论语》、《中庸》、《孟子》。可是,哪一本经典也没有完整系统读过。近几日开始读《大...

  • 读文小悟

    晨起,读文友平平之文,她在文中提到,一次她在面食店,听到店主的儿子问她母亲要钱的话题。 那个儿子说“妈妈,你孙子过...

  • 读文小悟

    “什么都不期待的时候,反而一切都顺利了,落落大方,好好生活,好运一定与你撞满怀。”我不记得是在哪一本书里看到这段话...

  • 读文小悟

    今天在某大号,看到一遍文章很扎心,题目是《人啊,千万别把自己当回事》,作者把这个题目的观点写的很入心。 我们职场或...

  • 蔡邕书论赏读

    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若迫于事,虽中山兔豪,不能佳也。夫书,先默坐静思,随意所适,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米芾书论小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cyzd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