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天写1000字古代文化今日看点
陈平的反间计是怎样起作用的(读史系列)

陈平的反间计是怎样起作用的(读史系列)

作者: 正言锋语 | 来源:发表于2017-04-15 23:37 被阅读720次

车上与女儿一起听《资治通鉴》的解读版,其中讲到秦末楚汉相争时陈平用反间计离间项羽与其谋士范增的故事,对其中关于陈平反间计是如何起作用的进行了探讨,颇有意思,遂整理成文字。

我们先来看看《资治通鉴》中关于这则故事的叙述——

汉王谓陈平曰:“天下纷纷,何时定乎?”陈平曰:“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钟离昩、龙且、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大王诚能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汉王曰:“善!”乃出黄金四万斤与平,恣所为,不问其出入。平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宣言:“诸将钟离昩等为项王将,功多矣,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欲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项王果意不信钟离昩等。

夏,四月,楚围汉王于荥阳,急;汉王请和,割荥阳以西者为汉。亚父劝羽急攻荥阳;汉王患之。项羽使使至汉,陈平使为太牢具。举进,见楚使,即佯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进楚使。楚使归,具以报项王,项王果大疑亚父。亚父欲急攻下荥阳城,项王不信,不肯听。亚父闻项王疑之,乃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请骸骨!”归,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故事前后不到四百字,内容也比较简单,稍稍为小孩子讲解一下即能明白。和女儿探讨的症结在于,很多解读版都把这段文字作为项羽不能做到“用人不疑”的反面教材,指出范增被项羽尊为“亚父”,且辅佐项家数代,到最后竟然被陈平一条手法拙劣的反间计给离间了,说明项羽这个人不会用人。

向时,我自己在读这段文字,同样读到过类似的评论,说刘邦知人善任而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似乎问题都出在项羽一个人身上。然而,今天再细读这段文字,发现其中却有不少问题。

问题一,原文记载“项羽使使至汉,陈平使为太牢具。举进,见楚使,即佯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进楚使。楚使归,具以报项王,项王果大疑亚父。”也就是说,陈平对项羽和范增的反间计竟然是通过一名使者来实施,这是不合常理的地方。项羽的使者即便再受项羽信任,总不会超过项羽和范增的关系吧。试想,我们自己是那名使者,遇到这件事情会怎么处理?回来直接报告项王的后果是确定和可预测的吗?这样一桩小事,首先项羽会不会引起重视,很难说;即便引起重视了,也可能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如原文般“项王果大疑亚父”,一种是项王为表示对范增的信任,对使者痛下辣手。从逻辑上判断,三种情况“不重视”“疑亚父”“自己被灭口”,最起码是各占三分之一的概率,况且“疏不间亲”的角度来看,使者汇报此事后被“灭口”的可能性更大。因此,从经济理性人的角度来说,使者对这桩收益无法确定的事件,其处理方式是存疑的。

问题二,即便是使者尽忠职守,回来后向项羽汇报了这件事情。那么项羽一定就相信了吗?我们不能把项羽想象成一个弱智,相反项羽凭本事打天下,其智商是没有问题的。这种连我们都能一眼看穿的把戏,我们怎么能够一厢情愿地就认为“能让项羽中记”呢?在“亚父欲急攻下荥阳城,项王不信,不肯听”的背后到底是原因?是从政治的角度出发,还是纯军事性的?

最关键的是问题三,“亚父闻项王疑之,乃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请骸骨!’”这个亚父范增是怎么知道项羽“疑之”的?“疑之”的内容是什么?他自己是不可能去问项羽的,试想把自己代入其中,会发现根本就找不到这样的机会去问项羽。既然闻不到项羽本人,那范增又怎能“怒”去呢?

这三个问题怎么解答,是我们重新认识这段故事的关键所在。如果把项羽定性为中了反间计,那么上述三个问题,显而易见依然是存在的,而如果我们能够提出这样一个假设:中反间计的恰恰不是项羽而是范增,那么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

根据这一假设,我们可以这样推理中反间计的是范增,是他内心首先对项羽不再信任,这种不信任当然是有限度的,在没有什么事件触发的情况下是不会产生作用。但一旦范增怀疑“项羽怀疑他、不信任他了”,那么这种内心的动摇就会加剧。因此,当他听到项羽对他不再信任的传言后,第一反应就是确认了“项羽真的对他不再信任了”,于是,就对项羽说出了“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请骸骨!”的话,这明显不是一个成熟的政治家所说的话,更像是一个孩子的赌气话。我猜,项羽当时听到这句话的时候一定是相当莫名的。

一直以来,中国人的史料记载一直是为我们所自豪的,后代为前朝编史,不仅仅是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资料,更是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象征。然而,随着接触史料的内容越多,会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越来多,《二十四史》也好、《资治通鉴》也罢,曾经被作为信史的典籍,如今看来其中根据写史者的需要编造、逻辑不严密的地方比比皆是。而原因在于这些史书当初编辑的时候,面向的读者不是普罗大众而是皇帝,因此,编史者只不过是要借过去的历史故事来向说明皇帝如何治国,只要围绕这一主旨,史料的真伪、删改就完全没有道德和技术上的压力。而项羽一直是以反面教材出现在各类史籍中的,在这起事件中他同样被作为反面典型传递给后世帝王,就是要让他们知道“必须对人材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相关文章

  • 陈平的反间计是怎样起作用的(读史系列)

    车上与女儿一起听《资治通鉴》的解读版,其中讲到秦末楚汉相争时陈平用反间计离间项羽与其谋士范增的故事,对其中关于陈平...

  • 第332篇 陈平

    【读史日历】(第332篇 陈平) 陈平少时,家中十分贫困,可他又偏偏喜欢读书,尤其喜欢黄帝、老子的学说。陈平的哥哥...

  • 认知一体化~85

    .什么是作用?.‘作用’包括-①起作用-②怎样地起作用-③它怎样地起作用-?①-‘起作用’,即‘是’。②-‘怎样地...

  • 陈平与他的反间计

    话说刘邦自彭城一战被项羽杀得丢盔弃甲,五十万大军死的死逃的逃,不但自己的老爹和老婆成了俘虏,就连亲生儿子也被自己三...

  • 阴谋诡计还是人性本恶?—陈平

    陈平是刘邦身边最高级的智囊人物之一,他的地位仅次于张良。在楚汉战争中,他用反间计离间了项羽君臣,瓦解了楚军的斗志。...

  • 刘邦:打仗这件事,什么都能输,就是必胜的信念不能输

    上一次说到,陈平利用反间计成功的离间了项羽和钟离眛、范增的关系,而且项羽唯一的顶尖谋士范增也离开项羽,并且...

  • 读史,但不唯史

    ——怎样读点诗书 二 史书是人对历史的记载,因而史书的客观性同样不可轻信,所谓读史,而不惟史。 首先我们应...

  • 【古体诗】楚河汉界各逞强

    项羽大军压荥阳,谋从范增捉刘邦。 陈平奇出反间计,军心大乱实堪慌。 贻误战机广武山,乾坤倒转失锋芒。 鸿沟有约分天...

  • 范增为何要离开项羽?陈平的反间计到底有多厉害?

    范增为何要离开项羽?陈平的反间计到底有多厉害? 公元前204年初,楚军多次切断汉军粮道,刘邦被困荥阳(今河南省荥阳...

  • 美国增长的起落

    学好近代史系列之《美国增长的起落》读书笔记 常言道读史可以明鉴,但一直青睐读近代史,尤其是想到关于发达国家近代史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陈平的反间计是怎样起作用的(读史系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dboa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