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婚姻育儿想法
别再提原生家庭的创伤,难道你只是时代巨婴吗?

别再提原生家庭的创伤,难道你只是时代巨婴吗?

作者: 夏初启 | 来源:发表于2016-12-11 22:39 被阅读987次

    01

    对大部分人来说,家是情感的堡垒;对另外的一部分人而言却不。

    他们终其一生在逃离,对原生家庭弃之而去,尘世中寻觅另一半,想要开始崭新的人生,最终却发现所有的背离都逃不过父辈生活的重蹈覆辙。

    为什么?他们总会这样问自己。难道真的是出身决定命运吗?

    弗洛伊德提出,“人的一生总是在弥补童年的缺失。”

    这也是近来大热的观点:“原生家庭对个体命运的影响深远”。武志红老师在《为何家会伤人》中,亦屡屡提到类似观点(不难猜测他是弗洛伊德的忠实粉丝),指出童年时代留下的创伤,会在成年后通过与配偶建立联系来弥补,尽管这种方式通常盲目而失败。

    初碰原生家庭的理论,我也曾恍然大悟,将其视作金科玉律,立即回溯童年,企图从蛛丝马迹中打捞出人生的真相。后来逐渐发觉这种方式徒劳无功且满载负能量。

    佛家有云,人生莫过贪嗔痴恨爱恶欲七宗罪。弗洛伊德派向童年寻求救赎的做法,恰恰占了其中六宗罪,除了爱。

    02

    一个人的成长环境固然会对其人生产生影响,且原生家庭的作用大于其它社会环境。但亦有另一种说法:三十岁前的相貌靠父母给予,三十岁后的相貌由自己负责。

    可理解为:年少时的轨迹是父母手把手教学画下的临摹画,成年后的人生可由自己亲手绘制。一开始,我们会模仿父母的绘画技巧,经过发挥主观能动性,画布上会逐渐呈现自我风格。

    在《为何家会伤人》中,武老师一再强调人在成年后的择偶、婚姻、育儿模式会不自觉地复制原生家庭的模式。而在原生家庭中未获得幸福的孩子,自然难以在成年后组建的家庭中获得幸福。

    这种对原生家庭影响的深入解读,私以为是过度的,实为过度渲染。

    殊不知岁月悄无声息地在我们身上进行着修复手术。大大小小的伤口早已在不经意间痊愈。成年后一味强调、揪出童年阴影,对现今生活毫无益处,相反会因不断地撕裂伤口而聚集无法消除的负能量。

    脱离父母的手把手教学后,我们曾有无数次修正人生方向的机会。譬如,把玩游戏的时间归纳于学习提升,从而收获一份心仪工作;尽善尽美完成上司下达的刁难任务,从而获得升职肯定;坚定踏上全职妈妈的道路,从而获得陪伴孩子成长的珍贵时刻;给爸爸一个拥抱,使爱的表达成为“古板”原生家庭的常态……

    生活中不起眼的小抉择,正是岁月抛来可改变人生的橄榄枝,如果我们视而不见,又有何权利埋怨生活的不公?

    妈妈阻扰你的抉择?别开玩笑了。年过三十仍依仗父辈的指引行走世间,问问自己,是否准备做一辈子的巨婴?

    03

    以上反对意见,基于对原生家庭过度解读的反思,并非反驳原生家庭对个体的影响。不可否认,个人性格多少带着家庭的烙印。但也要清晰地看到,成熟的成年人必须从原生家庭中脱离出来,才能成为从独立、理智、对自我命运具备运筹帷幄的个体;而非将所有失败的缘由归根于父辈的时代巨婴。

    私以为,出身不是决定人生成败的核心因素,个人理想才是。潜意识里想要成为的那个人,冥冥中会牵引你的前进方向。

    也许你要反问,我想要成为李嘉诚,可现在仍是风霜露宿三餐不饱。注意,理想不等于妄想。

    也许你还要问,生活已经够匆忙劳累,我没有时间去追逐理想。嗯,那你终将成为放羊娃。

    武老师也屡屡谈及潜意识,他认为人的潜意识在婴儿时期已形成,原生家庭的生活模式将影响终生。颇认同他在书中的观点有二:夫妻关系应始终处于家庭关系的第一位;儿子(丈夫)是婆媳关系的关键人物。

    这两个观点并不新颖。换作婚姻育儿专家的流行说法,应是:爸爸爱妈妈是最好的家教;哪有什么婆媳难题,只不过是婆婆、儿子(丈夫)、媳妇的三角关系。

    这两个问题是相通的,夫妻相爱的家庭,较少几率发生婆媳冲突。若果公婆相爱,婆婆的情感在夫妻间得到了充分满足,无需通过排斥儿媳妇、依赖儿子获取;若果小夫妻相爱,丈夫自然会得体维护媳妇,使之免于陷入婆媳之争的苦恼;若果小孩看见父母相爱,将会获得巨大的安全感,小时候安心做一个孩子,长大后踏实找另一半与自己像爸爸妈妈那样相爱;而懂得夫妻相爱之道的成人,自然也会懂得敬重公婆、爱护幼小。

    可以说,夫妻相爱与否关乎三代人的幸福。

    所以,跳出原生家庭创伤的论点,与原生家庭正确分离,正式“断奶”,认真地爱孩子的爸爸(妈妈),才是低成本高回报的成人生活方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别再提原生家庭的创伤,难道你只是时代巨婴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dopm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