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学演义人文社科人物
心理学演义(27)赫尔:少时多困苦,长大统江湖

心理学演义(27)赫尔:少时多困苦,长大统江湖

作者: 董点心理 | 来源:发表于2018-07-26 15:29 被阅读32次

引子

一个心理学家盛极一时,可以达到什么程度?

我们看看下面这位爷:

(1)1940-1950年十年间,在美国心理学会非常著名的《实验心理学杂志》和《比较和生理心理学杂志》上,40%的论文都得引用他或者提到他。

(2)在学习和动机这一领域,70%的论文引用他,甩第二名很多很多条街。

(3)在生命的后三四年(1949-1952),在主要的实验心理学类型的杂志上,他的引用率高居第一,远远超第二位。

(4)更可怕的是,在当时论文被引用前五名里,除了第一位的他,其他四位都是他的学生。

当时感觉,心理学是他家开的。

此人即是:克拉克.赫尔

赫尔生平简介

赫尔有这么大的影响力,你可能怀疑他和我们上节里提到的托尔曼一样,出身富裕家庭。情况恰恰相反,赫尔出生贫寒,且经历过无数磨难。他的成才全靠一个东西,这后来成为他研究的领域:“动机”,是的,赫尔对成功有着极其强烈的动机。

赫尔出生在一座贫穷的农庄里,这附近乡村穷到什么程度你可以想象一下:整个乡村只有一所学校,但这所学校里只有一间教室。

读中学时候中断了学业,因为确实没钱读了。于是,他去明尼苏达当了一年采矿工程师的学徒,攒够了学费继续回来读。

好不容易攒了点钱,回来读书,却患上严重的伤寒。

然后,他有患了一场严重的脊髓灰质炎,致使他一条腿瘫痪。当他成名后,便自嘲心理学圈多了个“用拐杖走路的人”。

为了攒钱读大学,他在一所高中教了两年书。

后进入密歇根大学读心理学。之所以选择心理学,是因为他觉得“心理学既可以有理论工作,又可以借助设备从事实践工作”。(这点可以作为忽悠别人学心理学的内容)。

为了攒钱读研究生,他又在一所师范院校教了一年书。

各种折腾之后,34岁才拿到博士学位(1918年)。留校任教。

但是,后来赫尔的人生就像开挂了一样!!

几年后,40岁时,在美国心理学界已经蜚声在外。

1929年,进入耶鲁大学任教。

1935年,当选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1936年,入选美国国家科学院。

1952年病逝(退休前几周)。

赫尔的“逻辑行为主义”思想

赫尔在年轻时,对逻辑学和数学非常有兴趣,于是,在其学术生涯中,他将这一内容融合进他的研究之中。创建了“逻辑行为主义”。

1930年,赫尔受邀去哈佛讲座,他看到了牛顿的《原理》和怀特海德的《数学原理》,他颇受震撼。因为牛顿的理论几乎统一了当时的物理学,怀特海德也几乎统一了数学。赫尔想,我应该努力统一心理学,改变心理学这种门派分散,各说各话的现状。

(一)“假设--演绎”系统

赫尔从逻辑实证主义和操作主义方法论出发,认为一种科学体系必须具备以下三个特征:

(A)有一套表述清晰的公式;以及有具体明确的“操作性”定义的一组重要术语。

(B)从以上的公式出发,以尽可能严密的逻辑演绎出一系列相互连结的,包括有关领域的具体现象的定理。

(C)以所观察到的已知事实去检验、验证以上的定理。如果两者一致,则该理论系统为真,否则是没有科学意义的。

 赫尔希望将“假设—演绎”的方法应用于心理学中,最终使心理学成为像物理学和数学等自然科学一样客观的科学。

举个例子:

你想知道男朋友对你的爱有多深,于是设计了一个公式:

爱我程度=(每天说爱我的次数*0.2)+(送我礼物数*0.3)+(我命令的响应速度*0.2)-(看别的女生的次数*0.5)...

于是,你可以通过对方在这些上面的表现,计算出他对你爱的程度。

但是,这个公式里每个项目的权重可能不合适,比如“说爱我的次数”是该乘以0.2 还是0.25,或者其他数值?这就需要你不断的在接触男朋友的过程中调整这一参数。也就是你的公式是否合理,需要经过事实的检验和调整。

赫尔尝试用这种方式解释和预测人的行为,他一共创造了17个公设和17个推论。

当前的大数据和算法,其实就是这种应用的另外一种变式。网站或APP可以根据你的行为预测你的爱好,然后给你不同的推送。他们应用了怎样的公式?

评价:虽然赫尔的统合心理学的努力最终失败。但是,这也是近代心理学史上尝试统合心理学的最有意义的一次尝试,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最接近成功的一次尝试。很多人称其为“伟大的失败”。

自此,越来越少的人尝试去建立一种宏大理论来统合心理学。心理学也就逐渐呈现出当前四分五裂的格局。

(二)“外部刺激-刺激痕迹-神经冲动-外部行为”

赫尔修改了华生和托尔曼的刺激-反应公式(S-R;具体参照前面相关章节)。提出了“S—s—r—R”的公式。其中S为外在环境刺激,s为刺激痕迹,r为运动神经冲动,R为外部行为反应。

赫尔认为:

(1)外部刺激消失后,但他对人/动物的影响并不会立刻消失,它仍会持续存在一段时间,成为刺激痕迹;

比如:跟男朋友分手了(假如他以后再也不会出现了),但他对你的影响并不会立刻消失,而是会持续一段时间,在你脑中成为记忆痕迹。

(2)该刺激痕迹导致了运动神经冲动,而该运动神经冲动最终导致了外部行为反应。

比如:你脑中对男朋友的记忆痕迹,会促使你情不自禁的想起他,并且促使你常常不由自主地去你们曾经一起约会的小树林。或者,你经常无意识地拉着你新一任男友去这片小树林。

与华生的理论比较,创新点:

他不认为人简单是:给我个刺激,我就做反应(比如可怕的声音--恐惧)。而是,给我个刺激,刺激会在我脑中留下记忆痕迹,而这些记忆痕迹会促使我产生行为反应。

这一理论可以解释:在大多数状态下人的行为,都是没有接受到直接的外部刺激的。

与托尔曼理论比较,相同与不同点:

赫尔支持托尔曼的中介变量和整体行为的认识,他们反对简单的刺激-反应,认为二者中间存在中介。这一点在所有的新行为主义者中都是一致的。

但赫尔反对托尔曼关于行为的认知性,也就是促使个体反应的不是他对事物的认知。而是需要和驱力。一个已经习得的反应是否发生的可能性(反应势能)是受习惯强度和内驱力所决定的。

举例:

已经吃饱了的白鼠极少去再去找吃的,即便它知道好吃的就在附近。原因不是它不知道有东西好吃,而是因为他没有需要和内驱力,也就是我TM不饿呀!

说白了,

张学友演唱会大家都说好,但是否去听,是要看我有没有这个动力/需要。我就喜欢听鹿晗跑调,爱咋咋地!!

----------

张学友演唱会我也没去听,但我跟他们不一样,我是没钱!

相关文章

  • 心理学演义(27)赫尔:少时多困苦,长大统江湖

    引子 一个心理学家盛极一时,可以达到什么程度? 我们看看下面这位爷: (1)1940-1950年十年间,在美国心理...

  • 人生多困苦,自当长勉励

    看了曾国藩很多的日记和,他严格的自省,自我批判,对照我们的日常生活可以让我平静释然很多,另外一方面,惭愧自责很多。...

  • 唯物

    世界有多困苦,困苦不以个人意志而消亡,即使想做到眼不见心不烦,即使终结自己的生命,困苦依然在。世界有多困苦。唯物多...

  • 《琅琊榜》中的蒙挚, 曾在赤焰军中呆过, 却被梁帝深信的原因

    《琅琊榜》中的蒙大统领在赤焰军中呆过一年,林殊化名梅长苏回金陵雪冤,得蒙大统领多方照拂。蒙大统领还是林殊骑射的师傅...

  • 《五律 - 记猪兄游饮冰室》

    困苦甘锤炼,真言细琢磨。 低头凉热血,竖笔慎悲歌。 世界三观旧,江湖一梦过。 蓬山来日路,未及少年多。 【附 • ...

  • 生命·觉者——《悉达多》读书札记

    德国作家赫尔曼·黑塞的《悉达多》是一部充满诗性、哲思、佛教、心理学的,气势磅礴,光彩夺目的杰作。 本次重读《悉达多...

  • 2018-10-31

    儿女情长今犹在,江湖侠骨已无多。大侠,再见

  • 醉无言

    醉无言 寒枫 少时往来江湖上, 刀光剑影笑独创。 两鬓白发悄然长, 不胜酒劲暗自殇。

  • 卧龙岗上,又落雪了吗

    再顾三国,心里依旧难过。 每年都会突然没任何缘由地再翻翻《三国志演义》,就好像又重温了一遍少时的心境。27岁出山,...

  • 我读《悉达多》

    《悉达多》 作者:【德】赫尔曼.黑塞 类型:生活成长/心灵修行 阅读时间:半天 开篇 最早知道这本书是在一个心理学...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心理学演义(27)赫尔:少时多困苦,长大统江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dqmm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