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印象中小时候可没有父母陪着我写作业,最多就是写完作业签个字,其他没怎么管过。可是到了我的孩子,怎么就变成了得家长陪作业了呢?幸好,在疫情期间我教会了我的女儿使用计划表,并在那段期间内逐步地放手,目前已达到自我管理的状态(五年级)。
今天,在阅读黄老师在本书中传授的方法时,很多方法和我不谋而合,但在使用的过程中还存在着需要改进的部分,结合黄老师的方法,反思如下:
001 学习是谁的责任
为什么现在会出现家长陪写作业的现象?根源出在父母越界的责任感,将孩子学习的责任揽到了自己的身上,把孩子的责任变成了自己的责任,使得孩子完全没有把作业这件事当成自己责任,而是老师和家长强加给我的“应该做”的事,而不是自己觉得“必须做”的事。所以,我们首先要把学习的责任还给孩子,我们的职责只是在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及时的帮助和肯定。只有当我们变“懒”了,孩子才能变勤快。
002 设立孩子的责任模板
责任模板句式:“妈妈,我需要你的帮助,因为……所以……;而且,我自己也会做到……”
这个句式包含了三个内容:
第一,为什么需要我帮忙;
第二,需要我为他们做什么;
第三,他们自己能够做什么。
通过这样的对话,让孩子明白责任是互相的,虽然妈妈有责任帮助他们,但他们更有责任先向我解释他们的需求和自己应该负起的责任。并且通过这样的方式,把责任人的角色划分好,孩子为第一责任人,而父母只是辅助者。
003 父母做对“他律”,孩子才会“自律”
他律到自律,也就是说小时候先按父母设定的规矩做事,然后逐渐过渡到自我约束与自我管理阶段。当孩子遵守规矩后,得到了良好的反馈:正确的行为会赢得更大的自由;获得别人尤其是父母的尊重。由此,使孩子产生良好的自我感觉。
那么如何和孩子立规矩,而不让孩子反感呢?
(1)和孩子成为朋友,而不是管理TA的人。
想成为孩子的朋友,首先我们需要先关注孩子的情绪,而不是死板地坚持对规矩的忠诚。当我们和孩子成为朋友,孩子才会与我们交流感受,在交流的过程中,我们要教会孩子学会处理自己的情绪,只有把情绪处理好,孩子才能把注意力放在如何学习上。
(2)为孩子营造正确的学习环境。
孩子本身自控力不足,所以在环境上我们需要把一些会令他分心的玩具、电子产品都收好,营造出单纯简单的学习环境和气氛。并且身为父母的我们也要为孩子做一个好的榜样,都说想让孩子阅读,你自己得先拿起书本,这就是言传身教的作用。
(3)规矩必须随着孩子的成长进行调整。
规矩是死的,但人是活的。随着孩子逐渐长大,我们要将自主权逐渐地还给孩子,我们所立的规矩的范围和尺度要进行相应的增补和削减。
任何困难都犟不过一个认真自律的人。任何认真自律的人都是自己的上帝。
网友评论